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通过对1990年温州蜜柑裂果的调查,初步探明了不同品系,不同的基砧、中间砧及砧木高度,树体在园中所处的位置,树体的不同部位、树势,结果枝上的裂果顺序,灌溉条件,气象要素的变化,果实某些指标的差异等因子与裂果的关系。据此,提出防止裂果措施。  相似文献   
102.
程新民 《人类学学报》1988,7(3):286-286
前不久,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野外实习时,于长春市南郊红咀子发现一旧石器地点。在伊通河一级冲积阶地的下部,距地表三米深的砂层中发现猛犸象和东北野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同层出土的还有石片一件,原料为水晶,呈铲形,其台面稍残,系后期破损,但半锥体和放射线清晰可见,其背面有多块浅平的石片疤,可以肯定是一件锤击石片,其边缘尚有细小的疤,可能是使用痕迹。
旧石器和猛玛象等哺乳动物化石一起出土, 表明其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 文化时代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次发现为在该区寻找古人类和古文化遗存提供了线索, 对研究当地 第四纪古气候、古地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近年来,含有单链DNA的大肠杆菌噬菌体M13,fd和fl迅速发展为一类新的DNA克隆载体,由于它们具有某些其他载体所没有的优点,因而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一、基本性质 单链DNA噬菌体按其形态可分为两类:1)多面体单链DNA噬菌体,如G4,φX174,S13等。2)丝状单链DNA噬菌体,包括M13,fd和fl。M13和fd的全序列已  相似文献   
105.
程雅丽  高沛永 《遗传》1983,5(2):18-20
在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用染色体畸变分析 方法进行剂量测定时,应观察受照后第一次分 裂的细胞。新近发展的BrdU-Giemsa (FPG 染 色技术已使之成为可能。我们在与本实验室以 往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1-31,用FPG法对受 到不同剂量61Co-Y线照射的离体人血进行观 察,以求对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6.
为了优化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的培养方法,并探究其助睡眠功能,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小鼠实验进行条件筛选和功能评价。在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初始pH 6.5时,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的GABA产量为5.58 g·L-1。直接睡眠实验中小鼠均未出现直接睡眠现象,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实验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睡眠时间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入睡率高达40%,巴比妥那睡眠潜伏期实验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减少了睡眠潜伏期,可与巴比妥钠协同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备助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水溶性C60与C60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C_(60)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包括对生物酶活性的抑制、对DNA的选择性剪切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C_(60)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前景等5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8.
水稻品种和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们先前的试验结果和文献资料,组建了水稻品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3者相互关系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水稻品种能直接和间接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稻虱缨小蜂的寄生作用,其中以影响褐飞虱卵垂直分布型、稻虱缨小蜂的迁入时间、未成熟期历期和怀印量等的水稻品种特性起主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中等抗性的水稻品种,配以增强稻虱缨小蜂寄生作用的品种特性,就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文中还就协调水稻品种抗性与天敌协同控制褐飞虱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种白蚁的线粒体 D N 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根据限制性片段差异计算了4种白蚁之间的遗传距离,利用 U P G M A 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分子聚类图。结果表明:尖唇异白蚁与散白蚁属关系很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应将其归于散白蚊属  相似文献   
110.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甲烷(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对合理利用及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化肥(MF:mineral fertilizer alone)、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rice residues plus mineral fertilizer)、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LOM:30%organic matter plus 70%mineral fertilizer)、60%有机肥配施40%化肥(HOM:60%organic matter plus 40%mineral fertilizer)和无肥(CK:without fertilizer)条件下双季稻田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稻田CH_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HOMLOMRFMFCK。各处理间CH_4总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与排放通量趋势一致,以HOM处理为最高,比CK处理增加105.56%,其次是LOM和R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72.97%和54.17%。关键功能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3.18—81.07)×10~3cfu/g,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4.82—379.72)×10~3cfu/g。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为HOMLOMRFMFCK,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HOM、LOM、RF处理显著高于MF、CK处理。双季稻田CH_4排放与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变化关系密切。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CH_4的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