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31.
王苏华  罗滢  陆静尔 《病毒学报》2022,38(2):298-304
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及胰岛β细胞损伤有关,但机制并不清楚。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证实CVB3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VB3感染的胰岛β细胞中miRNAs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意义,进而初步探究CVB3感染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培养了人胰岛β细胞株,感染CVB3后采用miRNAs芯片及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s表达的变化;转染miR-阴性对照(NC)或miR-146a-5p后感染CVB3,检测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IRAK-1及TRAF-6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6a-5p靶向IRAK-1及TRAF-6。结果显示:CVB3组中miR-101a-3p、miR-140-5p、miR-146a-5p、miR-146b-5p、miR-340-5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miR-146a-5p表达降低最显著;miR-NC...  相似文献   
32.
山莨菪植物体内4种莨菪烷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对山莨菪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山莨菪植物体内4种莨菪烷类生物碱同时进行了定量测定,将4种生物碱很好地分离开来,大大缩短了出峰时间;并对这4种生物碱含量随着物候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生物碱含量与物候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樟柳碱在山莨菪植物体内含量最高,地上部分4种生物碱均在花盛期含量最高,地下部分不同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点则对应不同的物候期。  相似文献   
33.
作为杆叶蝉亚科分类订正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依据捷克Moravian 博物馆收藏的Karasekia 属的模式标本和定名标本及英国自然博物馆(BM)馆藏定名标本对该属20世纪初记述的该属2个已知种作了再描记、绘出了形态特征图,并补充了属征。所有研究标本均归还原所属博物馆保藏。 巨索杆蝉属Karasekia Melichar Karasekia Melichar, 1912c117. 模式种 巨索杆蝉Karasekia lata (Melichar)。 分布 非洲。 1.巨索杆蝉Karasekia lata (Melichar) (图1) Wolfella lata Melichar,1905a299. Karasekia lata (Melichar), Melichar,1912c118. 分布 Tanganyika, 非洲。 观察标本 1♀ (正模,无腹部和前胸背板), Amani, 1904-Ⅲ-23, L. Melichar 采;1♂, Maherangulu, 东非;标本均借自 Moravian Museum, Brno。 2.冠齿巨索杆蝉Karasekia pugionata Melichar (图2) Karasekia pugionata Melichar, 1912c118. 分布Tanganyika, 肯尼亚,非洲。 观察标本 2♀♀(全模标本,MM),Maherangulu, 东非,L.Melichar 采。 1♂( ?, 无腹部末端), 1♀(BM,1961-343), 肯尼亚Emali Range, Sultan Hamud, (1493 m~1798 m), P. E. S.和 E. M. Whalley采;2♀♀(BM,1961-343),肯尼亚Wandanyi (1524 m),P. E. S. 和E. M. Whalley采;W. Knight鉴定。  相似文献   
34.
1 无脊椎动物遗传(染色体、同功酶)、形态、分类、寄生虫学等 虎纹捕鸟蛛生物学的初步观察李廷辉等蛛形学报2000,9(1):57 四川黄鳝寄生虫的初步调查温安祥等四川动物 2000,19(1):22~23 肝片吸虫尾蚴自小土蜗逸出及其形成囊蚴过程的观察张翠阁四川动物 2000,19(2):56 试用夹竹桃颗粒剂杀灭钉螺初报马安宁等四川动物 2000,19(2):65 草履虫的冬季培养温安祥四川动物 2000,19(2):67 对虾综合养殖围隔中浮游细菌生产力的研究刘国才等生态学报 2000,20(1):124~128 威廉环毛蚯蚓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张宝贵等生态学报 2000,20(1):168~172 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汉沽稳定塘水质净化效能相互关系的研究许木启等生态学报 2000,20(2):283~287 渤海水母类生态的初步研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马喜平等生态学报 2000,20(4):533~540 萼花臂尾轮虫交配行为和受精作用研究席贻龙等生态学报 2000,20(4):541~544 我国内陆水体单殖吸虫的宿主特异性分析夏晓勤等生态学报 2000,20(4):594~598 温度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彭宇等生态学报 2000,20(4):606~610 海南山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谭恩光等生态学报 2000,20(4):611~614 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方建平生态学报 2000,20(4):615~619 食种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席贻龙等动物学报 2000,46(1):27~36 营养对雄性短翅鸣螽繁殖投资的影响贾志云等动物学报 2000,46(1):37~43 