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西洋参皂苷的HPLC测定及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西洋参中7种人参皂苷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并以7种人参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对西洋参皂苷不同提取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梯度洗脱,使用Alltima 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03 nm;分别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和不同的辅助提取方法提取西洋参皂苷。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每种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7种人参皂苷的加标回收率为94.1~97.9%。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各人参皂苷不同提取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2.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西洋参样品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西洋参药材分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2个西洋参样品中的1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上述样品中的7种人参皂苷的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所测得的西洋参样品的23个变量进行分类研究;12个西洋参样品能得到合理的分类,而各人参皂苷的含量是决定西洋参样品分类的第1关键因素,元素Mn、Cu、As、Ni、Mo以及多糖的含量是第2关键因素;主成分分析法是西洋参分析分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3.
高昌勇 《生物技术》2010,20(1):59-60
目的:提取迎春花黄色素研究其抗氧化性能。方法:利用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迎春花色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随着迎春花色素量的增加,其清除OH-·和O2-·的能力逐渐提高,最高分别可达31.5%和91.0%。结论:迎春花色素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4.
BASF Plant Science公司是德国大型综合化学企业BASF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从事农业领域的相关业务。该公司宣布将在今后3年时间投资3.2亿美元用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该公司此前一直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这次更是决定投入巨额资金全面推进研究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5.
日本鹿儿岛大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中心尖端医疗开发领域的高尾尊身教授日前宣布,鹿儿岛大学已成功培育出了以该大学30年前培育并以近交系维持下来的君王(Crown)品系袖珍猪为对象的克隆个体。成功培育出该克隆体的是鹿儿岛大学农学系生物生产科学家、畜繁殖学研究室的吉田光敏教授等研究人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鼻炎片中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短小芽孢杆菌的存活数与辐照剂量关系的研究 ,建立了在鼻炎片中 3种微生物的存活数与辐照剂量的数学模型 ,确定了 3种微生物的D1 0 值 ,并对影响辐照灭菌剂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在鼻炎片中 ,大肠杆菌对γ射线敏感性较高 ,白色念珠菌对γ射线敏感性次之 ,短小芽孢杆菌对γ射线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7.
动物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18.
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永录  陈邦勇 《生理学报》1994,46(2):141-147
精氨酸加压素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退热剂,其抗热作用的最敏感点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隔区。为了研究AVP抗热的作用的机理,本文观察了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而隔区注=谢人工脑脊液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隔区注射AVP抗血清后,P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抗热机理,本研究观察了家兔隔区和第Ⅲ脑室微量注射AVP对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2)第Ⅲ脑室注射AVP只能使部分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减少;而另外一部分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则出现相反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隔区注射AV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在ERCP手术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该方法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先给予1μg/kg的芬太尼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B组患者先给予1.5mg/kg利多卡因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待患者达到Ramsay 5级时开始进行ERCP检查。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及苏醒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术中丙泊酚维持剂量及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暂停、呛咳、呃逆、体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诱导前。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时显著低于B组;A组呼吸频率在诱导后低于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苏醒迅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