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种子库,共统计到17种植物种子,分属5科,以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为主.排土场土壤种子库具有极大的时空异质性,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上的相似性程度较低,复垦后期土壤种子库间相似性系数较低.随着复垦时间、复垦模式或立地条件的不同,土壤种子库的种类、密度各不相同.选择正确的复垦模式,有利于土壤种子库自我更新能力的增加和排土场生态系统稳定,对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种群持续繁殖是重引入物种对原灭绝地气候成功恢复适应的重要标志,研究重引入前后种群的繁殖波动规律,可为重引入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繁殖预测信息和科学依据。本文整理北京重引入麋鹿种群后的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总分娩数据,以每年最早分娩日作参照基准,统计个体分娩距此的天数,计算同步化率,并用ANOVA分析气温、降水、空气湿度、光照等变量对麋鹿分娩定时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 引入后麋鹿种群年分娩节律呈“钟摆样”前后摆动,后逐渐回调,并最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隔85年 (从灭绝至重引入) 后,北京麋鹿种群首次分娩时间较乌邦寺种群推迟35 ~ 42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娩节律逐年提前;种群扩繁阶段:分娩节律逐年向后推迟;种群复壮阶段:分娩节律又逐年微回调并最终处于稳定状态。(2) 北京麋鹿种群分娩有较强光周期定时和同步化:在重引入的第一年,分娩同步化率达到0 ~ 25%、25% ~ 50%、50% ~ 75%,分别用时18 d、14 d、5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别用时41 d、19 d、11 d;种群扩繁阶段分别用时45 d、10 d、9 d;种群复壮阶段分别用时34 d、20 d和11 d。(3) 累积光照和积温,对北京麋鹿种群正常分娩启动影响差异极显著,对同步化分娩没有影响:妊娠期积温达到 (2748.34 ± 157.69)℃,累计光照达到 (3684.77 ± 514.26) h可启动正常分娩。(4) 北京麋鹿种群的分娩峰期与地上生物量峰期相关;从分娩时间来看,北京麋鹿种群已经恢复了对原灭绝地气候的适应。(5) 随时间增长,北京麋鹿种群非同步化分娩的个体数量逐年增加,分娩期总跨度并未延长。1997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左右的非同步化分娩现象。因此,基于分娩数据分析表明,麋鹿引入北京37年后,种群已经恢复对原灭绝地环境的重适应。  相似文献   
33.
综述了蛇足石杉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植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心肌细胞中Janus 激酶1(JAK1)在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活性上调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炎症细胞因子CRP诱导MMP-10上调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JAK1的特异磷酸化抗体,用Western 印迹技术检查JAK1的磷酸化水平的激活情况.应用Western 印迹技术和酶谱法分别检测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和MMP-10的活性变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RP组,CR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 结果显示, 磷酸化的JAK1在CRP刺激后1/12 h即可出现,在1 h达到高峰,而总的JAK1不改变;JAK1抑制剂piceatannol可以使磷酸化的ERK水平减弱,也可以使MMP-10的活性明显降低(P <0.01). 研究结果提示,JAK1是通过激活ERK,从而上调MMP-10的活性,为心力衰竭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5.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辽宁棋盘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棋盘山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69科187属264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23种,被子植物65科178属241种;植被类型多样,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区内具有一定数量的重点保护植物,但特有现象不...  相似文献   
36.
正交设计优化北重楼ISSR-PCR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龙进  白成科 《植物研究》2011,31(1):105-108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最终建立了北重楼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buffer,dNTP 175 μmol·L-1,Primer 0.8 μmol·L-1,Mg2+ 1.4 mmol·L-1,Taq酶2.5 U及模板DNA 80 ng。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ec,55℃退火45 sec,72℃延伸90 sec,40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该优化体系的建立,将为北重楼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学和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胶原膜作为生长因子缓释材料治疗颌骨骨折的应用前景。方法:将100μg的rhBMP-2用1ml的bFGF溶液完全溶解;用移液器移出40μl的该溶液,滴加到面积为0.5cm×1cm的胶原膜组织块中,冻干后制成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制成人工下颌骨骨折模型,左侧置放bFGF/BMP/胶原膜;右侧均为空白对照;术后2、4、12周行临床大体观察及X线片观察。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2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组骨折断端边缘模糊。对照组骨折线明显。术后4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骨折线基本不可见,骨折对位良好,断端边缘基本消失,骨折无错位。对照组骨折下缘可见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术后12周,各组X线结果无差异,骨折部位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bFGF/BMP/胶原膜能加速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38.
巴尔通体分离培养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鼠类血液中分离巴尔通体(Bartonella),观察其分离培养特性。被检鼠血为2004年收集自云南省的4个县,采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基置于35℃含5%CO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进行观察,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枸橼酸合酶基因(gltA)的379 bp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从397份鼠血分离到巴尔通体47份,分离率为11.8%。阳性菌落长出时间最早为3 d,多数为1~2周,占70.2%(33/47)。阳性菌落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改变,特点多样。PCR阳性的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均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结果可见,可先用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疑似菌落进行初筛,巴尔通体种类多、形态多样,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形态可能发生变异,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体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ASCs;以MIP-3α联合成骨诱导因子(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以及抗坏血酸)诱导第3代大鼠A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定向分化。诱导培养1、4、7d后,分别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e,ALP)活性,并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牙本质细胞的标志基因dspp及标志物牙本质涎蛋白(DSP)。结果:与单独加入成骨诱导因子相比,MIP-3α与成骨诱导因子联合应用能使ALP活性、dspp的mRNA表达以及DSP升高。结论:本研究显示MIP-3α与成骨诱导因子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成牙本质细胞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为牙齿再生种子细胞的寻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