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93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的发酵生产及抑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是一种环脂肽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卓越的表/界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表现出良好的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杀虫和抗支原体等生物活性,在医药、农业、食品、日化、石油开采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高昂的成本和缺乏竞争力的应用领域使其难以真正地实际应用起来。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于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综述了surfactin的结构、特性及发酵生产,同时系统的比较和总结了surfactin在抑菌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2.
基于DRIS法的短枝木麻黄苗期综合营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南沿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一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应用氮(N)、磷(P)、钾(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为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以高产量类型为最适值,制定了诊断施肥综合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 Sys-tem,简称DRIS)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短枝木麻黄进行苗期综合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配比对短枝木麻黄苗木生物量积累规律有较大影响,苗木生物量最优解为19.84 g/株,对应的最佳施肥方案为氮、磷、钾分别施肥0.329 g/株、2.298 g/株、0.154 g/株。短枝木麻黄苗期小枝3种元素浓度的最佳比值范围为P/N=0.3174±0.1302;K/N=1.1010±0.506;K/P=3.5564±0.5075,以生长末期12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3.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分析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嗜银细胞可分为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为0.20~0.49,从食管至直肠都以闭合型细胞为主。分布密度食管和胃体最高,空肠最低。北方狭口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布密度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可能与其善于穴居掘土的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选育出Ⅲ型登革病毒中国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增殖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研究登革病毒减毒活疫苗奠定基础。Ⅲ型登革病毒中国株D9964经RT-PCR鉴定型别正确后,进行毒种扩增和滴度测定;以4.0MOI接种KMB17细胞,反复传代直至病毒能在细胞中适应和增殖;连续传10代,选育出KMB17细胞适应株,经三轮噬斑纯化筛选适应株,微量滴定法检测10代病毒培养液的感染性滴度;免疫荧光法检测纯化病毒株的抗原性;将病毒纯化株接种KMB17细胞,取第3~7d细胞提取RNA,以Real-time PCR检测病毒适应株在细胞中的增殖动态。结果显示,经适应性培养后Ⅲ型登革病毒中国株D9964能在KMB17细胞中稳定增殖,经噬斑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细胞适应株,病毒保持了原始毒株良好的抗原性;增殖动力学研究显示第5~6d为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高峰期。  相似文献   
995.
2011年8月,在红松阔叶混交林2.55 hm2的样地内,调查了42株倒木及其形成的坑和丘复合体的微立地特征及其植被更新状况,测定了丘顶、丘面、坑壁、坑底、完整立地5个微立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在5个微立地中,丘顶的光合有效辐射最高(527.9μmol·m-2·s-1),完整立地最低(58.7 μmol·m-2·s-1);丘顶的土壤温度最高(16.0℃),坑底最低(13.3℃);坑底的土壤含水量最高(34.6%),丘面最低(0.5%);完整立地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高(75.9%),丘顶最低(68.0%).形成坑和丘复合体的5个树种的频率大小依次是红松(42.9%)>云杉(31.0%)>白桦(16.7%)>冷杉(7.1%)>稠李(2.4%).42株掘根倒木中,有2/3偏向西北方向.倒木体积与坑深度、坑长度、丘高度、丘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丘厚度呈负相关.坑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倒木的胸径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微立地之间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为完整立地>坑>丘;所有树种盖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完整立地>坑>丘.  相似文献   
996.
甘蔗ATP合酶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甘蔗中的ATP合酶基因。方法:以小麦中一个ATP合酶基因为种子序列,对甘蔗的EST数据库进行搜索,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拼接组装和延长。结果:获得一个ATP合酶基因SATPC1的cDNA序列全长,该序列长1 415bp,包含一个完整的1 077bp的ORF,编码358个氨基酸,且与水稻、玉米、高粱和葡萄等其他植物的ATP合酶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电子克隆获得的cDNA序列为完整的甘蔗ATP合酶基因全长cDNA。  相似文献   
997.
【摘 要】 目的 从土壤筛选所得1株芽孢杆菌并对该菌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Gen Bank登录号为: JN609382)。结果 形态学观察:菌落呈圆形,白色微黄,中央凸起,半透明,长时间培养容易形成褶皱;革兰染色为阳性;芽孢中生,周生鞭毛,细长且多。生理生化特征:参照《常见细菌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其中接触酶反应、V-P测定、卵磷脂以及革兰染色呈阳性;能够利用D-葡萄糖、D-木糖、D-甘露醇产酸,并能使淀粉水解;不能利用丙酸盐,不能形成吲哚,不能水解酪氨酸,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征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在Gen Bank上经过BLAT分析,其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最高(99%)。结论 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98.
霍山石斛种苗繁殖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的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对霍山石斛的人工辅助授粉方式、无菌播种和试管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授粉时,栽培大棚内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65%以上,而自花授粉结果率不到4%,异花授粉的果实发育更好,但二者果实成熟所需时间基本一致。在无菌培养条件下,试管开花植株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到18.18%,并且果实成熟所需时间比栽培大棚的短67 d。不论是栽培大棚和无菌培养的异花授粉的成熟种子,还是在4℃下贮存2.5年的种子,无菌播种的萌发率均超过80%,比自花授粉的种子萌发率高20%左右。培养基中添加土豆、香蕉和苹果汁等添加物,对霍山石斛的壮苗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香蕉匀浆的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的适宜基质为分层基质:下部3/10树皮+上部7/10木屑,其移栽成活率(78%)和萌芽数较高(每丛2.7个芽),这可能与该基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仔猪54头,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抗生素治疗组、Ⅱ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Ⅲ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时,每组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结果 Ⅰ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均显著小于Ⅲ组(P〈0.05);Ⅱ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大于Ⅲ组(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小于Ⅲ组(P〈0.05); n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极显著大于Ⅰ组(P〈0.01),Ⅱ组与Ⅰ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中药复方颗粒剂具有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减少腹泻频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不同佐剂对preS2/S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铝屯剂组(S+AI和S2/S+A1)、细胞因子佐剂组(S2/S+CKl、S2/S+CK2和S2/S+CK3)及阴性对照组(NG),用相应抗原且腔免疫各组小鼠,1mL/只,分别于免疫后2、4和6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抗体和preS2圭体水平;wsT一1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免疫后2周,铝佐剂组(S+A1和S2/S+A1)抗体水平较高,阳转i达100%,而细胞因子佐剂组抗-HBs抗体水平均较低,S2/S+CK2及S2/S+CK3组抗体阳转率为0,与NG组比较2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周,细胞因子佐剂组抗-HBs抗体水平升高明显,铝佐剂组S2/S+A1抗体水习显著高于S+A1(P〈0.05);免疫后6周,细胞因子佐剂组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组,其中S2/S+CKl组抗体水平较高免疫后2周,各组小鼠血清中抗-preS2抗体均达到较高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月和6周,抗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铝佐剂组S+AI和S2/S+A1抗-preS2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4周,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铝佐剂组(S+A1和S2/S+A1)低于细胞因子佐剂组,且差异有统t学意义(P〈0.05),其中S2/S+CKl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高。结论不同佐剂的preS2/S乙型肝炎疫苗均能诱导较高水平的抗-HBs和抗-preS2抗体,细胞因子佐剂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铝佐剂组,为新型乙型肝炎疫l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