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逃逸是鸟类常用的反捕食手段。自然选择会优化鸟类的逃逸距离,以便在躲避被捕食风险和保持能量之间做出权衡。理论模型预测动物个体可依据期望寿命来调整自身的行为:期望寿命短的个体倾向于风险偏好,即逃逸距离短;而期望寿命长的个体倾向于风险回避,即逃逸距离长。同时,逃逸距离还受到外部因素(如人为干扰强度、鸟类群体大小)的影响。本研究在北京城区收集了麻雀(Passer montanus)145只成鸟和75只幼鸟的逃逸距离数据,发现麻雀成鸟比幼鸟有着更长的逃逸距离,且成鸟更可能是群体中首先逃逸的个体。此外,研究发现麻雀的逃逸距离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群体大小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存活率高的类群(成鸟)有着更长的逃逸距离。  相似文献   
62.
辽宁省猪弓形虫感染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了辽宁省12市34县猪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结果。以IHA共检测猪血清1391份,阳性539份,全省平均感染率为38.7%。按地理区划统计,辽西丘陵区(7县)感染率最高,达54.6%(131/240);辽南沿海区(8县)最低,为29.0%(99/341);辽河平原区(11县)和辽东山地区(8县)居中,感染率分别为39.6%(197/497)和35.8%(112/313)。在我省,猪弓形虫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63.
64.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5.
为揭示达坂城山区地衣对生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竞争程度,该研究在野外设置30个样方并调查其物种盖度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及排序分析,探讨达坂城山区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达坂城山区生态位最宽的为丽黄鳞衣(Rusavskia elegans)和内卷野粮衣(Circinaria contorta),对不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他地衣物种生态位宽度较窄,对环境资源利用程度低。(2)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整体偏低,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对极少,地衣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物种间竞争不激烈。(3)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与多数物种之间都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值较低; 一些生态位较窄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之间并无直接的线性关系。(4)地衣物种沿海拔梯度分布具有差异,海拔、光照强度、湿度、风速和人为干扰是本地区地衣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差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达坂城山区地衣物种由于生境资源的竞争占据各自独特的生态位,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群落较为稳定,沿海拔梯度的生境条件差异是物种差异分布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为地衣群落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该地区地衣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对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初步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朽木生地衣共有43种,隶属于5目、14科、20属,它们组成了以下4个地衣群落。群落(Ⅰ):分布在样点1、2、3、4、5中,包括15种地衣种类,命名为对开蜈蚣衣+半羽蜈蚣衣+红心黑蜈蚣衣群落。群落(Ⅱ):分布在样点6、7、8、9、11中,包括25种地衣,命名为尖头石蕊+粉石蕊+矮石蕊群落。群落(Ⅲ):由样点10、12、13、14、16组成,常见的地衣种类有19个种,命名为蜡黄橙衣+茎口果粉衣+冷杉粉衣群落。群落(Ⅳ):包括样点15、17、18、19和20,由22个地衣种组成。命名为疑小梅衣+同色黄烛衣+脱落网衣群落。群落Ⅰ和群落Ⅱ的相似性最高为0.723,其次为群落Ⅰ和群落Ⅲ为0.609,群落Ⅲ和群落Ⅳ之间的相似性最低为0.262。群落Ⅲ的多样性最大为1.954;其次为群落Ⅱ和群落Ⅰ,分别为1.742和我1.685,群落Ⅳ的多样性最低为0.543。各群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与其所处环境和朽木树种的多样性有关。同时发现在研究地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朽木腐蚀程度、朽木大小、森林郁闭度等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68.
We studied in detail the mean micro fibril angle and the width of cellulose crystals from the pith to the bark of a 15-year-old Maidenhair tree(Ginkgo biloba L.). The orientation of cellulose micro fibrils with respect to the cell axis and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cellulose crystalli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Rama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lignin distribution in the cell wall of normal/opposite and compression wood, which was found near the pith. Ginkgo biloba showed a relatively large mean micro fibril angle,varying between 19° and 39° in the S2 layer, and the average width of cellulose crystallites was 3.1–3.2 nm. Mild compression wood without any intercellular spaces or helical cavities was observed near the pith. Slit-like bordered pit openings and a heavily lignified S2 L layer con firmed the presence of compression wood. Ginkgo biloba showed typical features present in the juvenile wood of conifers. The micro fibril angle remained large over the 14 annual rings. The entire stem disc,with a diameter of 18 cm, was considered to consist of juvenile wood. The properties of juvenile and compression wood as well as the cellulose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ne width indicate that the wood formation of G. biloba is similar to that of modern conifers.  相似文献   
69.
球孢白僵菌高渗适应性相关基因Bbmp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高渗适应性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以揭示球孢白僵菌对高渗等逆境适应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YADE法克隆T-DNA的侧翼序列并进行基因组步行,获得突变基因的全长及上游序列;利用RT-PCR技术分析突变基因的表达特性以及与Bbhog1的关系;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Bbmpd基因。【结果】克隆得到插入突变基因及其上、下游序列全长3037bp。该基因与编码球孢白僵菌的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相似性为98%。Bbmpd的表达受高渗环境(0.8mol/L NaCl)的诱导,受Bbhog1信号途径的激活调节,Bbhog1缺失导致Bbmpd表达下调。Bbmpd缺失突变体在高渗胁迫下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Bbmpd缺失不影响球孢白僵菌在查氏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结论】由T-DNA突变体克隆了编码球孢白僵菌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Bbmpd,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渗环境的诱导和Bbhog1的调控,与球孢白僵菌高渗适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估了猪丹毒丝菌重组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N端保护区域(rSpaA-N)和天然SpaA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猪丹毒丝菌C43311株SpaA-N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纯化rSpaA-N,采用电洗脱法从猪丹毒丝菌C43311株NaOH提取抗原中纯化天然SpaA,将rSpaA-N、天然SpaA和NaOH提取抗原制成亚单位疫苗,同时设GST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间隔2周分3次皮下免疫小鼠,第3次免疫后2周用100LD50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进行腹腔攻毒,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动态变化。【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采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和电洗脱法纯化得到了66kDa的rSpaA-N和64kDa的天然SpaA,蛋白含量分别为1.34mg/mL和1.26mg/mL,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rSpaA-N和纯化前后的SpaA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均能完全保护小鼠受强毒株C43065的致死性攻击,而GST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攻毒后全部死亡。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效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rSpaA-N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猪丹毒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