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为了确定中国小反刍兽疫各毒株间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从Gen Bank下载世界各国PPRV全基因组序列,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遗传进化树。搜集到13株PPRV全基因组序列,其中中国10株,印度3株,巴基斯坦0株。中国2013~2014年毒株在同一个分支,2014年北京毒株和同年份的其它毒株相比枝条最长,2015年新疆巴州毒株独立成一个小分支。2014~2015年每一个毒株和2013年新疆伊犁毒株相比,遗传距离都最近,最小值为0.001 1。2007~2008年毒株位于另一分支,2007年西藏两毒株间遗传距离为0.000 6。毒株间的遗传关系跟地理位置呈正相关。本研究揭示国内疫情传播路线可以为中国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提供线索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择355例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被诊断为ADPK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头部动脉瘤MRA筛查的结果,并对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55例ADPKD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12.4%,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69岁组的发病率为23.3%,有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明确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P0.05)。大部分动脉瘤较小(平均直径3.85±3.25mm),且都位于前循环,其中颈内动脉最常见(占48.1%)。对44位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21位患者(27枚动脉瘤),平均随访43.5±4.3月,未发现新生动脉瘤;2枚动脉瘤有明显增大,扩大率为7.4%,其余25枚动脉瘤无明显增大,无动脉瘤破裂。结论:年龄≥30岁和具有脑卒中家族史的ADPKD患者易并发颅内动脉瘤,大多直径较小且位于前循环,随访期间大多无明显增大或破裂。  相似文献   
113.
王明元  夏仁学  王鹏 《微生物学报》2009,49(10):1347-1352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对枳(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实生苗土壤中有效铁及各形态铁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根袋技术,以主根为中心,通过32 μm尼龙网(菌丝可以穿过尼龙网,而根系则被限制)将土壤分为0-2 cm、2-4 cm和4-8 cm三类水平土层。【结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土壤有效铁含量表现为:0-2 cm > 2-4 cm > 4-8 cm;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降低了土  相似文献   
114.
收集了雄性大熊猫尿样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性激素代谢物年周期变化基础数据。二月份雄性激素水平最高,与繁殖季节的开始相关。繁殖成功与雄性激素水平无相关,与不同的笼养环境也无相关。与其他熊类物种相比,大熊猫交配和雄性激素水平峰值在一年中的较早时候出现。在大熊猫这样一个多配制物种,这个峰值可以看作与挑战假说相关联。在冬季,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逐月升高,12月份出现峰值。在繁殖季节来临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扮演了一个预备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氟代糖应用于糖苷酶反应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氟代糖可以作为糖苷酶及其突变酶的水解底物研究酶学性质;氟代糖抑制剂可以标记糖苷酶催化中心,鉴定亲核体氨基酸。尤为重要的是,氟代糖可作为糖苷酶的糖基供体来合成糖类。糖苷酶突变后,可生成糖苷合成酶和硫代糖苷合成酶,可以用与正常底物构型相反的氟代糖作为糖基供体高效合成糖类,收率一般为60%~90%,有的可达100%。糖苷酶及其突变酶以氟代糖为底物高效合成糖类的研究,必将促进生物学、糖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6.
糖苷合成酶——— 一类新型的寡糖高效合成工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寡糖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以及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要素之一,其应用于医药的巨大潜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合成足够于临床使用的寡糖非常困难.传统的化学法和酶法在大规模合成寡糖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大大推动了糖苷酶合成寡糖的研究,将糖苷酶催化中心亲核体氨基酸定点突变为非亲核体氨基酸,导致酶的原有水解活性丧失,只催化糖苷键合成反应,寡糖产量最高可达99%,人工产生了一类新酶——糖苷合成酶(glycosynthases),随后又产生了硫代糖苷酶(thioglycoligases)和硫代糖苷合成酶(thioglycosynthases).糖苷合成酶的高通量筛选可用双质粒系统和酵母三杂交系统进行,其活性的进一步改进可通过亲核体氨基酸位点不同氨基酸取代、其他位点氨基酸突变、反应条件优化等方法进行,其区域选择性的改变或增强可通过改变糖基受体分子达到.糖苷合成酶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对寡糖的工业化合成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对糖生物学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性及其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粪便分类收集法、样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食性及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主要取食培训圈中的拐棍竹竹笋及其成竹、幼竹、半枯竹的竹秆和枝叶,少量采食短锥玉山竹,并偶尔寻食培训圈中的青草和鞘柄菝葜等植物。食性季节变化具有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动态规律,9~12月主要以拐棍竹枝叶为食,1~4月取食成竹竹秆,5月大量啃食当年新笋,6~8月则喜食幼竹竹秆。同时,“祥祥”对拐棍竹粗细的利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选择性,一般取食基径大于12mm以上的竹子,对基径很小的竹子不喜欢或拒绝利用,而不同龄级竹子的选择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8.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对大熊猫“祥祥”在过渡期的采食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祥祥”在观察期间的总采食时间百分比为25.91%(±8.17%);采食半枯竹和当年生竹叶的时间与采食多年生竹秆、多年生竹叶和短锥玉山竹的时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采食半枯竹和当年生竹叶的时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72,P=0.003);总采食时间百分比与温湿度、夜宿地个数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P>0.05).对人工饲养条件的依赖和人为干扰是导致采食时间不规则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王鹏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2):100-100,120
蓉城的3月春意盎然,由冉玉平教授负责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讲习班》(编号2009-04—12060)于2010年3月25—29日在成都顺利举办。该项目从199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期,在我国皮肤性病学及医学真菌学同行中享有盛誉。邀请国内外知名真菌学专家,将国内外真菌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到传统真菌班是我们的办班宗旨,  相似文献   
120.
来自12个种源的70个香椿(Toona sinensis)优树子代在福建省永春县和华安县进行造林测定试验,调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华安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1.10~2.80 m,地径1.24~3.72 cm,永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0.91~2.71 m,地径1.18~3.68 cm,华安和永春两个试验点内不同香椿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华安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和23.68%,初步选出6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5 m和3.4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3.70%和30.16%;永春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44%和26.48%,初步选出19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2 m和3.3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7%和24.96%。通过树高和地径的聚类分析与生长比较,70个参试家系可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5个类别。综合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初步认定4号、23号、53号和65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