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人类与部分实验动物的RETN基因同源性,为人类RETN基因相关疾病及基因功能研究对理想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提取猕猴、大鼠、小鼠和树鼩的脂肪组织总RNA,用相应的RETN引物进行RT-PCR,对其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同时在GenBank中查询人类、猪、牛的RETN基因序列;再运用ORF Finder软件调取其OR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DANMAN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结果人类RETN的核苷酸序列与猕猴、小鼠、树鼩、大鼠、猪、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5.4%、65.4%、65.4%、66.4%、81.0%、81.0%;氨基酸序列分别为91.7%、55.6%、55.6%、53.7%、75.9%、72.2%。;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就RETN基因而言,人与猕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在RETN的进化上猕猴与人类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研究人类RETN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最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62.
秦芸  张中义 《菌物系统》1999,18(2):135-136
报道寄生在柳叶菜科南方露珠草上枝孢菌属一新种:露珠草枝孢Cladosporium circaeae Y.Qin et Z.Y.Zhang sp.nov.。枝孢菌属真菌在柳叶菜科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63.
人工合成人甲状旁腺激素1-34肽段 (PTH1-34)的c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蛋白表达载体pThioHis中,获得了高表达菌株。经发酵、破菌、金属鳌合层析、反相层析和凝胶层析后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hPTH1-34。hPTH1-34肽N端测序和质谱分子量测定结果与天然PTH1-34一致。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hPTH1-34在体外具有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是一种新型复合效应治疗法,是一种应用电、磁、远红外效应和32种中草药、硫酸镁西药对人体起治疗作用的,共治疗胃肠功能紊乱64例,近期治愈26例,显效30例,显效率以上为87.50%。  相似文献   
65.
渭北旱塬不同龄苹果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卓亭  刘文兆 《生态学报》2008,28(7):3401-3407
以渭北旱塬3龄、10龄、15龄和20龄苹果树为对象,采用根钻法,沿3等分园半径方向(径向)、距树干1.0、1.5m和2 0m处设置采样点,研究了不同树龄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龄苹果细根主要分布于径向1.5m以内和垂向0.5m以上,15龄和20龄苹果细根分布超出径向2.0m和垂向1.4m,10龄细根分布范围大于3龄,与15龄和20龄接近.在根系主要分布区内3龄和10龄细根分布稀疏,15龄和20龄细根分布密集;细根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3~10龄为细根范围扩张阶段,10~15龄为细根密度扩张阶段,15~20龄为细根密度退化阶段;苹果细根空间分布无明显方向性差异;10龄、15龄和20龄苹果表层(0~20cm)平均根长密度低于下层(20~40cm),高峰值一般出现在40~80cm,此深度以下根长密度随深度递减,3龄苹果表层平均根长密度高于下层;在径向2.0m内随径向距离增大,3龄、15龄和20龄平均根长密度逐渐降低,而10龄根长密度逐渐增加.根长密度在径向变化上存在局部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66.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MARV)同属丝状病毒科,均是传染率和致死率极高的四级烈性病毒,可感染人类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glycoprotein,GP)与受体结合、病毒入胞密切相关,是导致病毒致病性最重要的蛋白,在抗体和疫苗的研发中被认为是重要靶点。在EBOV暴发期间已有4种针对GP的抗体(ZMAPP、Regn-EB3、m Ab114和MIL77)成功救治了多名感染EBOV的患者,但目前还没有MARV抗体进行过临床试验。现就丝状病毒EBOV和MARV的GP突变及治疗性抗体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7.
本文描述了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菌的二个新种。它们是: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上的香薷单轴霉(Plasmopara elsholtziae spnov.)及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上的牛膝单轴霉(Plasmopara achyranthis sp. nov.)。牛膝单轴霉是本属真菌寄生于苋科植物的首次记录。上述二新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8.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菊科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上的盘梗霉的一个新种——大丁草盘梗霉(Bremia leibnitziae sp. nov.)。它的形态特征与小孢盘梗霉(B. microspora)较为接近,但根据新种的孢囊梗分枝次数较多,且有时不规则,孢子囊体积较小,卵孢子容易形成以及寄主的差别等特点,可以将它们区别开。  相似文献   
69.
有研究表明,β-内啡肽(B-EP)可影响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AVP也可刺激β-EP释放。并有研究提示,AVP和内啡肽可能也在脑源性肺水肿的病理发生中起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分级颅脑损伤对血浆AVP和β-EP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血浆AVP和β-EP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以生物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微生物代谢研究的新方法。以微生物传感器的响应表示微生物对底物的外源呼吸,采用动态响应模型(初始响应斜率Rx=dI/dt),迅速获得细胞相对呼吸速率,由此观察到苯酚和葡萄糖作为共存底物时在不同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表现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抑制、协同或无作用)。传统的底物降解实验与生物传感器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