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正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EC1.15.1.1,简称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酸性金属酶~([1]),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氧和过氧化氢,具有抗炎症、抗辐射、抗衰老等作用~([2-4])。海洋微生物生产的低温SOD具有低温下高活力及高催化效率;温和的热处理即可使酶活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建立猪心脏移植供体的急性脑死亡模型,观察急性脑死亡前及后1、5、1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中儿茶酚胺释放的变化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30~40 kg的猪8只,急性脑死亡前为对照组,急性脑死亡后为实验组。测定脑死亡前基础水平及脑死亡后1、5、10 min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浆中儿茶酚胺释放的变化,并对二者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急性脑死亡后1 min时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水平改变最明显,心率增加了88%,收缩压升高了132%,心排量增加了80%,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分别升高240%和241%,多巴胺(DA)没有明显增加。随后二者均持续下降,至10 min时已降至基础水平以下。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程度及时间分布与儿茶酚胺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致。结论急性脑死亡可造成机体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剧烈改变,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是造成急性脑死亡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原因,其中E和NE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3.
DGGE和T-RFLP在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堆肥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分子生物技术中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原理和特点,以及用于研究堆肥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演变规律,为分析和筛选堆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加有效、快速的信息,促进堆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蜜蜂肠道微生物在其宿主健康与调控宿主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是油茶的优势传粉昆虫。本研究从野外挖掘该蜂典型样地的巢穴得到油茶地蜂1~5龄及滞育阶段的幼虫,通过PCR扩增得到幼虫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文库,利用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研究了油茶地蜂不同龄期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油茶地蜂幼虫肠道细菌菌群共检测到27个门,72个纲,155个目,278个科,570个属。其中,最主要的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40.05%),最主要的目为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占12.16%),最主要的科为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占11.27%),最主要的属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11.27%)。核心细菌群落组间差异、Alpha多样性以及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龄期油茶地蜂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在组成、多样性以及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主要存在于5龄幼虫阶段,巴尔通氏体属Barton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主要存在于1龄幼虫阶段。本研究明确了油茶地蜂不同龄期幼虫肠道微生物组成、优势菌群及其群落变化规律,为油茶地蜂等土壤筑巢独栖野生蜜蜂肠道微生物学及其保护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25.
126.
mRNA(messenger RNA)在基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生物所表现的各种属性决定于mRNA(沙季洛夫,1977),它的突变将导致遗传性的变异(牛满江等,1979;牛满江,1979)。近年来广泛开展mRNA反转录和DNA碱基顺序分析的研究,从mRNA或其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为蛋白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7.
从供体红玉母鸡输卵管和卵巢提取DNA和mRNA,分别注入受体来杭幼鸡和受精多卵后,能获得具有供体性状的变异体。mRNA诱导的变异体性状能在当代和子一代表达,而在子二代则消失。  相似文献   
128.
应用液体发酵液(50亿/ml)研制的根瘤菌液体剂型,其有效活菌数比固体剂型高1.3~2.7倍,在15~18℃条件下贮存,60天后其菌数下降16%。1991~1992年,全省27个试验点试验,液体剂型增产率为13.4~16.7%,固体剂型增产率为13.2~14.7%,二者增产效果一致,但液体剂型使用量少(50ml/亩),简便易行,特别适于大豆机械播种,同时能降低菌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9.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由寄主与细菌双方基因共同参与完成的,在相互基因调控中形成特导的结构—根瘤。参与根瘤菌固氮(nif基因)和结瘤(nod基因)的基因已被克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0.
高原鼠兔地面活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耳标法标记动物,用Sharp pc-1500计算器作为事件记录器,对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进行了研究。寒冬,鼠兔的日活动为9小时,4月为11—12小时,夏季地面实际活动时间较短。夏季日活动明显地具有两个峰期;进出洞频次,1月,日进出洞20—30次,4月,雄体日进出洞97—161次;地面活动以取食为主,取食时间在草盛期远短于草返青和枯黄期;取食行为次数占全部洞外活动记录次数的44.5%。8月,日实际取食时间为200—240分钟。对行为格局的分析表明,幼体花费在坐、移动、自我修饰等非社会行为方面的时间明显多于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