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筛选出有效的长期预测因子,对江苏通州和江苏淮安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 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连续稳定显著相关的海温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72.4%),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82.7%)。分别分析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当年4-8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平均温度、当年1-8月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月平均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并比较这三者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的异同。根据对两地的个例分析表明:前一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6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变化,影响江苏通州当年6月下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通州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前两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5月副高北界位置的变化,影响江苏淮安当年7月上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淮安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在此基础上,对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提出“海温→大气环流(副高)→气候→褐飞虱前期迁入"的一般假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2.
李玲  李娜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22,(3):333-342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的化学感受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收集法采集寄主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um的挥发物,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沙葱主要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 EAG)测定沙葱萤叶甲成虫对这一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分布的感器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SCa)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 BB)。沙葱挥发物主要由32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总量的49.3%。雌成虫对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6种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  相似文献   
143.
褐飞虱的降落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高  包云轩  王建强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12):5068-5075
应用MM5中尺度数值模拟模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对1999年6月22日~7月2日一次褐飞虱迁飞降落过程及其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并侧重对灵川、东至、徽州3个站点的降虫机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迁飞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降虫区:天柱.灵川.贺县一线范围内(降虫区Ⅰ)和三都-天柱-黔阳-修水-东至-徽州-奉贤-线(降虫区Ⅱ);(2)低空急流为褐飞虱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虫区位于降水区边缘;(3)地形降水胁迫害虫降落是降虫区Ⅰ褐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梅雨锋降水导致了褐飞虱集中降落在降虫区Ⅱ;(4)虫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的天气条件导致了东至、徽州地区不同的降虫分布。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筛选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应答及其网络调控基因,以进一步探讨柑橘木虱对球孢白僵菌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球孢白僵菌24、48、72 h与健康的柑橘木虱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分类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组装得到138 313条不可延长的非冗余Unigene,其N50和N90分别为2 532 bp和413 bp,平均长度为1 191.26 bp。在CK vs.S24h、CK vs.S48h和CK vs.S72h 3个转录组里分别获得了971、1 671和7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分别有405、614和542个DEGs显著富集到56、83和60个GO terms中,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98、333和247个DEGs显著富集到10、27和25条代谢通路里。【结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离子运输、转录和翻译调控、生殖和发育调控以及免疫防御反应等相关通路,大部分编码潜在的与免疫识别及调控相关的基因,并从中筛选到5个显著上调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为开展柑橘木虱免疫应答虫生真菌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下一步将进行免疫相关基因的q-PCR验证及表达量分析,研究其在柑橘木虱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将银显影染色技术应用于免疫电镜胶体金增强反应,通过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其效果。显示:温度20℃时,随着银显影4、6、8min,10nm胶体金颗粒分别增大至11.46nm、15.12nm、17.15nm,使其在电镜较低放大倍数下易于观察,高倍镜下观察抗原定位清晰准确。在胶体金免疫电镜中,小直径金颗粒较为敏感,但低倍镜下不易观察和摄片。本实验方法克服了这一缺点。要获得理想的银显影染色效果,须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偏高,银显影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掌握;时间过长,金颗粒过度增大,呈现不规则形态,而且易使背景着色。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为揭示寄主植物与瓜蚜Aphis gossypii相互作用的机理,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盐酸水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黄瓜、南瓜、搅瓜、瓢葫芦和哈密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粗蛋白、脂肪、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上述主要构成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以粗蛋白含量最高, 占虫体干重的35.40%~45.25%, 其次为脂肪(24.01%~30.33%), 最低为总糖(4.09%~7.91%). 瓜蚜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5.15~6.97 mg/100 mg), 其次为天门冬氨酸(3.75~5.33 mg/100 mg), 再次为亮氨酸(2.59~3.60 mg/100 mg), 最少为半胱氨酸(0.44~0.49 mg/mg)。瓜蚜体内含有8种脂肪酸。 除瓢葫芦外, 其他4种供试寄主植物上瓜蚜体内棕榈酸含量最高(10.53%~15.55%), 其次为肉豆蔻酸(3.32%~9.93%), 亚麻酸含量最低(0.04%~0.17%)。瓢葫芦上瓜蚜体内肉豆蔻酸含量最高, 为16.20%, 其次为棕榈酸(7.15%)。瓜蚜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虫体干重的20.08%~27.72%, 而不饱和脂肪酸只占2.58%~3.84%。结果提示寄主植物对瓜蚜体内主要构成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采用非自由选择法,在室内研究了南美斑潜蝇寄主选择性及其与植物叶片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成虫对不同供试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性最强的为菜豆、茼蒿和西葫芦,最差的为番茄和甘蓝.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成虫寄主选择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014,P=0.0174,F=6.717),而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0.
1994~1996 年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飞行行为的研究表明,稻水象甲飞行扩散的行为特征是:①长时间的起飞准备和不高的起飞成功率,每晚的迁出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②卵巢、飞行肌呈季节性消长而无局地飞行(trivialflight);③飞行速度不高,飞行能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远距离自然扩散。因此,严格控制人为传带是控制疫区扩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