中国虎纹捕鸟蛛的生态学颜亨梅等动物学报 2000,46(1):44~51 2 脊椎动物遗传(染色体、同功酶)、形态、分类学等 果子狸的毛色变异安春林等野生动物 2000,21(3):11 湍蛙亚科一新属——拟湍蛙属,兼论与近缘属的关系(两栖纲:蛙科) 费梁等动物学报 2000,46(1):19~26 牛蛙染色体的高分辨晚复制带王亚军等动物学报2000,46(1):115~119 贵州四种蝾螈科动物的核型和C-带比较研究谷晓明等动物学报 2000,46(1):108~112 黄牛、水牛胆囊的比较组织化学研究(英文) 孔小明等动物学报 2000,46(2):121~129 隼形目鹰科11种鸟类线粒体DNA分子进化的研究(英文) 李庆伟等动物学报 2000,46(2):209~220 中国小NFDA1属的分类整理及小NFDA1属的分类学讨论(鲤形目:鲤科:NFDA1亚科) 单乡红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1):114~115 商城肥鲵两种同工酶的研究陈晓红等四川动物 2000,19(1):13~15 氯硝柳胺控释剂对鱼类的毒性及回避试验的进一步研究席金玉等四川动物 2000,19(2):66~68 大蹼铃蟾与昭党林蛙的肌肉系统比较周用武等四川动物 2000,19(2):70~73 饲喂纤维素酶喷洒的竹子提高病弱大熊猫养分消化率的初步试验刘选珍等四川动物 2000,19(2):90 大熊猫器官中的元素分布黄炎四川动物 2000,19(2):91 三种麻醉药在大鼠脑外科实验中麻醉效果的比较陈琳等四川动物 2000,19(2):94 鹿茸醇提物对用环磷酰胺处理的小白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陈书明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23~25 金华北山三种啮齿动物身体热值、脂肪和水含量的研究杜卫国等生态学报 2000,20(1):155~159 相岭山系大熊猫的营养和能量对策何礼等生态学报 2000,20(2):177~183 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上的应用梁红雁等生态学报 2000,20(3):524~527 长江流域黄胸鼠生物学特性观察张美文等兽类学报 2000,20(3):200~211 明全蛙(张村蛙)的描述及其相关问题赵尔宓四川动物 2000,19(3):133 梭德氏蛙蝌蚪的腹吸盘——同功器官一例赵尔宓四川动物 2000,19(3):170~172 中国产蛇类模式标本的研究姜雅风四川动物 2000,19(3):176 大鲵的身体测量黄松等四川动物 2000,19(3):181 山东省爬行动物新纪录——北草蜥陆宇燕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5 潘氏闭壳龟在四川省的首次发现李东四川动物2000,19(3):156 甘肃省鬣蜥科一新纪录——米仓山攀蜥李胜全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6 中介蝮在黑龙江省的发现赵文阁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7 安徽省蛇类一新纪录——黄脊游蛇许雪峰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8 混合线性模型下猪群间遗传联系的度量王爱国等遗传 2000,22(5):295 动物模型BLUP法评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遗传趋势周欢敏等遗传 2000,22(5):298 M16添加牛磺酸和EDTA支持昆明白小鼠体外受精并发育至囊胚王敏康等遗传 2000,22(5):301 利用CLSM检测GFP基因在家蚕的瞬时表达陈智毅等遗传 2000,22(5):303 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的研究概况丁能水等遗传 2000,22(5):331 猪的肉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苏玉虹等遗传2000,22(5):334 3 动物地理、环境、行为、生态学等 四川梅花鹿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郭延蜀兽类学报 2000,20(2):81~87 麋鹿繁殖行为和粪样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李春旺等兽类学报 2000,20(2):88~100 天山盘羊集群行为的研究余玉群等兽类学报 2000,20(2):101~107 大沙鼠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周立志等动物学报 2000,46(2):130~137 浙江舟山五种卵生游蛇科动物个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计翔等动物学报 2000,46(2):138~145 我国特有珍稀蛇——温泉蛇郭鹏等四川动物 2000,19(2):79~80 攀枝花市发现四川山鹧鹕李操等四川动物 2000,19(2):87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鲍伟东等动物学报 2000,46(2):146~153 外源性褪黑激素对中缅树NFDA5适应性产热特征的影响王政昆等动物学报 2000,46(2):154~159 马铁菊头蝠不同行为下的回声定位叫声冯江等动物学报 2000,46(2):230~232 中国大陆与台湾画眉亚科鸟类渊源初探刘如笋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1):106~113 昆明两栖动物分布与栖息环境关系初探周伟等四川动物 2000,19(1):9~12 重庆市两栖动物资源及现状段彪等四川动物 2000,19(1):25~28 四川安县两栖爬行动物的生态及区系研究高正发等四川动物 2000,19(1):29~30 山地麻蜥外部形态某些性状的观察王景明等四川动物 2000,19(1):31~32 四川省一种鸟类补述胡锦矗四川动物 2000,19(1):21 长尾仓鼠生态的观察史荣耀等四川动物 2000,19(1):33~34 中华山蝠的研究进展及保护对策石红艳等四川动物 2000,19(1):39~40 苏州地区金线蛙食性的初步研究卢祥云等四川动物 2000,19(2):51~52 九顶山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及保护喻晓钢等四川动物 2000,19(2):53~56 江苏云台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划冯照军等四川动物 