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1.
玉米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玉米(Zea mays L.)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MPESM)。模型由5个子模型组成:1)气象资料形成子模型,2)水分影响子模型,3)氮素影响子模型,4)玉米发育子模型,5)玉米生长子模型。MPESM具有5个主要功能:1)模拟环境条件(气象因子、土壤湿度和氮素供应)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模拟玉米的发育进程,3)模拟玉米的生长过程,4)模拟玉米产量形成过程,5)玉米最优化栽培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12.
玉米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3.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形态和生态适应力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由于长期在同种或同类植物上生活,形成了多种寄主专化型。本研究以室内长期用单一寄主培养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为材料,采用形态测定、生命表技术、对寄主的选择性试验,以及接触刺激等方法,研究了两寄主型棉蚜的形态分化和生态适应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瓜型棉蚜的一些形态特征值(如体长)极显著地大于棉花型个体,但是头宽、口针和各腿节的长度与体长的比值却极显著的小于棉花型个体。采用7个形态指标与体长的比值,可将瓜型和棉花型棉蚜区分开来。在24℃和26℃下瓜型蚜的净增殖率(R0)极显著地高于棉花型蚜。27℃和32℃显著缩短了瓜型蚜的平均世代长度,而对棉花型蚜无影响。棉花型蚜对接触刺激的反应比瓜型蚜敏感。两寄主型蚜对寄主的选择能力表现为瓜型蚜显著强于棉花型蚜。因此,两寄主型棉蚜存在明显的形态和生态适应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4.
南京地区棉蚜的飞行活动节律及其飞行能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昆虫的飞行活动规律及飞行能力是研究其能否迁飞的基础。通过采用春季到秋季20 m高空黄盆诱蚜、高空所诱蚜和春季木槿树上有翅蚜的卵巢解剖,以及春夏秋三季田间有翅蚜的吊飞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的飞行活动节律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有翅棉蚜的日羽化高峰出现在19:00~20:00。2001年南京地区棉蚜的春、秋两季迁飞高峰分别在5月8日和10月25日。5月份高空诱集的棉蚜中,95.7%个体的卵巢小管数在7条以下,而木槿上羽化后1天的有翅蚜中有35.2%个体的卵巢小管数在7条以上;高空诱蚜和木槿上蚜的平均卵巢小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3.94±1.65和5.88±1.92。8月中下旬棉田棉蚜存在低空飞行行为,并且出现飞行高峰时有翅蚜的卵巢小管数平均在6条以下,超过6条则停止飞行。羽化后1~2天有翅棉蚜吊飞个体的飞行比率和平均飞行距离表现为春、秋季显著大于夏季,三季的最长飞行距离分别为3.89 km、6.15 km和1.44 km。  相似文献   
115.
棉蚜迁飞型和居留型及其杂交后代飞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棉蚜种群飞行能力发生分化的遗传基础,本文对春季木槿上有翅棉蚜中的起飞个体和不起飞个体分别进行连续4代次和2代次的起飞特性选择。结果表明,棉蚜的起飞比率和起飞角度特性表现出了明显的选择响应,并筛选出了棉蚜的迁飞型(M)和居留型(S)。通过对棉蚜性蚜的诱导,摸索出了棉蚜性蚜交配及卵孵化的条件。对迁飞型(M)、居留型(S)、迁飞型和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M♀×S♂,S♀×M♂)、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H)等5类棉蚜的起飞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迁飞型和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的起飞比率显著高于居留型,且稍高于迁飞型。迁飞型雌蚜与居留型雄蚜的杂交后代的起飞角度显著高于居留型和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居留型产生有翅蚜的比率低于迁飞型及其与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棉蚜的起飞角度、起飞比率及有翅蚜产生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遗传效应。平均起飞时间虽然表现出迁飞型雌蚜与居留型雄蚜的杂交后代显著短于迁飞型雄蚜与居留型雌蚜的杂交后代及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但与迁飞型和居留型之间却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棉蚜起飞时间特性的遗传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6.
木质素是植物次生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机械支持、促进水分运输,还对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影响.阳桃属于重要的经济与观赏树种,由于不耐强风、不耐寒、不耐旱等抗逆性条件的限制,严重约束了其种植范围,而木质素对其抗逆性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阳桃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首先采用石蜡切片观察了其显微...  相似文献   
117.
一株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贝类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SLMP1,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从贝类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观察噬菌斑特征,分析SLMP1的宿主范围;利用聚乙二醇8000沉淀浓缩SLMP1颗粒,用氯化铯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纯化的SLMP1颗粒;采用酚-氯仿法提取SLMP1核酸,通过核酸酶处理分析核酸类型;分析SLMP1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裂菌效果。【结果】SLMP1噬菌斑直径约2–3 mm,圆形透明、边缘清晰;SLMP1能裂解肠沙门氏菌肠亚种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LMP1头部呈二十面体,直径约62 nm,含非收缩性尾部,尾长约110 nm,属于长尾病毒科;SLMP1核酸为双链DNA;SLMP1在30–60 °C稳定,在pH 4.0–11.0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120 min、裂解量为51;SLMP1在液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裂菌效果。【结论】SLMP1属dsDNA长尾科裂解性噬菌体,具有沙门氏菌生物抑菌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疗法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超声导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变化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超声导入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沉积的效用,能够减轻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及总黄酮分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油菜蜂花粉为材料,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超声功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为单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提取并分级萃取得到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探究其抗氧化作用强弱.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乙醇浓度82%,超声时间10min,料液比1∶46,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得率为(7.36±0.19)%.4种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表现出不同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和ABTS+清除作用最强,正丁醇萃取物对O2-·清除作用最强,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旨在为油菜蜂花粉的高效利用及其在抗氧化功能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微生物脂肽具有抗菌谱广、热稳定性高、低毒、低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述了芽孢杆菌脂肽抗生素的发酵和分离纯化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发酵工艺中,培养基营养组成、发酵温度、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等参数对脂肽的产量至关重要,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的组成与配比都会影响芽孢杆菌的生长与产物的合成,适当控制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可提高脂肽产量。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发酵工艺,如泡沫回流、固定化细胞、无泡发酵、固态发酵等被用于脂肽生产,通过改进发酵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脂肽抗生素产量。抗菌脂肽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超滤、吸附、泡沫分离及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酸沉和萃取,具有可连续生产、脂肽提取量高及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多种纯化方法的组合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抗菌脂肽的提取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是脂肽抗生素分离提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