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黏质沙雷氏菌L15-2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丁质酶高产菌株黏质沙雷氏菌L15-2在含有1%胶体几丁质、0.3%K2HPO4、0.3%KH2PO4、0.05%MgSO4、0.05?Cl2、0.001?SO4的产酶培养基中37℃培养4 d后,粗酶液经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100,电泳检测得到电泳纯的几丁质酶。该酶的性质特征测定结果表明,该几丁质酶的分子量为41.314 kD;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6.6;在60℃之前热稳定性较好,在pH 4~10范围内较稳定;各种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影响不同,Fe2 、Zn2 抑制作用明显,而Ba2 、Mn2 、Ca2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几丁质酶对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62.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学感器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寄主接受和交配行为中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63.
AFLP分析中多态性扩增产物的回收、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研究在摸索和优化了水稻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多态性AFLP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特异AFLP扩增产物直接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纯化,再经过一至二轮PCR扩增,即可高效地克隆于pGEM-Teasy vector系统中。本实验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克隆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等位突变系546 0S和5460F间的4个多态性AFLP产物,Southern bloting分析证明其中3个产物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另一个为低拷贝序列。AFLP技术强有力的多态性检出能力再结合多态性扩增产物的高效克隆方法,为寻找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供了有力工具。 Abstracts: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loning DNA fragment from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 was developed to allow the isolation of specific bands obtained from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products.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from the thin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specific AFLP products were successfully cloned after one or two rounds of PCR reamplification.Using this method 4 polymorphic AFLP products between a pair of rice allelic lines differing for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GMS)ene were cloned a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3 of the AFLP products represented single copy sequences and the other 1 represented low copy sequence in rice genome.  相似文献   
64.
Transcriptionandtranslationaretwostepsofgeneexpression.Transcription,asacontrolstep,isamajoraspectin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However,thereareanumberofexamplesoftranslationalcontrol.ThesequenceofTIR(translationalinitiationregion)onmRNAcanaffecttheeffici…  相似文献   
65.
鲫鱼外层视网膜突触强度可塑性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亮型水平细胞的光谱敏感性随刺激模式而变,建立一数学模型以对这种现象的生理机制进行探讨。模型包括两个并行的信号通道,即红敏视锥和绿敏视锥信号通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在模型中表示为相应通道的的放大系统;系统输出,即水平细胞对光反应幅度,为由两个通道输出之线性和。模型假设各个通道的状态是可调的,其各个时刻的放大系数与其自身状态态呈正相关,而与系统输出呈负相关。模型输出能对实验数据做出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66.
五种木兰科树种在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自然分布于亚热带不同区域的5种木兰科常绿园林树种在南京地区的冬春季节光合作用和荧光变量的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5个树种的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曲线与春季差异较大,Pn日积累值、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低于春季或与春季相近,初始荧光(Fo)都显著高于春季,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总体趋势都低于春季.但供试树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分布于中亚热带(湘、赣、浙等地)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和阔瓣含笑在冬春季节的Pn日积分值、AQY、CE和光饱和点(LSP)均较高,光补偿点(LCP)较低, Fv/Fm、Fv/Fo、ΦPSⅡ、Fv′/Fm′、ETR和qP也都较高,表明其光合效能优良、光强利用范围较广;而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滇、湘、桂等地)的红花木莲和峨眉含笑的冬季光合效能较差,上述荧光变量也较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冬季影响树种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因子是大气温度(Ta),其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相似文献   
67.
定植期和定植密度对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植期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切花菊外观品质的重要栽培措施.本文以单头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Shenma)为材料,研究定植期和密度对温室单头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定植期和密度范围内,随着定植期的延迟、密度的增加,单头菊株高增加,单株叶数、茎直径减小,单株鲜质量降低,花颈长度增加,花朵直径减小,但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大.在上海地区非加温温室单头切花菊生产中,以生产A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64株·m-2;以生产B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适宜种植密度为72~80株·m-2.本研究为建立基于光、温和密度的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8.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具体过程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作出结论 ,学生的思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受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学习策略、情绪反应、从众现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易抓住问题的要害和本质 ,不善于归纳、概括 ,其理性思辨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都比较低。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选取各方面的典型材料 ,有意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引导他们自己去推导原理 ,总结规律 ,解决问题 ,这…  相似文献   
69.
南京市城乡公路蜀桧叶片中金属元素和氮、硫含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南京市城乡公路(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和城郊公路)和相对清洁对照点植物园环境中土壤和蜀桧叶片中金属元素和N、S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环境元素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转移.结果表明,在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和城郊公路环境中生长的蜀桧叶片中,10种金属元素中有Al、Fe、Mo、Zn、Cd、Pb、As和Cr含量明显超过对照点,其中尤以Al、Fe、Mo和Zn最显著.公路环境蜀桧叶片中,Fe、Zn和As在土壤植物间的相关性显著,说明蜀桧可能是Fe、Zn和As的良好指示植物;蜀桧叶片中Al、Mo、Cu、Pb、Cd和Cr在土壤植物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公路环境中其含量较高可能是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干线和绕城公路蜀桧叶片中的N和S含量高于对照点,而城郊公路则接近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公路土壤含N量在土壤植物间呈负相关,低于对照,含S量在土壤植物间呈正相关,高于对照.因此,公路环境蜀桧叶片中较高的N含量可能是汽车尾气排放的NOx影响的结果,而较高的S含量则主要来自土壤.  相似文献   
7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作为一种简便且有效的生物量估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偏重于针叶林或阔叶纯林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研究,而在估算多树种阔叶林的生物量时,一般选用混合物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这会导致估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本文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分布区随机设置了33块样地,针对栲树、鹿角锥、钩锥、石栎、猴欢喜、虎皮楠、赤杨叶、乳源木莲和少叶黄杞9个常见的树种,构建了单物种及混合物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并探讨了单物种模型及混合物种模型间估算误差的差异.结果表明:以D(胸径)和D2H(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为自变量,分别构建混合物种模型,其中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和整株生物量是以D为自变量的模型为优,但树干生物量是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为优.将树高引入以D为自变量的单物种模型后,6个树种单物种模型的解释能力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最高下降5.6%(猴欢喜).与以D和D2H为自变量的混合物种模型相比,8个树种单物种模型的SEE(估计值的标准差)出现下降;对不同器官而言,其单物种模型的SEE不同程度地下降,最高达13.0%和20.3%(树枝).不考虑种间和模型形式间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生物量碳库及其动态评估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应综合考虑种间和模型形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