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反义RNA(antisense RNA)是一种与特定mRNA互补的RNA分子,它天然存在于原核细胞中.反义RNA与特定的mRNA结合后可阻止后者的转录和翻译,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因此,利用这一特性,人工构建一些相应的反义RNA系统不仅可用于癌症的治疗,抑制病毒的生长以及其它抗病治疗,还可结合转基因技术培养出抗病动物.(一)反义RNA的作用机理反义RNA作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碱基配对原则与mRNA结合,形成双链以阻止后者的正常表达.反义RNA的作用方式推测有以下几种:1.在细胞质内与mRNA形成RNA:RNA二聚体,使后者不能与核蛋白  相似文献   
72.
应用本实验建立的三组套式PCR(PCR1、2、3)和一组以前报道的套式PCR(PCR4),对59份外周血淋巴细胞(PBL)DNA样品进行了恶性卡他热病毒(Malignantcatarrhalfevervirus,MCFV)核酸序列的检测。这些样品来自51只羊,以及与羊接触而发病的6头牛和2只鹿。除PCR4外,其它三组PCR都能扩增现有4个角马型MCFV分离株。有6只羊在4组PCR中都呈阴性,其余53份样品经PCR4检测均呈阳性。PCR1只能从45只羊体检出MCFVDNA,未能从牛和鹿体检出病毒DNA。PCR2检测的所有样品均呈阴性。在PCR3扩增中,除2头牛外,其它51份样品均呈阳性。通过Southern杂交和限制性酶切分析,对PCR1-4产物的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此外,敏感性实验表明,四组PCR的差异也不明显。因此,本实验结果说明MCFV基因组在不同种动物之间发生了变异,羊体内的变异株可能是导致其它反刍动物发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73.
牛疱疹病毒Ⅳ型(DN-599株)DNA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感染的MDBK(牛肾)细胞中直接抽提出牛疱疹病毒IV型(BHV-4)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或BamHI消化后,用鸟枪法和选择法将病毒DNA片段克隆到质粒pBR322和pUC9的相应位点中,构建了三组病毒DNA基因库。阳性克隆是用光生物素标记的病毒DNA和牛胸腺细胞DNA与各重组质粒DNA杂交而筛选的。总共克隆了病毒基因组的94%,其中用EcoRI克隆了83.4%,BamHI克隆了63.4%,HindIlI克隆了45%。  相似文献   
74.
禽流感:一种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严重危害畜牧业与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 ,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 ,包括人、猪、马、鲸、海豹和雪貂。禽流感病毒经变异或基因重组 ,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 ,有可能成为人类新型流感流行的潜在病原。本文对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流感疫情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并对其人畜共患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分离株LX4纤突蛋白基因分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了中国地方分离株IBV LX4 S1和S2基因并进行了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LX4 S基因由349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条11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S基因编码产物裂解后形成的S1和S2亚单位分别由539和6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X4 S基因推导氨基酸切割识别位点序列为HRRRR,与A2、SD/97/02和Z株相同,而与其它国内外参考毒株不同.与国内外10株已报道的具有全S基因序列的IBV参考毒株比较,LX4与国内分离毒株SD/97/0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与32株国内外参考毒株的S1基因进化树分析比较表明,LX4与A2、SD/97/02、Z、TJ/96/02、JX/99/01和SAIBWJ等7个国内分离株在同一亚群内.在该亚群内,LX4与A2和SD/97/02亲缘关系更近,且三者在高变区和抗原表位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而与本亚群内其它参考毒株对应的高变区和抗原表位同源性差异较大.LX4与H120 S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虽然高于其它国外参考毒株,但同源性仍然较低,为75%.与参考毒株比较,LX4 S2基因的点突变造成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11个位点发生改变,这些突变可能影响S2与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S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76.
猪 2型圆环病毒 (porcinecircovirus 2 ,PCV2 )是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的原发性病原。PCV2的ORF2编码病毒唯一的结构蛋白Cap。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PCV2JXL株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应用PCR方法从该毒株感染的PK 15细胞中扩增出完整的ORF2基因 ,将此基因克隆于本实验室此前构建的塞姆利基森林病毒 (SemlikiForestvirus,SFV)RNA复制子衍生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Psfv1cs中的BamHⅠ位点 ,获得重组质粒pSFV1CS Cap。用pSFV1CS-Cap分别转染BHK-21细胞和293T细胞 ,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表明 ,PCV2 ORF2基因在转染细胞中得到表达。小鼠接种试验表明 ,该重组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77.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8.
为构建全基因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首先通过构建表达Eco-gpt(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XGPRT, gpt)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遗传选择标记(1.3 kb)和带有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基本功能基因序列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重组病毒转移载体pUAB-gpt-BAC11, 将重组病毒转移载体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细胞总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在选择培养基中经过8轮加压筛选, 获得并纯化重组病毒; 将重组病毒细胞总DNA电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共获得38个BAC分子克隆化病毒, 提取BAC-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以拯救重组病毒。结果表明, MDV-BAC2 DNA再次启动病毒感染, 拯救了重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成功构建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 为方便利用现代RED/ET基因重组系统对病毒进行反向遗传操作提供了技术平台; 同时为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基因功能和开发新型马立克氏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犬干扰素-γ-cDNA的克隆及其在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 (IFN)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 ,它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1 ] 。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Ⅱ型干扰素又称为干扰素 γ (IFN γ)或免疫干扰素 ,主要由抗原刺激CD4+和CD8+T细胞所产生[2 ] 。IFN γ可使M功能亢进 ,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3 ] 。80年代初 ,人的干扰素基因克隆成功后[4] ,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动物干扰素的研究。 1987年以来 ,猪、鸡、鸭等动物的干扰素基因先后被克隆报道。Hiummler等于 1987年首先开始了犬IFN α基因的研究[5] 。 1992年 ,…  相似文献   
80.
几种表达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蛋白质工程和DNA重组技术的发展,许多有应用潜力的蛋白分子有待开发。不同蛋白在不同系统中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系统对蛋白表达水平非常关键。对细菌,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哺乳4种表达体系作一概述,并讨论各自优缺点及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