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研究断奶前给仔猪饲喂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对断奶前、后肠道菌群组成、数量和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的影响,分析仔猪生长性能与肠道形态、微生物菌群及SCFAs的相关性,探讨测试菌株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5窝7 d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喂2 mL去离子水(对照组)、0.5×10~9 CFU/mL植物乳杆菌(LP组)或干酪乳杆菌(LC组)的菌液,每组以窝为单位5个重复,于21 d(断奶)、24 d和35 d屠宰,采集回肠和结肠食糜,分析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变化,测定SCFAs浓度。【结果】测试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断奶2周后回肠、结肠菌群多样性(P0.05),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显著促进断奶前回肠和结肠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SCFA生成,促进断奶后乙酸和总SCFA产生;相关分析显示,测试菌株组仔猪腹泻率下降与SCFAs浓度上升、回肠绒毛高度增加和总菌数量上升显著相关,日增重提高与结肠乙酸和TSCFA浓度增加显著相关。【结论】测试菌株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肠道SCFAs生成。  相似文献   
322.
珠三角河网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贾慧娟  赖子尼  王超 《生态学报》2019,39(11):3816-3827
对2012年珠三角河网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阐析。季节上,枯水期的物种丰度差异大,丰水期差异小;空间上,广州周边及河网中部个别站位的总种数高于其他站位。不同季节的空间特征显示,枯水期的物种丰度自西江沿线、河网中部、广州周边呈递增趋势;而丰水期呈现三角洲两侧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网中部。各类群相对组成结果显示,硅藻在枯水季节占绝对优势,丰水期优势下降;空间上广州周边站位硅藻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站位。分析原因,径流相关的补充和稀释作用和水体搅动引起的底层藻类的悬浮补充不仅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季节变动,也影响不同类群的相对组成;水体交换能力和营养盐分别是决定丰水期和枯水期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23.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菌)是在人体粪便样品中分离的一种细菌,也是目前唯一可培养的疣微菌门肠道微生物。因它在黏蛋白降解过程中的特殊性能而成为肠腔与宿主细胞间黏膜界面的关键生物,和炎症性肠病、肥胖、酒精肝、孤独症、结肠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作为宿主肠道微生物的一员,AKK菌的数量必然受到体内、体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益生菌和益生元、天然产物、温度、体内免疫蛋白等均是目前已知的影响因素。这篇文章从AKK菌的生理特性、与宿主的关系及其数量的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4.
喉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省喉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我省喉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5年-200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72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喉癌发病男女比例为2.48:1,女性喉癌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在年龄分布中,50-69岁患者占68.9%。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发明率偏高,是农民的1.35倍,在职业方面以工人最多。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喉癌的例数越多。正常人与喉癌患者ABO血型构成比之间无显著差异。声门上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54.43%,声门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36.60%,声门下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1.96%。病理分型中鳞状细胞癌占95.6%。声门上型及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明显偏高。结论:我省喉癌发病女性患者较其他地区多,且以声门上型最显著、50-6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吸烟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发病率高。喉癌发病与ABO血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25.
王超  袁一  吴坚  郭景康  王健 《生物信息学》2009,7(3):171-177
通过分析研究核酸测序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采用Java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实验流程管理的测序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为B/S体系,采用轻量级J2EE系统的分层架构,层次清晰、安全可靠,易于维护和扩展。系统实现了对实验流程的全方位跟踪管理,实现了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整合、查询、导出等功能。系统的实施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可为今后分子生物学、医学及其他学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6.
论物种的客观真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物种的概念和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认为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实单位,是形态上和生殖上间断的群体体系,与种内连续的群体体系——宗,有着本质的区别。少数学者则认为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为了分类的目的而任意确定的人为的分类阶元,与宗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只有个体才是客观真实的单位。以形态标准为主的分类学种概念和以生殖隔离为标准的生物学种概念只能说代表了自然界有机体类群不连续性的两个不尽相符,但部分一致的侧面,而不能说就是客观物种的反映。自然界的生命有机体有两重性。它们既不是一群乱七八糟的乌合之众,也不是秩然不紊的鳞次栉比,而是以群体的组织形式适应于各自分布区内的生态位,在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异式样上具有一定规律的遗传多样性。物种的客观本质也有两重性。物种作为有机体组合的单位既存在又不存在。说物种客观存在是因为按形态或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说物种并非客观存在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能把所有的生命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  相似文献   
327.
物种虽然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常用的术语,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和定义。许多生物学家一度热衷于所谓“生物学种”概念,把生殖隔离,作为分种的主要标准,认为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界不能杂交或杂交不孕,因而不能自由地交流基因或基因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同一种内的个体在自然界能比较自由地交配,因而能自由地交流基因。他们确信自然界的生物的确是分成这么一个  相似文献   
328.
5406抗生菌(放线菌)能在固体培养基(饼土)或液体培养基中形成抑制真菌和细菌生长的两种不同代谢产物。抗真菌部分存在于菌采糸体中,可用95%乙醇提取。孩物质在碱性情况下较为稳定。抗糸田菌部分存在于发酵液中,可用丁醇:乙酸(3:1)混合溶媒提取。该物质在酸性情况下较稳定,在碱性情况下易被破坏,对温热也特别敏感。在发酵液中(pH7—8)30℃经8小时,40℃经6小时或50℃经4小时,全部破坏;但在酸性情况下,受热破坏的程度即口减轻。  相似文献   
329.
倍半萜类化合物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倍半萜是一类由15个碳组成骨架的萜类化合物,在自然办是分布广泛;骨架结构不同,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本文综述了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些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疟、对肝脏、血脂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330.
中华半管藻繁殖生物学研究Ⅰ.细胞分裂与环境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半管藻以频繁的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实验结果表明,该藻每天的细胞分裂和叶绿素合成呈现一定的节律性,在光暗各12h条件下,每天光照8h后形成最大的分裂高峰,黑暗后2h出现分裂次高峰。进入光照期,叶绿素合成开始,继之增长率急剧上升,8h后达到最高值。黑暗期细胞增殖率和叶绿素增长率迅速下降,并降至全日最低值。适温范围为8-32℃,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适盐范围为7-50,最适盐度为2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