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Web的中国昆虫科级鉴别分类系统InsectID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个昆虫科级鉴别分类网络系统InsectID(见http://insectx.3322.org)的设计思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讨论了开发过程中分类检索表的转化与再现、系统分类树与特征解释机制的实现等关键问题。该系统具有分类单元全面、信息可靠、鉴定简单、扩充性强、更新便捷等诸多优点,是昆虫分类研究与教学的有力工具,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分类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2.
学会寻求自然奖赏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在处理奖赏信息时发生具有表征意义的增强,产生多巴胺信号。人们相继提出快感、激励显著性、奖赏预测误差等一系列假说,日益精确地揭示了多巴胺信号所表征的意义内涵。这一进展历程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具有深刻启迪,其成果更具有基础性的科学价值。本文简要回顾这些假说的发展历程,介绍奖赏预测误差假说如何继承多学科成果并相对准确地揭示多巴胺信号的重要功能,分析部分最新成果对奖赏预测误差假说的充实和扩展,并初步展望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时嵩  唐启义  傅强  彭奇  程家安 《昆虫学报》2011,54(7):778-785
摘要: 为明确金属元素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体内的分布及其含量动态, 将白背飞虱长翅成虫在实验室中用超纯水分别饲养0, 24, 48, 96 h后测量其体重变化; 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各个处理虫体内12种金属元素(Cu, Zn, Cd, Mn, Ca, Fe, Na, As, U, Mg, K和Pb)的含量。以白背飞虱整个体重(W)、 有机体组织重量(O)、 体内可排泄内容物重量(E)及可排泄内容物排出体外的速率(r)为参数, 构建其体重变化的修正指数模型Wt=O+E(1-r)t。基于白背飞虱体内金属元素总含量(WCt)为有机体组织内含量(OC)和可排泄内容物中含量(EC)按两者百分率(OPt和EPt)加权之和, 即WCt=OC·OPt+EC·EPt, 分别估计白背飞虱体内组织和可排泄内容物中金属元素含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Cu, Zn, Cd, Mn和Ca这5种元素在白背飞虱组织内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含量(P<0.05), 表明这些金属元素可被昆虫有机体组织吸收、 积累, 并稳定地存在于昆虫的有机体组织之中。Fe, Na, As, U, Mg, K和Pb这7种元素在白背飞虱有机体组织内的含量与其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含量接近, 其在有机体组织中和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以相对平衡状态存在于白背飞虱有机体组织和可排泄内容物中。该分析方法可能为其他小型和微型昆虫体内金属元素的分布、 积累、 排泄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为筛选出一个较强的启动子用于提高转座子piggyBac在家蚕Bombyx mori细胞中的转化效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技术比较了热激蛋白启动子(hsp70和hsp82)、家蚕肌动蛋白启动子(A3)、多聚泛素(polyubiquitin)启动子(PUB)、α微管蛋白启动子(α-tub)、丝素轻链启动子(Fib-L)、人工合成启动子3×P3及苜蓿丫纹夜蛾多角体病毒(AcNPV)增强子-启动子组合(hr5-IE1)8种启动子在家蚕细胞株BmN内的活性。结果显示hr5-IE1活性最强,A3次之,其余启动子活性均较弱。构建含有hr5-IE1启动子和piggyBac的转座酶编码区的质粒作为辅助质粒,与EGFP载体质粒一起转染家蚕细胞后,实现了EGFP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因此,今后可考虑将hr5-IE1用于家蚕细胞遗传转化的研究中,以提高细胞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应用山萘酚增强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大鼠移植物排斥反应并改善移植物生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e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受体老鼠皮肤移植物的情况,记录移植物失功时间(移植物皮片80%面积发生排斥)。RT-PCR检测移植7天后脾细胞、淋巴细胞FOXP3、CTLA-4和IL-10的mRNA水平,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7天移植皮片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体外实验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加入山萘酚作为对照,观察Treg功能情况。结果:1.山萘酚能增强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生存时间(DMSO组6.3±0.3天,山萘酚组13.7±0.39天,P<0.01);2.RT-PCR显示山萘酚可增强细胞CTLA-4(对照组9.24±0.17,山萘酚组12.48±0.145,P<0.05)、FOXP3(对照组0.96±0.07,山萘酚组1.41±0.07,P<0.01)和IL-10(对照组0.95±0.12,山萘酚组1.50±0.16,P<0.05)的mRNA水平;3.体外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山萘酚可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在大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山萘酚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提高Treg细胞相关IL-10、FOXP3和CTLA-4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表明山萘酚在提高移植物生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遗传多样性检测与分析方法,以研究转基因水稻是否会对二化螟(靶标昆虫)种群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方法】从江西、湖南两地采集的二化螟样本中,各随机挑选12只,提取基因组DNA,克隆COⅠ基因的35~692 bp区段(658 bp)进行测序;同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江西3个样本的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以获取样本群体遗传多样性信息。【结果】对158个COⅠ基因克隆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658 bp的区段中,共有173个位点存在多态,江西二化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为0.820,而湖南二化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仅为0.542,江西二化螟COⅠ基因多态要比湖南样本丰富。