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摘要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损及STAT3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齐墩果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于背部备皮。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日于背部备皮区域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样皮损;甲氨蝶呤组及齐墩果酸各浓度组每日灌胃对应药物0.2 mL/只;每日观察皮损状态并拍照记录,每日对小鼠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进行评分;造模第4、7天取小鼠皮损区域皮肤,免疫印迹法检测皮损中STAT3信号通路中STAT3磷酸化表达情况;第7天称量小鼠体重及脾重,计算脾指数,同时取小鼠皮损区域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3+、CD4+、CD8+T细胞浸润情况及Ki67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损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浸润性皮损,第4天及第7天PASI评分升高(P<0.01);第7天模型组表皮厚度明显增加,体重下降,脾指数上升,皮损中Ki67、CD3+、CD4++、CD8+T细胞表达量升高,皮损中IL-17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1);第4及第7天,模型组小鼠皮损中p-STAT3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第4天各治疗组在PASI评分略降低(P>0.05),第7天各治疗组PAS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1);第7天齐墩果酸各剂量组小鼠体重略有上升(P>0.05);甲氨蝶呤组小鼠脾指数明显下降(P<0.01),齐墩果酸低、中剂量组小鼠脾指数略下降(P>0.05);各治疗组小鼠表皮厚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小鼠皮肤中Ki-67表达量、CD4+、CD8+T细胞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甲氨蝶呤组、齐墩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皮损中CD3+T细胞表达量均下降(P<0.05,P>0.05,P<0.01,P<0.01),其中在齐墩果酸各剂量组中,中剂量组在脾指数下降、表皮厚度变薄、CD3+、CD4+、CD8+T细胞减少方面均略优于低、高剂量组(P>0.05);甲氨蝶呤组及齐墩果酸中剂量组小鼠皮损中IL-17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P<0.05);造模给药第4天,甲氨蝶呤组小鼠皮损中p-STAT3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齐墩果酸中剂量组略下降(P>0.05);造模给药第7天,两个治疗组小鼠皮损中p-STAT3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齐墩果酸低、中、高剂量均可以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严重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中剂量组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STAT3通路中p-STAT3的表达从而降低了IL-17的含量,且药效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2.
基于微流控的真菌单细胞捕获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真菌单细胞培养在研究细胞异质性及细胞生长特性等方面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建立简单便捷的方法对真菌单细胞进行培养与观察。【目的】基于微流控建立一种真菌单细胞的捕获及培养方法,同时直观地对单细胞进行定位和实时观察。【方法】利用L-edit设计芯片图案并利用等离子键合的方法制备微流控芯片;通过注射泵将红酵母菌溶液及里氏木霉孢子溶液进样以实现单细胞捕获;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利用显微镜对酵母单细胞及木霉孢子的萌发、生长、繁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所制备的芯片形状完好,可实现酵母或孢子的单细胞捕获;酵母的捕获率为25.00%±1.38%;分别于0、2、4、6h对酵母进行观察,可看到酵母出芽过程;培养至48h,芯片上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与游离培养条件下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于0、3、6、9 h对单个孢子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孢子萌发以及菌丝生长情况,且直至120h菌丝仍在生长。【结论】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用于真菌单细胞捕获及定位培养的微流控芯片,这是此种芯片在真菌单细胞培养中的首次应用。细胞可在此微流控芯片上正常生长至少2 d,并可实现5 d及更长时间的培养,此方法可对真菌单细胞进行直观、定位的实时观察,有望用于多种微生物单细胞的生理、遗传性状研究,以及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IFN-γ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干扰素-γ(IFN-γ)刺激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IFN-γ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情况及辛伐他汀对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影响.结果:1.1000U/mlIFN-与人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24h后,OX40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2.预先给予10 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1h可以明显降低IFN-诱导的OX40L表达.结论:IFN-可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辛伐他汀可以抑制IFN-诱导人单个核细胞OX40L表达的增强,从而可能抑制了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