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喉鳞癌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喉鳞癌细胞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为探讨Apaf-1基因在喉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应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Apaf-1的表达,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odization,CGH)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方法对喉鳞癌病人Apaf-1基因所在的12q22—23区域缺失情况进行研究.并用甲基化特异PCR对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例喉鳞癌组织出现Apaf-1 mRNA表达明显下调,占40.7%(11/27),而6例良性喉肿瘤未发现缺失或下调;CGH分析发现,18例喉鳞癌仅发现2例存在12q22-23区域缺失,未发现扩增;LOH分析发现,72例喉癌组织Apaf-1基因的5个多态位点LOH发生频率低,分别为18.2%(D12S346)、13.9%(D12S1706)、18.2%(D12S327)、22.2%(D12S1657)和16.6%(D12S393),11例出现Apaf-1 mRNA下调的喉癌组织均检测到启动子区甲基化,而16例Apaf-1 mRNA表达未下调者仅1例有甲基化,两者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001)。通过以上结果,首次证实Apaf-1基因与喉鳞癌相关,在喉鳞癌中Apaf-1基因缺失发生率低.提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2.
猪Ⅱ型圆环病毒浙江株的分离及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PCR方法对从浙江省猪场收集的、以淋巴结肿大和生长迟缓为特征的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进行PCV2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研磨、离心、过滤除菌后,接种PCV-free 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获得3株病毒,命名为HZ0201、HZ0202、NB0301.PK-15细胞增殖所得病毒离心纯化后,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约为17~20nm,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以组织和病毒的细胞DNA为模板进行PCV2的全基因扩增,测序结果显示,3株病毒分离物全基因序列均由1767bp组成,直接来自病料与细胞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基因组内含有11个ORF.通过比较发现,分离毒株与PCV2参考株的同源性介于94.2%~99.7%之间;与PCV1参考株的同源性为77.2%~77.9%.  相似文献   
133.
综合应用ITS及16S rDNA进行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并介绍一种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克隆测序和RISA图谱技术有机结合。其技术关键是:PCR扩增的目标片段包含全长ITS和部分16SrDNA片段,既可利用16Sr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又可测定ITS片段大小并与RISA图谱进行比对定位。分析过程简单经济,易于操作,普通分子生物实验室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尼龙膜作为介质,以0.4mol/L的NaOH为层析液,进行膜上层析,分离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和未掺入的放射性游离单核苷酸,再经放射性强度测定即可计算出标记后的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比活。方法简单快捷,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少,完全可以替代经典的三氯乙酸沉淀法及滤膜吸附法。  相似文献   
135.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6.
一个新的产氢细菌的鉴定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福建省漳州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器的颗粒污泥中分离到一株产氢的细菌L15。菌株L15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5μm~0.7μm×2.5μm~5.0μm,以侧生鞭毛运动。在孢肉培养基上产生端生的卵圆形芽孢。温度生长范围15℃~45℃(最适温度30℃~37℃);pH 范围5.0~8.4(最适pH 6.3~6.8)。该菌株不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不还原硫酸盐,牛奶变酸但不凝固,发酵多糖和少数的单糖、双糖和寡糖;发酵葡萄糖的最终产物为乙酸、丁酸、H2和CO2。G+C含量为298mo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梭菌的簇Ⅰ,与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较为接近(相似性为97.1%)。通过生理特征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L15应是梭菌属簇Ⅰ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Clostridium defluvii。菌株L15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AS1.3489。菌株L15的最佳产氢温度为34℃、pH为7.0。当葡萄糖浓度为0.4%时,氢气产率可达到1.41mol H2/mol 葡萄糖。该菌可利用下列底物产酸产氢,括号内为产氢率(底物浓度1%):果糖(1.00mol H2/mol)、麦芽糖(2.17mol H2/mol)、蔗糖(1.69mol H2/mol)、菊糖(4.70mol H2/mol)、糖原(5.49mmol H2/g)、淀粉(7.34mmol H2/g)。  相似文献   
137.
经我刊2/3以上编委投票,并经编委会讨论评选出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公布如下:   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何子灿,张忠慧,李建强.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00,8(1)1~12   东秀珠,沈德龙,辛玉华.16S rDNA同源性所揭示的双歧杆菌与有关细菌的亲缘关系.2000,8(2)146~152   王剑伟,王伟,崔迎松.野生和近交稀有鮈鲫的遗传多样性.2000,8(3)241~247   本刊将对以上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赠送2001年全年刊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相似文献   
138.
对异源四倍体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形态发生与共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发现:“哈姆林甜橙+粗柠檬”的花粉染色活力,萌发率,线花药中花粉粒数均居于其双亲之间,花器官发育及其形态发生具有双亲的特点,但小花粉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不正常四分体比率远远高于其双亲。以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为花粉亲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昌橙与华农本地早的有性后代杂交,获得了110棵有性后代植株,其中三倍体82棵,二倍体和其它倍性的植株28棵。  相似文献   
139.
nisZ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βGlucuronidase基因(gusA)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缺失nisZ编码区上游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和promoter2)中的一个,发现只有靠近编码区的promoter2是nisZ启动子诱导表达所必需。将promoter2中10区及其上游的一个碱基突变为乳酸菌中典型的组成型启动子的10区结构,该改变使nisZ启动子诱导功能下降;将promoter2的10区和35区的间隔区由20个碱基缺失突变为17个碱基,则nisZ启动子失去诱导功能。据此认为该间隔区的结构与nisZ启动子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0.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GA3可能具有保持弱势颖花活性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