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3年预后,并与EF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5-1至2006-12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入院时左室EF分为EF正常组(EF>=50%)和EF降低组(EF<50%),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慢性心衰患者中EF正常234例(50.7%),与EF下降患者比较,这类患者中较为高龄、多为女性;病因多为瓣膜病、高血压病及房颤;随访结果显示二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578),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1.301,95%CI:0.995-1.701,P<0.05)、年龄(RR=1.012,95%CI:1.003-1.022,P<0.05)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慢性心衰中,EF正常的患者预后与EF下降者相似,对这类病人同样应加强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枯水期淮河淮南段及巢湖西半湖水质污染对鲫鱼的毒性效应。从淮河淮南段与巢湖采集鱼类样本,并以未受人为污染的安丰塘鱼类为对照,分析了鲫鱼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7-乙氧基异吩恶唑-O-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性及DNA单链损伤情况,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鲫鱼肝脏MDA含量、SOD活性、GST活性、ER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88、1.48、2.03和3.93倍;巢湖鲫鱼肝脏MDA含量、SOD活性、ER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28、1.85和2.74倍。肝细胞DNA单链断裂的测定显示淮河淮南段与巢湖的水质污染均对鲫鱼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3.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36.7%、18.3%、0%、10%、1.6%。携带1种或1种以上基因的菌株有33株(55%)。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24.
用高压力诱变水稻品种“毕粳38”, 产生了两个稳定的变异: 变异1与变异2. 对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的基因组DNA及Hpa Ⅱ/Msp Ⅰ酶切后的基因组DNA采用ISSR及RAPD分析; 并通过特异引物分析水稻的转座子mPing的变化; 且对变异片段纯化测序; 同时以水稻基因组中潜在活跃的反转录转座子LTR(long terminal repeat)Osr7, Osr36, Tos19(Osr54)以及转座子MITEs(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的mPingPong及某些特异片段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显示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不仅存在着基因组结构的变异, 而且发生了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此外, 对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进行了异地栽种, 其形态水平的变异稳定表达. 结果表明: 高静水压对高等植物的种子进行诱变, 产生表型变异的分子基础是由于发生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广泛变异, 并证明高压可导致水稻多种转座元件的可能激活及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因此可以认为高压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一个重要因素, 可能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的遗传学分析(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来自同一细胞系的体细胞克隆牛甜甜、庆庆、浒娃及来源同一培养转基因体细胞系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九妹、乐娃和1个妊娠8个月转基因流产胎牛8C2以及随机抽取的1头鲁西黄牛(LX)、1头褐斯坦牛(HS)在24个微卫星位点标记牛的基因型.结果表明24个多态位点均表现出多态,等位基因数为1~5个,平均为3.17个.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按其最高频率计算,甜甜、庆庆、浒娃、九妹、乐娃、8C2与培养细胞系、转基因细胞系间匹配概率为1.17×10-36,根据本研究观察到的数据计算,匹配概率为1.90×10-23;而与随机抽取的1头鲁西黄牛及褐斯坦牛的基因型分别在23和20个位点上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6.
发根农杆菌Ri质粒及其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发根农杆菌的性质及Ri质粒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了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鉴定方法,并对Ri质粒在植物基因工程、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品种改良和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Alcaligeneseutrophus进行高密度培养 ,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 3-羟基丁酸和 3 羟基戊酸共聚物 [P(3HB-co-3HV) ]的生产强度。实验中选择使用限氮的方法积累P(3HB-co-3HV) ,分别采用丙酸和戊酸为 3HV前体 ,对摇瓶种子生长状态 ,停氮时机对菌体生产P(3HB-co-3HV)的影响以及补酸 (3HV前体 )策略进行了研究 ,在 6.6L罐中 ,以葡萄糖为碳源 ,以丙酸为 3HV前体培养 5 0h ,细胞干重 ,PHA产量 ,PHA含量分别达到 149.9g L ,12.49g L ,83.3% (其中 3HV组分占PHA的 12 4mol% ) ,生产强度达到 2.50 (g·h-1·L-1) ;以戊酸为3HV前体培养 45h ,细胞干重 ,PHA产量 ,PHA含量分别达到 16.02g L、119 0g L、74.2 % (其中 3HV组分占PHA的17.7mol% ) ,生产强度达到 2.64(g·h-1·L-1)  相似文献   
28.
对Alcaligenes eutrophus进行高密度培养,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P(3HB-co-3HV)]的生产强度。实验中选择使用限氮的方法积累P(3HB-co-3HV),分别采用丙酸和戊酸为3HV前体,对摇瓶种子生长状态,停氮时机对菌体生产P(3HB-co-3HV)的影响以及补酸(3HV前体)策略进行了研究,在6.6L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以丙酸为3HV前体培养50h,细胞干重,PHA产量,PHA含量分别达到149.9g/L,149.9g/L,83.3%(其中3HV组分占PHA的12.4mol%),生产强度达到2.50(g.h^-1.L^-1);以戊酸为3HV前体培养45h,细胞干重,PHA产量,PHA含量分别达到160.2g/L,119.0g/L,74.2%(其中3HV组分占PHA的17.7mol%)生产强度达到2.64(g.h^-1.L^-1)。  相似文献   
29.
分子遗传学泰斗J.D.Watson于1957年首先对核糖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后经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核糖体的结构已经基本研究清楚。然而对核糖体蛋白质的确切功能,却仍然一无所知。1979年以来,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分离核糖体蛋白质突变体,研究核糖体蛋白质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在S12突变体中,碱性蛋白酶活性下降,而中性蛋白酶活性正常。到目前为止,我们分离鉴定了的枯草杆菌核糖体蛋白质突变体总数居世界首位。我们研究了核糖体蛋白质突变对噬菌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发现在S12的依赖链霉素突变体中,噬菌体(?)105裂解量下降;蛋白质合成受阻;而RNA和DNA合成正常。测定了噬菌体(?)29在27种共44株核糖体蛋白质突变体中的成斑率。在多数突变体中,成斑率下降,最低达10~(-6);少数升高,最高达三倍;还有一些升降都不明显。大肠杆菌C600的S12发生依赖链霉素突变,λ噬菌体的成斑率和相对产量大大降低,而T4和T7的成斑率正常。大肠杆菌1.1485(λcI857)的S12发生依赖链霉素突变,λcI857的诱导释放量大大降低,而T4的成斑率反有所增加。在大肠杆菌A19野生型菌株中,λ噬菌体的N基因表达正常;核糖体蛋白质S10,S16,S19,S20和L3发生突变,能抑制N基因表达;L21 L25,L24突变,N基因不能表达;L27突变,促进N基因表达;S8,L6,L7/L12,L  相似文献   
30.
1型糖尿病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也累及相当多的成年人.我国1型糖尿病疾病流行、治疗现状和卫生经济负担等数据较少,以至于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必需的数据与证据.研究表明,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糖监测频率低、胰岛素治疗不规范、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济负担重等问题.新近完成的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注册研究显示,我国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1(95%置信区间0.18~1.84)/10万人年,其中0~14岁,15~29岁和≥30岁的发病率分别为1.93(0.83~3.03),1.28(0.45~2.11)和0.69(0.00~1.51).在新起病患者中65.3%为成人.我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较前明显增加,治疗现状亟待改进,疾病负担重.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儿童1型糖尿病和其家庭,关心他们的疾病和相关的心理、生理和健康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