对COⅠ基因1 278~1 493 bp区段(266 bp)进行DGGE分析,共获得5条清晰条带,将分析的3只二化螟样本分成两类,该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测序方法可以获得丰富、详细的二化螟目标基因多态信息,但工作量、实验周期及成本较高;DGGE方法虽然信息量较小,但有通量大、实验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该方法适用于二化螟等昆虫大样本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为判断转基因水稻是否会对靶标、非靶标昆虫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如何将定性捕食的数据转化为定量的数据是评价捕食性天敌功能的一大挑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ELISA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大批量检测样品等独特的优点,即使20世纪末以来大规模应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也并未完全取代ELISA。由于单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均质性,同时结合了ELISA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节肢动物捕食作用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利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单抗评价稻田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为例,阐述基于单抗的ELISA检测技术用于捕食作用评价的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08.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动态的影响,进行2个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和2个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期揭示施氮和间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春秋两季间作玉米产量,分别达到23.81%和40.99%。施氮处理下的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氮提高了29.91%,单作模式下显著提高了40.34%,两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春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18.92%和19.23%,秋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31.03%和32.7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和间作模式均显著提高秋玉米穗长。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秋玉米的穗粗提高了18.67%,差异显著。(3)施氮和间作均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累积、提高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且表现为施氮效果高于间作效果。总体来看,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生长动态均有一定影响,且施氮效果优于间作效果。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供氮能力,而间作豆科能为玉米供给一定量的氮素,故对于春玉米而言,施氮效果仅在百粒重中表现,随着土壤原有氮素被玉米吸收利用减少后,供氮能力下降,在秋玉米中施氮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9.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广金钱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广金钱草的株高、地径、种子产量、药材干重及夏佛塔苷含量。结果表明:施肥组生长状况及产量与不施肥组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施钾肥30g·m-2的广金钱草株高及药材干重最高,分别为174.04cm、94.50g;单施氮肥40g·m-2地径最粗,达到16.79mm;施氮、磷肥各80g·m-2,钾肥30g·m-2种子产量最高,增产率达到179.30%;施氮肥40g·m-2,磷肥80g·m-2,钾肥80g·m-2夏佛塔苷含量最高,达到0.175%。由此可知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够促进广金钱草的生长并提高产量,同时影响夏佛塔苷的积累。以株高、地径、种子产量、药材干重、夏佛塔苷含量为评价标准。根据氮磷钾肥料多元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得出氮最佳施肥量:42.4~64.5g·m-2,磷:49.5~59.0g·m-2,钾:30.0~41.0g·m-2。氮磷钾最佳施肥组合为N∶P∶K=5.4∶5.5∶3.7。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近年来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过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针对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 心理压力及工作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影响该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改善心理环境的有效方法,为提升军队医院管理提 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12 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心理应激及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 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敏感和偏执,工作中普遍不满的是工资福利、工作负荷、晋升 及人际关系。医务人员所处的岗位和职称等级不同,其心理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也不同。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均较高, 医技与行政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较高,副高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较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军队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完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改善军队医院 医务人员的心理环境,促进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