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唑吡坦治疗,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血清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唑吡坦、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12.
功能菌群耦合黄铁矿浸出软锰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3种不同来源的环境样品混合后接种至含1%黄铁矿和1%软锰矿的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初步得到有一定浸矿功能的混合微生物菌群。【方法】菌群继续用于黄铁矿和低品位软锰矿共同浸出,设置未接种的体系作为对照。【结果】对浸出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pH、锰浸出率和浸出残渣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种过微生物菌群的浸出体系在反应15 d后,锰浸出率达到92.48%,远高于未接菌对照组的40.34%;菌群中Thiomonas sp.所占比例从最初的2%上升到浸出结束时的93%。实验组的pH从最初的4.0下降到2.5;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通过生物作用浸出的残渣中含有黄钾铁矾,说明生物代谢产生了大量的硫酸。【结论】证明微生物在两矿浸出过程中通过促进黄铁矿解离,维持体系低pH等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浸矿的作用机制和开发低品位锰矿的生物浸出工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13.
^18F-FDGPET显像正在被越来越多用于临床鉴别良、恶性疾病,特别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影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然而,氟脱氧葡萄糖(FDG)不是肿瘤特异性显像示踪剂,由于存在设备显像精确度的局限,造成了它在一些脏器、组织和细胞中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代谢摄取,也造成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产生。因此,熟悉这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加正确地解读PET影像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阐述了^18F-FDGPETPET/CT显像在多种胸部疾病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314.
对从全国收集的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从叶长、叶宽、果实横径、果实纵径、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枣皮灰分、枣皮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马钱素含量等表型性状,分析其变异系数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在叶长、叶宽、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枣皮灰分和马钱素含量等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化范围较大,个体间性状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含水量、枣皮水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异较小,表型性状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与鲜果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396和0.312,P <0.01),说明果实纵横径是影响果实重量的关键因素;水溶性浸出物大小与果实横径(0.481,P<0.01)、果实纵径(0.280,P<0.05)、马钱素含量(0.372,P<0.01)呈现显著性正相关,表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高低与山茱芰有效成分马钱素含量和果实大小及形状密切正相关,这将为种质的筛选、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15.
在检索植物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对禾本科282种植物的基因组参数(倍性、染色体数、C值、GS值和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和种子特性(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在0.35~19.7 pg,大多位于1.6~3.2 pg之间,呈偏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在0.05~252 g,绝大多数位于0.05~20.0 g,呈偏态分布,二者平均值分别为4.14 pg和7.1 g。随着染色体倍性增加,C值在二倍体到八倍体之间显著增加,而GS值和平均每染色体DNA含量在二倍体到六倍体之间显著下降(p<0.05)。雀麦属和羊茅属随着倍性增加,C值显著增加,表现与禾本科相似的变化规律,GS值下降却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与倍性、染色体数、GS值及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无相关性。GS值与染色体数、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C值与种子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蛋白含量之间无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在系统演化和进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倍性和染色体的增加来增大C值,可能通过某种删除或丢失机制来降低GS值,从而保持较高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进化速率。  相似文献   
3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C0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患者随访1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和FEVI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17.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北京地区健康体检妇女16 057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结果 (1)菌群正常者占75.7%。菌群密集度范围多在++~+++,占99.2%;菌群多样性多在+~++,占81.2%;优势菌均为革兰阳性大杆菌,占100.0%。(2)在健康妇女中仍存在24.3%异常菌群,依次为菌群失调、菌群增殖过度和菌群抑制。结论健康女性阴道菌群表现为多样性,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女性,并对临床评价阴道感染时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18.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结构和生存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H.T.Chang)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生存群落的特征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小黄花茶主要分布于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群落类型中,其中阔叶林分布最多。小黄花茶的生存群落内,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43.24%;地上芽植物占16.22%;地面芽和隐芽植物占16.89%;一年生植物占6.77%。生存群落物种丰富度等5种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小黄花茶种群结构整体属于稳定型,局部区域处于衰退型。近5年来,小黄花茶种群数量减少了约20%,种群生存面临很大威胁。生存群落中竹类植物的快速扩张,加上人为干扰和动物危害等,是小黄花茶种群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19.
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生态储存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研究区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矿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同时利用生态储存模型定量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在研究时段内所处的水平。结果表明:(1)1986—2013年耕地和林地大幅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采矿造成的损毁土地面积迅速增加;(2)矿区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用地之间的转化均较为活跃,城镇扩张、采矿活动加剧、损毁土地复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可划分为原地貌阶段、损毁阶段、重建阶段;(4)研究区生态储存状态呈恶化趋势,生态储存转化表现为逆向过程,生态储存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0.
麋鹿鹿角生长周期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使用望远镜(SWAROVSKI 8×42 WB)和照相机(Canon 550D 70×300)观察北京南海子59只雄性麋鹿茸的生长和角脱落周期,发现麋鹿角总体趋势呈随着年龄的减少,脱角日期越迟,且等级序位高或者鹿王较年老个体先脱落。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两年度麋鹿自然脱落的角,研究表明,个体而言,左右角脱角顺序差异明显,同一天脱落两角者占17.0%,左角先脱落者占34.1%,右角先脱落者占48.8%,重量重和重量轻的角先脱落的个体各占41.5%,个体成对的左右角脱落时间间隔短,平均为1.98d;群体而言,角重量与脱角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总体呈现角重的个体角先脱落,但不是角最重的个体角第一个脱落。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对北京南海子、湖北石首、江苏大丰、天津七里海、浙江慈溪、浙江临安、海南海口、河北滦河上游、辽阳千山等9个地区麋鹿种群麋鹿角脱落起止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野生种群脱角时间比圈养种群早;迁入热带地区海南的麋鹿仍有规律的角周期;同一栖息地不同年份角周期存在差异,不同栖息地间麋鹿角周期存在差异;脱角起始时间与海拔、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圈养情况和气候类型等影响因子不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性,但光周期和激素直接主导和调节着角周期,年龄大小、角重量、营养以及与营养相关的能量、种群密度、物候等环境因子均影响角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