2000,19(2):57~59 朱NFDA6游荡期的生态观察王中裕等四川动物 2000,19(2):60~61 四川甘孜地区的猛禽调查彭基泰等四川动物 2000,19(2):62~64 若尔盖草地中国林蛙越冬习性的调查刘昊等四川动物 2000,19(2):68~69 甘肃陇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李成等四川动物 2000,19(2):74~76 北方狭口蛙繁殖生态的研究孙建梅等四川动物 2000,19(2):77~78 果子狸繁殖期的行为观察刘进辉等经济动物学报2000,4(1):29~33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许庆翔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57~62 紫貂秋季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张洪海等生态学报2000,20(1):150~154 小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李光汉等生态学报 2000,20(2):184~186 洞庭湖底栖动物种类分布及水质生物学评价戴友芝等生态学报 2000,20(2):277~282 越冬期黑颈鹤个体行为生态的研究李凤山等生态学报 2000,20(2):293~298 卧龙大熊猫生境的群落结构研究欧阳志云等生态学报 2000,20(3):458~462 贺兰山林区马麝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刘志霄等生态学报 2000,20(3):463~467 四种鲷科鱼类的精子激活条件与其生态习性的关系江世贵等生态学报 2000,20(3):468~473 虾池生态系能量收支和流动的初步分析周一兵等生态学报 2000,20(3):474~481 秦岭羚牛群体分离与重组的变化曾治高等兽类学报 2000,20(3):161~167 中国梅花鹿地史分布、种和亚种的划分及演化历史郭延蜀等兽类学报 2000,20(3):168~179 白头叶猴栖息环境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黄乘明等兽类学报 2000,20(3):180~185 高寒地区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越冬对策苏建平等兽类学报 2000,20(3):186~192 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王权业等兽类学报 2000,20(3):193~199 偶蹄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技术比较曾岩等兽类学报 2000,20(3):217~224 新疆伊犁地区兽类调查报告侯兰新等兽类学报 2000,20(3):233~238,224 西藏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补充调查及现状饶定齐四川动物 2000,19(3):107~11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分析刘惠宁等四川动物 2000,19(3):112~115 兰屿两生爬行动物多样性及食物网和保育观黄文山等四川动物 2000,19(3):116~122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何晓瑞等四川动物 2000,19(3):123~126 云南建水燕子洞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考察研究何晓瑞等四川动物 2000,19(3):127~130 辽宁医巫闾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姜雅风等四川动物 2000,19(3):131~136 河北省(含京津)中国林蛙六个居群的比较研究曹玉萍等四川动物 2000,19(3):137~139 苏州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赵肯堂四川动物 2000,19(3):140~142 我国毒蛇的生物多样性陆宇燕等四川动物 2000,19(3):143 新疆北鲵的分布、生物学研究及保护王秀玲等四川动物 2000,19(3):146~148 浙江瓯江流域鼋的分布和繁殖的研究顾辉清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1~153 蛇岛蝮种群动态与蛇岛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孙立新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4~158 赣东北棘胸蛙蝌蚪栖息地生物因子研究虞鹏程等四川动物 2000,19(3):163~164 山东NFDA8NFDA9山两栖动物的多样性陆宇燕等四川动物2000,19(3):180 菜花原矛头蝮的分布及其在山西繁殖生态的观察樊龙锁等四川动物 2000,19(3):185 4 实验动物学(生理、生化、细胞、发育、内外分泌等) 交联生长激素对家兔生长的影响雒秋江等动物学报 2000,46(2):233~234 四种鹭卵壳的超微结构朱NFDB1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1):116~119 嘉陵江岩原鲤、鲤鱼肠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叶元土等四川动物 2000,19(1):7~8 鬣羚干皮标本中DNA提取和PCR扩增崔雨新等四川动物 2000,19(1):16~18 转基因动物表达生产人体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谭毅等四川动物 2000,19(1):19~21 泾县野生扬子鳄卵孵化与环境关系初探汪国宏等四川动物 2000,19(2):82 固体脂肪对育成期幼貉的作用姜虹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26~28 美国白鹧鸪产蛋白期蛋白能量适宜需求比值的研究艾春香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41~46 公麝的生殖系统观察李绪刚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47~49 