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麦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 ,通过对小麦整个生长季节内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 ,共查得昆虫11目 2 3科 36种 ,其中捕食性昆虫有 4目 5科 12种、寄生性昆虫有 2目 3科 4种、植食性昆虫有 5目 12科 15种、粪食性等其他类昆虫有 1目 3科 5种。在捕食性天敌昆虫中 ,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其次为草蛉和食蚜蝇 ;在寄生性天敌昆虫中 ,蚜茧蜂为优势种 ,其次为寄蝇 ;在植食性昆虫中 ,麦长管蚜为绝对的优势种 ,其次为赤须盲蝽、灰飞虱和麦蓟马。天敌昆虫对害虫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 ,不能有效地控制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危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结合小麦生育期 ,采用最优分割法将麦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 5个阶段 ,并指出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2.
棉蚜飞行行为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空黄盆诱蚜、卵巢解剖、体型测量及起飞角度测定方法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飞行行为与卵巢发育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5月份高空诱蚜的卵巢小管数与个体大小间成显著正相关 ,而木槿上有翅蚜的体长与卵巢小管数间相关不显著。棉蚜起飞角度的大小与卵巢小管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 ,棉蚜的最大起飞角度为 4 4°左右。  相似文献   
103.
天敌伴迁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保平 《生物多样性》2001,9(2):176-180
在对昆虫迁飞进行雷达观测时发现,天敌(包括蜘蛛)种群的大规模伴迁现象引人注目,国内外的近捕、海捕中也都有天敌入网。这种同步迁移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表现出“天敌-寄主-植物”不同营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温带和热带空中取样中伴迁天敌数量相差之巨,也突出反映了不同的生物多性背景。对低层大中的生物流量进行长期监测,可望从另一个层面提供可靠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104.
华北地区昆虫秋季迁飞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孔明  程登发  徐广  翟保平  郭予元 《生态学报》2001,21(11):1833-1838
1999年9-10月利用昆虫雷达对华北地区昆虫秋季回迁的观测表明,秋季迁飞主要发生于19:00-05:00时,飞行高度一般在300-2000m。迁飞方向与风向一致,多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飞。运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成正相关,迁飞个体的平均运行速度由392m高度的4.8m/s增加到2000m处的27.8m/s。空中灯光诱捕表明,甜菜夜蛾和棉铃虫为优势迁飞种类。  相似文献   
105.
棉铃虫卵在不同生育期玉米上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卵在不同生育期玉米上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表明棉铃虫在抽雄扬花期以前的玉米上产卵 ,2代期间叶片正面占总卵量的 93 5% ,茎杆上占 6 5% ,3代期间叶片正面占 89 5% ,茎杆上占 1 0 5% ;抽雄扬花期主要产在雄穗和新鲜的雌蕊花丝上 ,分别占 59 1 %和2 6 9% ,叶片正面和茎杆上分别只占 1 1 1 %和 2 9%。抽雄扬花后有 97 5%的卵产在雌蕊花丝上 ,叶片和茎杆上为 0 5%和 2 0 %。第 3代棉铃虫卵期 ,抽雄扬花期的玉米对卵的分流作用约为抽雄扬花前玉米的 3倍 ,抽雄扬花后的玉米对卵的分流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06.
越冬代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飞翔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用飞行磨吊飞技术测定了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越冬代自然种群的飞翔能力。个体间飞翔特性差异极大。36.5%的七星瓢虫和23.7%的异色瓢虫每次飞翔都不到30分钟, 而这两种瓢虫中都有累计飞翔20小时以上的个体。最长持续飞翔时间达8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9.4%和1.2%, 在异色瓢虫中分别为21.1%和13.2%。大于30分钟的飞翔累计时间为6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20.0%和7.1%, 异色瓢虫则达47.4%和28.9%。雌性个体在卵发育期间表现出很强的飞翔能力。吊飞124小时, 飞翔能力的最高纪录是, 七星瓢虫累计飞翔22小时27分, 飞翔距离94.464km;异色瓢虫为24小时, 92.550km;飞翔速度都达到2m/秒。  相似文献   
107.
区域尺度的昆虫迁飞行为与害虫间歇性猖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6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品种的改变以及高投入丰产措施的普遍推广,我国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猖獗频率逐渐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1~4]。国内曾多次组织全国性大协作,研究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地方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满足不了生产上的要求。目前尚无法以足够的精度预报迁飞性害虫的迁入期、迁入区和迁入量,对灾变的预警能力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迁飞性害虫的消长规律尚缺乏深层次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宏观尺度的机制研究一直相当薄弱,而这恰恰是亟待早日解决的关…  相似文献   
108.
苹果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经试验所筛选出的菌种组合,通过试验,获得了苹果渣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接种比例为1:5-1:10,接种量15-30%,料水比10:7-10:8,pH值为6-7,发酵时间3-4d,静止发酵料层厚度不超过30mm。发酵产物测定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达到29.30%,提高到45.77%。蛋白质含量达到27.56%,提高了82.88%,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3.27%。  相似文献   
109.
昆虫迁飞轨迹的数值模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目前应用的迁飞轨迹模型都是大气扩散模型,其时空分辨率难以满足昆虫迁飞轨迹分析的要求,且均未考虑迁飞昆虫自身的行为反应。本文通过将昆虫迁飞行为参数化,并选用一维TKE模式,以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E-ε闭合求其数值解,模拟出边界层内任意迁飞高度上的风温要素值,从而建立起以边界层气象学和昆虫迁飞行为生态学为基础的昆虫迁飞轨迹分析的数值模型,为昆虫迁飞行为研究和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并以国内粘虫、草地螟和小地老虎的标放回收试验结果,进行了个例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10.
迁飞过程中昆虫的行为:对风温场的适应与选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翟保平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3,13(4):356-363
本文综述了昆虫在迁飞过程中对大气物理环境的各种行为反应,有边界层气象的理论重新审视迁飞种群的时空分布,提出了“边界层顶现象”的概念。即边界层顶的低空逆温和低空急流为迁飞种群提供了最适宜的风温场,迁飞种群在边界层顶集聚成层,并通过定向理一步修饰其位移方位,表现出对风温场的主动选择能力和对大气结构和运动的高度复杂的适应性反应。进一步深化对“边界层顶现象”的认识,对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