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褪黑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保守的小分子物质,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昼夜节律调节。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植物褪黑素的合成途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根系发育、果实发育)及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等。在植物褪黑素合成途径研究方面,已发现褪黑素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并克隆出其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植物中,褪黑素合成相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合成部位也因植物种类不同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植物褪黑素的合成途径、亚细胞定位合成调控的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亚细胞定位、酶动力学对合成上游的调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肝脏星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星形细胞(HSCs)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情况下,HSCs被激活,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肝纤维化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影响HSCs激活的因素、HSCs激活及凋亡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肝脏细胞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代谢调控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挖掘和人工设计的高质量调控元件大幅度提升了对细胞代谢网络的改造能力;代谢调控研究也已从单基因的静态调控发展到系统水平上的智能精确动态调控.文中简要综述了近30年来代谢途径表达调控技术在代谢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Th细胞亚群的功能、交互调节、影响其分化的因素以及Th细胞亚群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概括了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来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上调CD1d治疗、给予相关细胞因子治疗、佐剂治疗、用抗细胞因了、细胞因了受体、CD40配体和B7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治疗以及CTLA和CTLAIg治疗。这些方法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 结果 (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对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黄芪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课题以儿童哮喘病人T细胞亚群为研究对象,对CD4+、CD8+T细胞进行分离,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黄芪对其进行体外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经黄芪处理和未经黄芪处理的CD4+、CD8+T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儿童哮喘患者CD4+、CD8+T细胞分别在经黄芪处理和未经黄芪处理的条件下培养,在CD4+T细胞中,黄芪组的S期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D8+T细胞中,黄芪组的S期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G1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抑制发作期哮喘患者CD4+、CD8+T细胞DNA合成,进而调节细胞周期使之停滞在G1期。黄芪对发作期儿童哮喘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Th17细胞在免疫介导的保护中,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特别是对通过黏膜入侵的病原体。在许多情况下,这与通过接种疫苗诱导的Th17细胞记忆是高度相关的。据报道,  相似文献   

8.
食品功能因子作为功能性食品制造的基础素材,是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在调节人体机能,改善睡眠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更安全、更健康和绿色可持续的食品获取方式,已经成为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食品合成生物技术主要通过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构建食品组分的合成途径,创建具有食品工业应用能力的智能化细胞工厂,大幅提升食品功能因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合成效率.目前,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和酿酒酵母等模式微生物作为合成载体,通过对其生长进行精细调控,食品功能因子的生物制造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转运蛋白工程改造提高细胞生长速率、重编程细胞能量代谢和平衡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方面总结了基于模式微生物生长特性调控合成食品功能因子的研究策略和进展,提出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月  庞亚如  成旭  李春  吕波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1):4869-4885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积累的主要甾醇化合物,在维持细胞膜功能、合成甾体激素、生产甾体药物中间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医学应用价值。传统动物组织提取胆固醇的方法费时费力并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甾醇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也限制了其化学全合成。近些年,人们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已成功用于萜类、甾醇类等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合成。文中综述了胆固醇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研究进展,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底盘菌株的选择、异源基因元件的挖掘与优化、相关代谢通路的调控等方面,并讨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以期为胆固醇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合成生物学是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崭新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为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解析提供了一种采用“白下而上”合成策略的正向工程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近年来,DNA合成与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生命系统复杂基因回路的设计、合成与组装逐步成为可能,并应用于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燃料、医药中间体、保健产品的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但是,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仍然面临科学、技术和伦理的挑战,只有积极地应对这些问题,在加大研究开发支持力度的同时,做好必要的风险监管,才能真正把握合成生物学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synthetic biology is to design artificial biological systems for novel applications. From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systems of defined functionality in a hierarchical way is fundamental to this emerging field. Here, we highlight some current advances on design of several basic building blocks in synthetic biology including the artificial gene control elements, synthetic circuits and their assemblies into devices and modules. Such engineered basic building blocks largely expand the synthetic toolbox and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design principles of living cells.  相似文献   

13.
张强  顾明亮 《生命的化学》2021,41(1):113-132
合成生物学旨在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调控网络等对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细胞和生命体的定向演化。在医学研究中,合成生物学主要采用人工设计合成治疗性的基因回路,制备工程化细胞植入体内,纠正机体已发生缺陷的生物调控元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对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Cells react to their environment through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Network integrity requires minimization of undesired crosstalk between their biomolecules. Similar constraints also limit the use of regulators when building synthetic circuit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ere, we mapped the promoter specificities of extracytoplasmic function (ECF) σ 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ity of their interaction with anti‐ σ s. DNA synthesis was used to build 86 ECF σ s (two from every subgroup), their promoters, and 62 anti‐ σ s identified from the genomes of diverse bacteria. A subset of 20 σ s and promoter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orthogonal to each other. This set can be increased by combining the ?35 and ?10 binding domains from different subgroups to build chimeras that target sequences unrepresented in any subgroup. The orthogonal σ s, anti‐ σ s, and promoters were used to build synthetic genetic switches in Escherichia coli. This represents a genome‐scale resource of the properties of ECF σ s and a resource for synthetic biology, where this set of well‐characterized regulatory parts will enable the construction of sophisticated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合成生物学在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吸引了来自生物学、数理科学和工程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它旨在通过从头创造全新的或改造已有的生物系统,实现天然生物系统不具备的功能与特性。合成生物学研究不仅具有广阔的生物产业应用前景,更为基础科研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思路。本文着眼于合成生物学―建物致知‖的理念,跟踪合成生物学研究在回答生命科学基础问题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简述了其在细胞内分子调控网络、细胞生理学、多细胞群体形态与行为以及多物种微生态学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