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正交设计优化北重楼ISSR-PCR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龙进  白成科 《植物研究》2011,31(1):105-108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最终建立了北重楼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buffer,dNTP 175 μmol·L-1,Primer 0.8 μmol·L-1,Mg2+ 1.4 mmol·L-1,Taq酶2.5 U及模板DNA 80 ng。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ec,55℃退火45 sec,72℃延伸90 sec,40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该优化体系的建立,将为北重楼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学和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了解胶原膜作为生长因子缓释材料治疗颌骨骨折的应用前景。方法:将100μg的rhBMP-2用1ml的bFGF溶液完全溶解;用移液器移出40μl的该溶液,滴加到面积为0.5cm×1cm的胶原膜组织块中,冻干后制成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制成人工下颌骨骨折模型,左侧置放bFGF/BMP/胶原膜;右侧均为空白对照;术后2、4、12周行临床大体观察及X线片观察。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2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组骨折断端边缘模糊。对照组骨折线明显。术后4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骨折线基本不可见,骨折对位良好,断端边缘基本消失,骨折无错位。对照组骨折下缘可见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术后12周,各组X线结果无差异,骨折部位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bFGF/BMP/胶原膜能加速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利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胃癌组织PIK3CA基因突变。方法:从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焦磷酸测序验证检测结果。结果:中国西部地区144例胃癌组织样本中PIK3CA_E542K(1624G>A)突变携带率为77.6%,PIK3CA_E545K(1633G>A)突变携带率为84%。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结果与焦磷酸测序结果达到100%吻合。结论:建立了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组织PIK3CA基因PIK3CA_E542K(1624G>A)和PIK3CA_E545K(1633G>A)位点突变频数。  相似文献   
46.
巴尔通体分离培养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鼠类血液中分离巴尔通体(Bartonella),观察其分离培养特性。被检鼠血为2004年收集自云南省的4个县,采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基置于35℃含5%CO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进行观察,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枸橼酸合酶基因(gltA)的379 bp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从397份鼠血分离到巴尔通体47份,分离率为11.8%。阳性菌落长出时间最早为3 d,多数为1~2周,占70.2%(33/47)。阳性菌落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改变,特点多样。PCR阳性的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均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结果可见,可先用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疑似菌落进行初筛,巴尔通体种类多、形态多样,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形态可能发生变异,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7.
作者以往的研究证明以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为基础的疫苗含有编码Flt3配体(FL)基因的DNA质粒(pFL),这种DNA质粒可作为一种鼻腔佐剂,该疫苗能够预防肺炎链球菌在鼻腔的定植。在本项研究中,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这种鼻腔投递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诱导抗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的PspA特异性抗体应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C57BL/6小鼠鼻腔免疫重组PspA/Rxl(rPspA)加pFL,免疫3次,间隔1周。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HBV基因分型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GenBank中收录的明确分型的HBV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preS2-S区设计引物和A、B、C和D型特异性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的特异型探针与一条引物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直接杂交反应,然后结合亲和素标记的藻红蛋白,用流式检测仪(Bio-Plex 200)检测荧光信号.检测182份阳性乙肝患者血清DNA,其中35份样品检测结果与测序法比较.用B、C型质粒DNA倍比稀释及混合样品检测灵敏度来评估该方法.结果:建立了HBV基因分型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182份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B型占24.2% (44/182),C型占71.4%(130/182),D型为6.6 %(12/182),BC混合型4.4%(8/182).其中35份样本与测序法比较,除3份混合型测序法未检出外,其它32例结果均相同本方法的灵敏度检测下线为1×103 copies/mL.结论:应用悬液芯片技术进行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分析,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并有简便、灵活和高通量等优势.该检测系统不仅在科研中有广泛的前景,也有望成为临床推广的多重分子诊断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体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ASCs;以MIP-3α联合成骨诱导因子(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以及抗坏血酸)诱导第3代大鼠A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定向分化。诱导培养1、4、7d后,分别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e,ALP)活性,并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牙本质细胞的标志基因dspp及标志物牙本质涎蛋白(DSP)。结果:与单独加入成骨诱导因子相比,MIP-3α与成骨诱导因子联合应用能使ALP活性、dspp的mRNA表达以及DSP升高。结论:本研究显示MIP-3α与成骨诱导因子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成牙本质细胞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为牙齿再生种子细胞的寻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