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极性不同的6种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和水)、按索氏提取法逐级萃取破壁灵芝孢子粉,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其中酸类10种、酯类40种、醇类7种、酮类6种、酚类2种、烃类18种、甾类9种和杂原子化合物9种;UPLC-Q-TOF/MS共推断出40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1种、二萜类1种、三萜类9种、生物碱类4种、酰胺类7种、有机酸类9种以及其他化合物9种。两种测定方法间共有化合物仅1种,仅存在于5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甲醇)萃取物之一的化合物共105种,2种或2种以上萃取物共有的化合物共31种,实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样品中化合物组分的充分分离,扩大了可检测化合物的范围。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中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与鉴定、及灵芝孢子粉的化合物谱图库的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及灵芝的药用模式真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迁延,久治难愈,本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有些方法比较复杂,为寻求疗效较好,而且操作技术简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法,对5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以浮游植物评价达赍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4.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老年人(AMI)与中年人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析我院10年来202例 AMI 住院患者,60岁以上(老年组)7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18例,男:女=3:1.与同期60岁以下(非老年组)130例对比,老年人 AMI的临床特点有:1.女性发病率增加,2、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在无疼性及心外型 AMI 多,经临床观察年龄越高症状越不典型,多数以胃痛、晕厥,  相似文献   
35.
拟盘梗霉属(Bremiella G.W.Wilson)霜霉,全世界已报道2个种。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菊科植物上的1个新种及2个新组合。新种是寄生于茼蒿上的Bremiella multiformis Tao et Y.Qin sp.nov.。新组合是欧茼蒿上的Bremiella chrysanthemi-coronarii(Sawada)Tao comb.nov。及黄花蒿上的Bremiella artemisiae-annuae(Ling et M. C.Tai)Tao comb.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和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6.
拟盘梗霉属(Bremiella G.W.Wilson)霜霉,全世界已报道2个种。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菊科植物上的1个新种及2个新组合。新种是寄生于茼蒿上的Bremiella multiformis Tao et Y.Qin sp.nov.。新组合是欧茼蒿上的Bremiella chrysanthemi-coronarii(Sawada)Tao comb.nov。及黄花蒿上的Bremiella artemisiae-annuae(Ling et M. C.Tai)Tao comb.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和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7.
厌氧棒状菌广泛存在于健康人或动物体中。某些厌氧棒状菌是一种强力的免疫激活剂,它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及病毒的抵抗力。尤其1967年发现它对动物有明显地广谱抑瘤作用,法国与英国将其制成菌苗作用于辅助化  相似文献   
38.
应用Feulgen染色切片法检测了泡桐丛枝病株中类菌质体的存在。所得结果表明Kartha等1975年报道的方法是有效的。在病株不同部位取样,韧皮部或叶脉切成0.5厘米大小固定在Helly氏固定液中。染色操作与Kartha等相同。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检视,类菌质体呈现暗色斑块或斑点,凝聚在树木细胞中心或细胞边缘,植物细胞作为背衬呈绿色。  相似文献   
39.
緒言自Karrer氏等刊出關於噻嘧胺磷酸衍化物及輔羧酶(cocarboxylase)之合成法後,繼續又發表噻嘧胺三磷酸(thiamin triphosphate)之製備,並證明其有羧酶輔酶的作用。此物容易合成,經稀鹽酸適當水解後可得噻嘧胺二磷酸(thiamin pyrophosphate)。Velluz氏等亦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將製備所得的噻嘧胺三磷酸,測探其水解情况,發現第二與第三位磷酸根水解於酸性溶液中,所剩之噻嘧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