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一般认为,先民食物结构的差异是人类不同社会等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对于考古学资料中未见明显等级差异的先民来说,其是否存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别,仍需认真加以探讨。为此,本文对山西聂店遗址墓葬(基本无随葬品或随葬品较少)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体现了典型中国北方农业经济的特点,即以粟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为生。此外,尽管在考古学意义上聂店先民的等级相近,但其在食物资源的获取上却显示出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与先民的性别、年龄和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寡无关。因此,在社会等级较为模糊的人类社会,先民对食物资源的获取,很可能更多地受到人群组成、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与社会等级的相对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02.
以O型口蹄疫病毒为研究对象,经过RTPCP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克隆到转移载体pFastbacHT,将其转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与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作用,得到3ABC的重组穿梭载体Bacmid3ABC,再将其转染昆虫细胞HiFive。PCR鉴定证实3ABC基因正确地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经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3AB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大小约为50kDa的蛋白条带,3ABC基因在BactoBac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建立以基因工程产品为抗原、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免疫动物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洱海鱼腥藻水华暴发时期,分离优势种,获得藻株EH-A、EH-B和EH-C,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了藻株的种类.选用藻丝的形态、气囊的存在与否、异形胞和孢子的位置、各种细胞的形状以及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孢子的大小等传统的分类特征描述藻株的形态.依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这3个藻株可能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或 A.crassa株系成员.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树分析了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藻株EH-A、EH-B和EH-C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且与A.circicular 和A.crassa藻株组成一个群(cluster),其藻株间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进一步说明藻株EH-A、EH-B和EH-C为相同的物种,且均为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或A.crassa.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不同重碳酸盐(HCO-3)碱度2.3 mmol/L(ALK2.3)和12.4 mmol/L(ALK12.4)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 905)生长、光合特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碱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7%(ALK2.3)和55%(ALK12.4).对光合色素Chl a含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2%(ALK2.3)和88%(ALK12.4).Chl a/PC与对照相比先升高后降低.ALK2.3前期显著抑制光合活性,其它时期没有明显影响.ALK12.4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表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模式.碱度诱导MDA含量的增加,碱度越高MDA含量增加越显著.超微结构表明,碱度增加使胞内类囊体数目减少,脂质体增加.表明碱度增加抑制光合色素的合成,破坏光合机构,进而抑制藻的光合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对细胞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105.
干扰素α-2bHis89/His159的分子获得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结构分析和定点突变,构建干扰素α-2bHis89/His159(IFNα-2bHis89/His159),以期获得高性能干扰素突变体。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使干扰素α-2b基因的第89位密码子由编码酪氨酸的TAC突变为编码组氨酸的CAC,第159位密码子由编码谷氨酸的GAA突变为编码组氨酸的CAC。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ET23b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的IFNα-2bHis89/His159经包涵体变性、复性、DEAE层析和CM层析纯化后,用WISH-VSV系统进行生物活性测定。以SD大鼠进行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IFNα-2bHis89/His159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纯化后,IFNα-2bHis89/His159的纯度大于95%,比活性大于2.8×108IU/mg。相对于IFNα-2b较短的消除半衰期,IFNα-2bHis89/His159的消除半衰期得到延长,为2.34±0.27h。结论:构建了IFNα-2bHis89/His159的重组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建立了IFNα-2bHis89/His159的纯化工艺,获得了体外活性增高并且体内稳定性得到改善的新型干扰素α-2b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6.
基于ArcEngine组件二次开发,对1986-2007年密集时间序列的10期TM和ETM+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轨迹进行探测,分析了深圳大鹏半岛快速城市化影响下植被覆盖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86-2007年,大鹏半岛植被覆盖动态主要类型包括稳定(a)、稳定-上升-稳定(aba)、稳定-下降-稳定(aca)和稳定-下降-稳定-上升-稳定(acaba),这4种类型的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54%;类型a的分布最广,面积比例达1/3;类型acaba是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代表类型,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毁林种果及之后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等人为活动密切相关;海拔增高、坡度增大有效限制了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使植被覆盖动态复杂性降低;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时序特征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下降和2003年之后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07.
肽脱甲酰基酶 (peptidedeformylase ,PDF)存在于所有原核生物中是其生长、代谢、繁殖必不可少的关键酶 ,但不存在于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细胞内 ,因而被视为新一代广谱抗生素药物筛选的理想靶点。将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ium)肽脱甲酰基酶基因连接到高效蛋白表达载体pET 30 A( )中 ,并转入宿主大肠杆菌BL2 1 (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在该基因的诱导表达中 ,采用不同表达条件进行诱导表达 ,最终获得表达效率极高且可溶的肽脱甲酰基酶。从宿主细胞中提取分离该酶 ,并进行酶活性检测 ,诱导表达的肽脱甲酰基酶有很高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释动物细胞胞质分裂的力学机理 ,基于大量的细胞卵裂实验数据 ,在Zinemanas和Nir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 ,对微丝的局部集中函数改为随同质膜移动 ,增加了由于生化刺激引起主动微丝的影响系数。数值计算表明 :此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 ,细胞的总体和局部变形 ,以及卵裂沟处的张力和细胞内压。  相似文献   
109.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26种(含3个种下分类群)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和铁青树科(Olacaceae)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Sargentodoxa)、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Schoepfia)、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Kadsura)、樟科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为遗漏属。  相似文献   
110.
一种新的危害芒果树叶的瘿蚊害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瘿蚊科中有些种类是危害芒果的重要害虫 ,全世界已报道危害芒果的瘿蚊约有 1 0属 ,2 0多种。中国有 6种 ,其中危害芒果树叶片的占 3种。近几年在厦门地区发现芒果树叶片被寄生大量虫瘿 ,导致叶片卷缩、枯萎、脱落。笔者在厦门采集到大量受害芒果树叶片上的虫瘿 ,解剖到了幼虫、蛹 ,并饲养出了成虫。经研究 ,确认该瘿蚊为普瘿蚊属 (中国新记录属 )的一个新种 ,定名为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robustaLi,BuandZhang ,2 0 0 3[1] ,于 2 0 0 3年发表在《动物分类学报》第 2 8卷第 1期。现将该虫的鉴别特征及其在厦门地区的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