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lnaerosidales)的Ascochyta, Phyllosticta, Phomopsis, 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 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 G+C 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茵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水稻子房上的绿核菌属一新种,稻白色绿核菌Ustiaginoidea albicans sp.Nov.。该菌的侵染时期、发病时期和症状与稻曲病毒U. virens相似,但该新种产生白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光滑,白色,无疣突,3.5~6.0×3.5~6.8μm。未见菌核。以分离的稻白色绿核菌回接水稻,可以产生同样的白色稻曲球。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保存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类基因,与本试验所提交的NBS进行聚类分析。这些NBS可分为5大类,其中DQ272574是一个新的NBS基因类型。从野生水稻中克隆NBS基因存在P—loop、RNBS。A、kin-2、RNBS.B、RNBS—C和PLAL的基序。RT—PCR结果表明,培矮64中的Pikh的表达量比2种野生稻中高。从培矮64中扩增出1个完整读码框的cDNA。  相似文献   
15.
竞争光黑壳 图版I-1 Preussia aemulans (Rehm) v.Arx, in Domsch et al., Compendium of Soil Fungi,667,1980. Plate I-1 Ohleria aemulans Rehm, in Annls. Mycol., 10:392,1912. 在燕麦培养基上10天25℃12小时光照条件下菌落直径2.4~2.6cm,丛卷毛状,灰色,背面常为酒红色。子囊果表生,球形,稍扁平,黑色,有光泽,光滑,培养时子囊果上覆盖一层稀疏淡灰色的菌丝,无孔口,具乳突,250~550×230~510靘。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子囊棍棒形至圆柱形, 90~150×12.5~15.0靘,无可见的顶端结构,柄长10.0~37.5靘,宽3~4靘。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6.
王疏  白金铠 《菌物系统》1997,16(4):257-258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水稻子房上的绿核菌属一新种,稻白色绿核菌Ustilaginoidea albicans sp nov.,。该功的侵染时期、发病时期和症状与稻曲病毒U.virens相似,但该新种产生白色分生也从。分生孢子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光滑,白色,无关疣突,3.5-6.0×3.5-6.8μm。未见菌核,以分离的稻白色绿核力回接水稻,可以产生同样的白色稻曲球,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保存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王琦  李玉  白金铠 《菌物学报》2000,19(2):161-164
本文研究了中国盖碗菌属10种粘菌,其中1个为国内新记录种四方盖碗菌Perichaena quadrata;2个为新种片丝盖碗菌Perichaena frustrifilaris sp.nov.;灰盖碗菌Perichaena grisea  相似文献   
18.
长蠕孢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寄生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上的长蠕孢一个新种——小麦生长蠕孢(Drechslera triticicola sp.nov.),其分生孢子形态,培养性状,对小麦的致病力及其寄主范围等,与已报告的寄生于小麦或禾本科植物上的长蠕孢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两个新种。即: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patrnia Garcke)上的香薷霜霉(Peronospora elsholtziae sp.nov.)和寄生于大花益母草(Leonurusmacranthus Maxim.)上的大花益母草霜霉(Peronospora leonuri sp.nov);单轴霉属(Plasmopara)一个新种,寄生于车前草科植物车前草(Plantago major L.)上的车前草单轴霉(Plasmoparaplantaginicola sp.nov.,);盘梗霉属(Bremia)一个新种,寄生于石竹科植物莫石竹(Moehringialateriflora L.)上的莫石竹盘梗霉(Bremia moehringiae sp.nov.).这四个新种均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同科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一个新种,寄生于唇形科植物水棘针(Amethysteacaerulea L·)上的水棘针霜霉(Peronospora amethysteae Y.Li et Bai sp.nov.),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同科植物上的相近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