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81.
目的:用原核系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3425蛋白并纯化,评价该重组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Rv3425基因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后纯化,用Western印迹和ELISA法进行抗原性初步评价。结果:在原核系统内经IPTG诱导表达后,Rv3425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复性和镍柱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Western印迹和ELISA结果证明重组Rv3425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用纯化的Rv3425蛋白做抗原,临床诊断结核病人血清,阳性率达50%。结论:高纯度的Rv3425蛋白在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备选抗原。  相似文献   
182.
【背景】生物丁醇是高效的液态燃料。丁醇发酵,也称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发酵,其发酵的产品是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混合物,主产物丁醇与主要副产物丙酮的质量比率(B/A比)约为2.0。【目的】丁酸是ABE发酵合成丁醇的重要前体物质,以丁酸/葡萄糖为双底物可以高效生产具有以高B/A比为特征的丁醇,提高ABE发酵产品的品质。【方法】7L厌氧发酵罐下,以玉米淀粉/废弃毕赤酵母处理液为原料得到的丁酸发酵上清液与葡萄糖溶液直接复配作为ABE发酵培养基,并按需要在发酵途中添加该上清液和浓缩葡萄糖溶液。【结果】与使用150 g/L玉米淀粉的传统ABE发酵相比,丁醇浓度保持在12.7-12.8 g/L的较高水平,B/A比从2.0大幅提高到4.4-5.0,丁醇对总碳源的得率从0.32-0.34提升至0.39-0.41 (摩尔基准),丁酸/葡萄糖质量消耗比高达37%-53%。【结论】ABE发酵性能的改善得益于丁酸发酵上清液中丁酸、寡糖和氨基酸等得到了有效利用,NADH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该发酵策略节省了ABE发酵的原料和操作成本,大幅降低了丁酸发酵上清液中残存的寡糖浓度,还可根据市场供需和产品价格变化的状况实现发酵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操作的灵活性,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83.
184.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无患子、油茶及黄栀子的改造模式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年净生长量、含碳率及土壤异养呼吸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套种模式对低效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格局及碳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杨梅、无患子、油茶、黄栀子和马尾松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1%~50.1%、42.2%~50.6%、45.1%~48.9%、44.7%~49.6%和46.1%~51.9%。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之间的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套种杨梅及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植被层碳储量及年净增碳储量最高,分别为67.62~68.42 t·hm-2和9.21~9.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较小,分别为31.96~36.24 t·hm-2和4.09~4.16 t·hm-2·a-1,马尾松纯林对照最小,分别为17.01 t·hm-2和2.00 t·hm-2·a-1。土壤异养呼吸年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套种杨梅模式(7.41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模式(5.89 t·hm-2·a-1)>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5.86 t·hm-2·a-1)>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4.95 t·hm-2·a-1)>马尾松纯林对照(2.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杨梅和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2.04和3.27 t C·hm-2·a-1,表现为“碳汇”,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及马尾松纯林对照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1.80、-0.80和-0.45 t C·hm-2·a-1,表现为“碳源”。总体上,短期内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或无患子能够提升林分的固碳增汇效益。  相似文献   
185.
[目的]PxCAD1肽段可显著增强Cry1Ac的杀虫活性,探究其与Cry1Ac混合物对靶标昆虫生物学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对明确其增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以PxCAD1肽段与Cry1Ac毒素的混合蛋白饲喂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观察并统计小菜蛾死亡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并测定小菜蛾幼虫体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总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趋势.[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升高,化蛹率减少,羽化率显著降低;3龄幼虫在取食PxCAD1肽段与Cry1Ac毒素混合蛋白24 h和48 h后,羧酸酯酶活性显著升高,72 h显著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24 h显著升高,48 h显著降低,72 h则无显著差异,而总蛋白酶活性仅在72 h显著低于对照,类胰蛋白酶活性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PxCAD1不仅对Cry1Ac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同时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及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总蛋白酶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该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肠受体蛋白对Cry1Ac的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6.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与腺病毒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在大鼠催乳素(PRL)瘤中的表达来探讨两者在PRL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E组,n=20):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的方法诱发大鼠PRL瘤;对照组(C组,n=20):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雌激素诱导10周后处死大鼠,心脏穿刺取血,4%多聚甲醛体内灌流取出脑垂体,称重,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两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TTG蛋白质、E2F-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雌二醇作用10周后,据垂体重量、垂体组织学变化和血清PRL水平证实PRL瘤诱导成功。PRL瘤组中,PTTG蛋白质、E2F-1蛋白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TTG蛋白质和E2F-1蛋白质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γ=0.764,P〈0.01)。结论 PTTG与E2F-1在大鼠PRL瘤中共同过度表达,参与了大鼠PRL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7.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是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部分类群特别是浮游幼体由于形态差异细微,鉴定存在困难,导致物种多样性被低估.DNA条形码(DNA barcodes)技术为浮游动物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已迅速应用于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局限性,总结了该技术(主要是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mtCOI)基因序列片段的DNA条形码)在海洋浮游动物物种快速鉴定、隐种发现、营养关系研究、生物入侵种监测、群落历史演变反演、种群遗传学以及生物地理学中的成功应用.随着DNA条形码数据库信息量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DNA条形码将提供除了种类鉴定外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海洋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推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8.
紫茎泽兰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分布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主要致肝脏毒性成分及杀虫的生物活性成分。从紫茎泽兰叶片中分离提纯得到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Euptox A)标准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茎泽兰中Euptox A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柱温30°C,以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5 nm进行测定。Euptox A在紫茎泽兰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7.3%–103.7%,检测限为0.4μg.g–1。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Euptox A在紫茎泽兰体内分布与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uptox A主要分布在紫茎泽兰的叶片中,且在营养生长期积累量高,生殖生长期积累量低。该方法快速、简捷,可用于紫茎泽兰原料及其产品中Euptox A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毕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试验组手术结束时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病人于浅麻醉状态,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达6~8ml/kg,呼吸频率大于12次/min,脱氧10minSpO2在95%以上,PetCO2在正常范围,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与T1时刻比较,试验组T2、T3、T4时刻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2、T3、T4时刻的MAP、HR高于T1时刻(P<0.05)。组间比较,T1时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T4时刻的MAP、HR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不良记忆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96%的发生例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90.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各25例。Ⅰ组给予地佐辛5mg;Ⅱ组给予地佐辛10mg;Ⅲ组给予地佐辛5mg联合帕瑞昔布钠40mg。在手术进行到关腹时静脉给药,观察比较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