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木橑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尺蠖Culculapanterinaria(BremeretGrey)近年在晋、冀、豫交界的黎城、涉县、武安、磁县、林州等县市普遍连续爆发,其幼虫为害树木和农作物叶片,造成大面积整株树木和农作物叶片被吃光,一般减产20%~50%,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甚至有的地方连年无收,已成为该区农林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木尺蠖为害农作物尚未见有报道。为摸清水尺蠖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于1990~1994年以涉县为基点,并于黎城、武安等地设点,结合群众性防治,采取黑光灯诱测、田间系统调查、室内外饲养观察和田间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木…  相似文献   
22.
胰島素B链中B_(14-20)七肽的衍生物,即cbz·ala·leu·tyr·leu·val·(S-Bz)cys·gly·OC_2H_5,曾用DCCI法和迭氮法依(3 4)途径分别合成。其中三肽片段(B_(14-16))由cbz·ala·OH与H·leu·tyr·OC_2H_5用DCCI法合成,四肽片段(B_(17-20))采用DCCI法依(2 2)途径,和活化酯法依(1 3)途径分別縮合而得。cbz-肽酯經皂化得相应的cbz-肽,再經HBr/HAc处理得自由三肽、S-苄基自由四肽及S-苄基自由七肽。前两者能为羧肽酶或氨肽酶完全消化,証明該两肽段中并无可測得的消旋氨基酸存在,后者能为胰凝乳蛋白酶水解,释放出三肽及四肽,符合該酶的专一性并証明七肽的光学純度。  相似文献   
23.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冀中低洼内涝地区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1957-1963年,我们在任丘县对此虫进行了糖液诱蛾与拌种防治试验,以及大面积试验和示范。现将部分结果,初步整理于后。 材料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4.
治理草原退化是我国草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目前关于草原退化判断、退化程度、原因及治理等系列问题的确定几乎皆以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而忽视了牧户作为草原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重要性。牧户对草原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其与科学方法研究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内蒙古东部草甸草原牧户尺度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牧户调研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牧户划分为高、中、低3个经济水平,并运用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指数评价法,分析评价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牧户对草原健康状况的感知主要从植被、土壤、牲畜等方面,与科学方法评价指标选取具有相似性;牧户感知和CVOR指数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均判定草原生态系统呈现不同程度退化;统计检验显示牧户对植被、土壤、牲畜影响等指标变化感知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VOR指数法下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健康指数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退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证实了牧户感知在指标选取、评价结果方面具备用于准确评价草原健康状况的可行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将有利于更加准确、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价牧户尺度草原生态健康状况,为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5.
蒺藜皂苷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从全草中所提蒺藜总皂苷(tribu saponin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STT)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AS的治疗作用.应用高脂饲料饮食配合注射维生素D3建立SD大鼠AS模型,并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蒺藜皂苷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实验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血脂生化指标和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蒺藜皂苷三个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肝脏TC水平(P<0.01~P<0.05),而低、中剂量的蒺藜皂苷可以显著降低肝脏TG水平(P<0.01~P<0.05);低、高剂量的蒺藜皂苷能够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三个蒺藜皂苷剂量均能降低血清 MDA水平(P< 0.01),并且高剂量的蒺藜皂苷能够降低血清T-AOC(P<0.05);同时观察到蒺藜皂苷不同程度的改善了主动脉及肝组织病理损伤.提示蒺藜皂苷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模拟降雨下草地植被调控坡面土壤侵蚀过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阶段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及裸地坡面的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并通过降雨前剪掉冠层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牧草根系与冠层在减少坡面径流与侵蚀产沙中的贡献率。试验结果表明:与裸土坡面相比,两种牧草都能有效的控制坡面土壤侵蚀,在试验末期黑麦草和红豆草的减流效益分别为65%和45%,而两者的减沙效益均在93%以上。两种牧草根系与冠层减少坡面径流与泥沙贡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黑麦草冠层比根系具有更大的减流贡献率,除最后试验阶段冠层减流贡献率为44.7%外,在其他试验阶段黑麦草冠层的贡献率大于60%。相反,红豆草对坡面径流的减少则主要依赖于根系的作用。植物根系在控制坡面土壤侵蚀产沙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实验初期到实验末期,黑麦草和红豆草根系的减沙贡献率分别由72%和16%增加到96%和93%。  相似文献   
27.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公认的食品安全菌株,目前已被用于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生物合成,包括被广泛用作营养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的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 NeuAc)。响应目标产物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代谢工程中的动态调控和高通量筛选等方面,以提高生物合成效率。但是,枯草芽孢杆菌中缺乏可高效响应NeuAc的生物传感器。因此,本文首先测试和优化了能将胞外NeuAc转运进胞内的转运蛋白,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转运能力的菌株,以用于后续响应NeuAc的生物传感器的验证;随后将响应NeuAc的转录因子Bbr_NanR的结合位点插入枯草芽孢杆菌组成型启动子的不同位置,筛选具有活性的杂合启动子;接下来,通过在具有NeuAc转运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Bbr_NanR,选择能响应NeuAc的杂合启动子,并进一步通过优化Bbr_NanR表达量获得了一系列动态范围广、激活倍数高的生物传感器,其中生物传感器P535-N2能灵敏地响应胞内NeuAc浓度的变化,具有最大的动态范围,为(180–20 245) AU/OD;P566-N2则具有最高的激活倍数,为122倍,是已报道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响应N-乙酰神经氨酸的生物传感器的2倍。本文构建的响应NeuAc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高产NeuAc的酶突变体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NeuAc提供了高效、灵敏的分析和调控工具。  相似文献   
28.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王东沟流域1994和2004年两期土地利用图,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和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定量分析了王东沟流域1994--2004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了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94—2004年王东沟流域农地大幅度减少,草地和果园大量增加,林地和非生产地变化不大;变化速度依次为草地〉果园〉非生产地〉农地〉林地;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多样,农地转出和林地转入是其主要类型;土地利用的空间迁移方向为农地和果园向西北方向迁移(塬区),林地和草地向东南方向(沟壑区)迁移.1994--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土地变化类型的生态效应不同,提高和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作用并存.农地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作用,林草和果园的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其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是转为林地和果园的变化类型,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是林地转出类型和农地转为非生产地类型.  相似文献   
29.
荚果蕨孢子的无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名称 荚果蕨 (Matteucciastruthiopteris)。2 材料类别 成熟的孢子。3 培养条件  ( 1 )MS ;( 2 )MS 0 .3%活性炭 ;( 3) 1 /2MS ;( 4 )马铃薯培养基。培养基中均加入 3%蔗糖、0 .7%琼脂 ,pH 6 .0。培养温度为 2 5℃ ;光照 1 2h·  相似文献   
30.
采用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技术设计与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是实现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的重要方法。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低产细胞亚群和非生产细胞亚群由于代谢负担轻,更加具有生长优势,会降低产物合成的综合效率。目前,基于响应产物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偶联产物合成与生长的细胞亚群调控系统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综述了细胞亚群调控系统设计和构建的常用方法,重点讨论了目前细胞亚群调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