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短期不同稻草还田模式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固碳、甲烷排放和综合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碳,长期还田的耕层土壤碳汇年增长率为0.07 t C·hm-2·a-1,土壤有机碳的表观转化率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稻草还田导致稻田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其中,NPK添加稻草(NPK+RS)处理早、晚稻期间甲烷排放通量比仅施NPK分别增加了75.0%和251.5%(P<0.01).稻田甲烷排放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产量和耕作方式相近的条件下,稻草(茬)的甲烷表观转化率接近.综合土壤固碳和甲烷排放的稻田净碳汇,NPK+RS处理负碳汇效应显著,基本与其水稻生物固碳接近,比稻草不还田处理(NPK)增加158.3%;不同还田模式中,稻草覆盖免耕处理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其净碳汇(负值)比高桩翻耕处理减少50.9%,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92.
范文波  吴普特  马枫梅 《生态学报》2012,32(23):7559-7567
利用2000、2004、2006和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的调查数据,以棉花为例,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效果.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平均节水41.92%,流域内农业节约水量约为多年河道来水的9.34%,基本满足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节约化肥用量18.38%,节约农药用量17.00%.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采用膜下滴灌棉花(籽棉)单产提高23.15%,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70.70%.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采用膜下滴灌农业管理效率提高3-4倍,节约了农业劳动力.采用Bossel理论综合评价膜下滴灌技术的社会可持续性性,结果为良好.总体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探究第四纪气候波动和地质事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同域分布的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白梭梭(H.persicum)分布、分化和演化的影响,对了解旱生植物区系的发展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测定新疆自然分布的19个梭梭种群225个个体和12个白梭梭种群106个个体叶绿体DNA间隔区(trn S-trn G和trn V)序列,整合单倍型网络分析、主坐标分析、分子方差分析、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揭示种间、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空间遗传结构,估算种间谱系分化时间,分析群体演化历史。主要结果有:(1)共定义了21个叶绿体单倍型,梭梭和白梭梭聚为独立的支系;(2)接近80%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物种间及梭梭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物种间分化发生于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这可能受干旱化加剧和沙漠形成、扩展的共同影响;(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梭梭和白梭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气候和土壤因子总体上主导梭梭、白梭梭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气候因子对梭梭和白梭梭均为显著正向作用;在沙漠西南缘,气候因子对白梭梭为...  相似文献   
994.
丽江产紫萼香茶中一新二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丽江紫萼香茶菜(Isodon forestii(Diels)Kudo)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萜甙,命名为Abieforrestin,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腺花素(Adenanthin),显脉香茶菜素(Nervosanin),乌苏酸(Ursolic acid),2α-羟基鸟苏酸(2-Hydroxy-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erol)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林树干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树干呼吸是森林碳平衡估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同时还能够显示树木的活力。对于如何准确估计森林树干呼吸释放CO2总量还存在争论。在本项研究中,2001、2002连续两年在一个33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人工林内对树干呼吸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不同高度树干呼吸、呼吸的日变化、同龄落叶松林内不同个体的树干呼吸以及相关生长状态因子、水分因子和温度因子。结果显示:1)树干上部的呼吸速率在不同季节都高于下部呼吸速率,树下温度的差异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差异;2)树干呼吸有午间降低的现象,上午的测定结果树干温度与树干呼吸速率紧密相关,而下午则温度依赖性很小,土壤、空气、小枝木质部水势、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显示下午植物水分亏缺下午较上午严重,呼吸的这种上下午温度相关性的差异可能受这种水分亏缺的影响;3)在同龄林内,树木个体生长状念包括平均生长速率和树冠投影面积与树干呼吸速率有显著相关关系,而树干温度与之相关性很小。幂指数模型和S曲线模型能够产生较好的拟合效果;4)树干呼吸季节变化明显,7月份出现最大值,但同一月份的年间差异较大。自然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温度与树干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Q10值在2.22(2001年)和3.53(2002年)之间,与以往研究的结果相当。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单一的Q10值估计森林树干呼吸总量会产牛偏差,要想得到准确的估计,至少应该考虑生长状态的差异和水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综述了花色苷被摄入液泡的原因、花色苷在液泡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植物细胞的着色效应。花色苷在植物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液泡里是为了解除其对蛋白质和DNA等细胞功能分子的毒性。花色苷的液泡区隔化是花色苷在植物细胞中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在大多数植物中,花色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溶解在液泡里。但是,花色苷也能在液泡里形成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划分为花色苷体和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两类。花色苷体由膜包裹,其形成是液泡中小的有色囊泡逐渐合并的结果,发育完全的花色苷体为典型的球状、具比液泡更深的红色;液泡里的花色苷体具高密度,呈现为含高浓度花色苷的不溶性小球;花色苷体的存在可导致液泡的强烈色彩。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可能具备蛋白质基质,既无膜包裹又无内部结构,其形成是转运进液泡的花色苷与蛋白质基质结合的结果;液泡里的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形状不规则,象果冻;在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中,花色苷可能通过氢键连接于蛋白质基质的一个有限空间位点;花色苷液泡包涵体被认为是液泡中花色苷的"陷阱",优先摄取花色素3,5-二糖苷或酰化的花色苷;花色苷液泡包涵体的存在可增加液泡色彩的强度并导致"蓝化"。  相似文献   
997.
茶组植物中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茶属茶组的6种3变种植物叶中的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均普遍存在于这几种茶组植物中,二者在大理茶与广西茶中的含量与大叶茶最为接近,野生的大理茶在云南民间亦作为茶叶的原料使用,有悠久的历史,提示大理茶有可能是大叶茶的基源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在标本研究和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分布的梅花草属(Parnassia)的一些种类进行了修订,将披针瓣梅花草(P.lanceolata)、窄瓣梅花草(P.angustipetala)与德格梅花草(P.degeensis)归并入云南梅花草(P.yunnanensis);将贵州梅花草(P.petimenginii)归并入峨眉梅花草(P.faberi);将矮小梅花草(P.humillis)归并入三脉梅花草(P.trinervis);将青海梅花草(P.qinghaiensis)归并入高山梅花草(P.ca-cuminum);将康定梅花草(P.kangdingensis)归并入类三脉梅花草(P.pusilla)。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截短肽(sGLP-1)对II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GKⅡ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合成的GLP-1为阳性对照,观察sGLP-1对GK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以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与GLP-1相比sGLP-1能够长效控制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P〈0.01)。结论sGLP-1控制血糖的长效能力优于GLP-1,可能从刺激胰岛素分泌方面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鱼腥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鱼腥草中内生菌的分布规律,便于有目的筛选有益菌株,对湖南农业大学附近一农户栽培鱼腥草不同器官中内生菌的数量分布及细菌的一般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鱼腥草根、茎、叶中都存在大量内生菌,总的数量趋势是根大于茎,茎大于叶.,同时各器官中细菌数大于放线菌数,放线菌数大于真菌数(叶中真菌数大于放线菌数).各器官中的内生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为主,其中茎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