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996~1997在芸豆(云南)、红小豆(河北)、大豆(黑龙江)和花生(山东)绿色食品产地,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这些作物籽粒中NO-3、NO-2的累积特点.结果表明,芸豆和红小豆不论施用有机肥还是尿素,土壤中的速效氮与籽粒中NO-2的灰色关联最好;施用有机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库内部(全氮与速效氮之间)或籽粒库内部(NO-3、NO-2之间);而施用化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库与籽粒库的全氮与NO-3之间.芸豆和红小豆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籽粒中NO-3/NO-2比值动态变化趋势因施用有机肥和施用化肥而不同.这4类作物籽粒中的NO-3与NO-2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直线相关关系和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2.
植物病原真菌中DNA分子鉴定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基因组DNA中G+C含量、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以及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鉴定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3.
为研究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离子转运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其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的全长cDNA片段,命名为RtNHX1(NCBI序列号为KR919802)。结果表明:RtNHX1的cDNA片段全长2 622bp,开放阅读框1 662bp,5′非编码区509bp,3′非编码区451bp,编码553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60.91kD。该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为疏水蛋白,与其他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NHX1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NaCl胁迫下的表达检测显示,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RtNHX1表达量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100mmol/L NaCl胁迫6h和200mmol/L NaCl胁迫后达到最高,表达量分别超过或约是对照的3倍,一定程度反应出RtNHX1参与长叶红砂的盐胁迫应答,是该植物离子转运体系的重要元件。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PLGA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对蛋白药物的释放影响。方法:将模型蛋白BSA通过复乳法制备成缓释PLGA微球,然后将微球埋置于明胶支架中,形成担载蛋白的PLGA微球复合明胶组织工程支架。考察复合支架体外蛋白释放行为,并用MicroBCA法定量测定释放的BSA量,采用β-半乳糖苷酶催化ONPG的方法检测制备前后蛋白的活性,并与不含PLGA微球直接担载蛋白的支架做对照。结果:PLGA微球复合支架蛋白的包封率能达到73.2%,其中第一天释放20%,对蛋白活性的保持达到70%以上。结论: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可以改善一般组织工程支架蛋白药物的突释,提高蛋白药物在制剂,贮存,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5.
珠穆朗玛峰保护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和享誉世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无形价值收益。通过近10年的实地调查,结合网络大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珠峰南北坡6个保护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POI数据库,合计116处18个类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制图、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区文化服务POI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及评价。研究表明:(1)珠峰北坡保护地的文化服务POI共76处,定日县占总数的73.68%,珠峰南坡保护地的文化服务POI共40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占总数的67.5%,珠峰自然保护区定日县境内和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是珠峰南北坡保护地文化服务POI的集中区域,文化服务POI在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占57.75%,珠峰南北坡保护地的核心区域也是文化服务价值最高的区域;(2)文化服务价值排序为美学价值(280分) > 经济价值(213分) > 信仰价值(200分) > 治疗价值(188分) > 游憩价值(169分),为游客提供精神享受的美学价值是该区域提供的最重要的文化服务价值类型;(3)通过高程、NDVI和坡度3个环境因子与116个文化服务POI进行皮尔森显著性检验,高程与文化服务总价值呈现高相关性(P=0.004)。通过回归关系计算,高程与美学价值、生命可持续价值、生计价值等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文化服务价值及其各个方面受高程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促进中国-尼泊尔在珠峰南北坡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第三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6.
Epichloë内生真菌能够影响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但目前关于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邻生植物抗病性影响的研究很少。该研究首先调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天然草地中植物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在常见牧草中禾本科植物病害最为严重, 其中感染内生真菌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的总病情指数最低。进一步比较了与羽茅邻生及非邻生植物的病害差异, 结果显示羽茅显著降低了邻生羊草(Leymus chinensis)、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褐斑病病情指数。为探究羽茅对邻生植物病害的影响是否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分别从内生真菌发酵液、离体叶片和植株层面进行了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羽茅的2种内生真菌Epichloë gansuensisEpichloë sibiricum发酵液显著抑制了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和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的生长; 对于离体叶片, E. gansuensisE. sibiricum显著减小了宿主叶片受4种病原真菌侵染后的病斑长度。在新月弯孢和根腐离蠕孢的植株接种条件下, 内生真菌显著降低了宿主羽茅及邻生植物羊草的病害程度。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羽茅内生真菌对邻生禾草抵御褐斑病有一定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Dextran对蛋白药物的释放影响。方法:将模型蛋白BSA溶解于多糖溶液中,通过W/O乳液法静电纺丝制备缓释纤维。采用MicroBCA法测定该纤维体外释放行为,采用SEC-HPLC检测制备前后蛋白的聚集程度,并与不含多糖的BSA纤维做对照。结果:添加Dextran以后蛋白的包封率由52.68%提高到63.92%,第一天突释不大于药物载量的15%,对蛋白单体的保持达到85%以上。结论:Dextran可以改善一般组织工程纤维中蛋白药物的释放,提高蛋白药物在制剂、贮存、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纤维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毛发性胃结石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毛发性胃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一女性患儿,上腹痛不适半年余,既往有拔毛癖,超声诊断胃巨大毛发性结石,内镜证实后开腹手术,取石成功,随访痊愈。结论:毛发性胃结石与其它胃结石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提示,治疗需取出结石以消除症状,并注意心理干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的体内分布及归巢.方法 健康家犬18 只随机分为3 组.模型1 组:肌注新鲜配制的0.2﹪二氯化汞溶液7 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采用经外周静脉注射法输注体外分离培养并用4',6- 二脒基-2- 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2 组:造模...  相似文献   
150.
化石植物中文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石植物的中文名, 即化石植物学名的中文译名, 在古植物学、植物演化生物学专业领域和科学普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对化石植物中文名重视程度不够且拟订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导致各种文本中化石植物的中文名比较混乱, 不利于古植物学知识的传播及科学普及。本文通过统计中文古植物学综合性文献和教材中的化石植物中文名, 梳理出化石植物中文名拟订方面出现的一些包括同物异中文名、中文名重名、音译拗口和存在生僻字的使用等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应尽快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化石植物中文名拟定方案, 编写和出版化石植物拉汉词典及相应网络查询系统等, 从而统一和规范化石植物的中文名, 同时也可为化石动物中文名的拟订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