吉林白鹅(农安籽鹅)品种特性研究吴伟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50~56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的食性、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林植华等生态学报 2000,20(2):304~310 Richards方程的数学属性及其在兽类生长过程中的应用窦薇等兽类学报 2000,20(3):212~216 植物化学防卫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适应对策李俊年等兽类学报 2000,20(3):225~232 电刺激采集大额牛精液及其超低温冷冻的初步研究和协超等兽类学报 2000,20(3):239~240,232 黑斑蛙蛰眠前后形态生理生态变化初探曹玉萍等四川动物 2000,19(3):159~162 三线闭壳龟肌肉氨基酸分析李贵生等四川动物 2000,19(3):165~166 温度对扬子鳄卵发育及仔鳄组成的影响汪仁平等四川动物 2000,19(3):167~169 两栖爬行动物发声的神经及内分泌基础唐业忠等四川动物 2000,19(3):174~177 水质理化性对龟鳖活动与生存的影响张瑞桢等四川动物 2000,19(3):178 孔雀石绿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研究杨再福等四川动物 2000,19(3):182 平胸龟体测变异观察江耀明等四川动物 2000,19(3):183 蛇油化学成分分析黄松等四川动物 2000,19(3):186 5 自然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保护及研究技术的进展张和民等四川动物 2000,19(1):35~38 四川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四川动物 2000,19(1):41 历山保护区的药用两栖爬行类张建军四川动物 2000,19(2):81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太平鸟冬季种群密度及食性邱富才等四川动物 2000,19(2):84 历山自然保护区鹰头杜鹃夏季生态考察樊龙锁等四川动物 2000,19(2):85 6 动物饲养、管理及其它 提高蓝狐仔狐成活率的技术研究王德志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9~12 应用虫克丁防治北极狐食毛症的研究潘淑芝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13~15 精料熟化处理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高秀华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16~19 马鹿人工选育品系品种种质特性分析郑兴涛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20~22 鸽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李东红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34~36 东亚钳蝎疾病与天敌的防治孟德荣等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37~40 诊治肉犬脑炎病李树青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19 幼狐胃肠炎防治顾绍发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33 仔貂胃肠炎的防治张竞山经济动物学报 2000,4(1):36 三线闭壳龟的人工保育李贵生等四川动物 2000,19(3):149~150 三线闭壳龟的饲养技术周婷四川动物 2000,19(3):184  相似文献   
35.
老年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其一些影响因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开先  王苏  马国建  周平 《遗传》1988,10(4):37-39
衰老与体细胞突变是密切相关的过程,随 着进人老年期,染色体畸变、微核形成和基因突 变均明显增加[[6,91,另一方面,对于多数肿瘤随 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亦有增加的趋势,同时 癌变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也很密切[14。微核 测试法是研究染色体畸变及细胞核损伤的简便 而敏感的指标之一[3.71,故本实验应用人体末梢 血微核测试法‘31,在较大样本中观察了老年人 的自发微核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其他年龄组 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体细胞遗传结构损 伤与衰老、癌变的关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  相似文献   
37.
报道中国横脊叶蝉亚科1新属2新种,即锥茎叶蝉属Subulatus,gen.n.,二点锥茎叶蝉Subulatus bipunctatus,sp.n.和三斑锥茎叶蝉Subulatus trimaculatus,sp.n.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了火鸡组织滴虫在孔雀肝脏和肾脏中的发育及其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肝肾中虫体的分裂方式为典型的二分裂繁殖法;肝脏和肾脏表面分布有从芝麻到绿豆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坏死灶;肝肾细胞坏死,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9.
花萤科(Cantharidae)为鞘翅目(Coleoptera)软鞘组(Malacodermata)的一个大科,世界已知约5400种,与萤科(Lampyridae)近缘,但触角基部远离,通常无发光构造,容易区分。花萤白昼活动,常见于花上,为肉食性,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叶甲等害虫。中国的花萤科区系很丰富,外国学者曾记录过309种,国内则无人研究,近年我们开展了花萤分类工作,又增加了若干种类。内蒙古的这类益虫更缺乏调查,过去只有:蒙古花萤Cantharis mongolica Pic,黑斑丽花萤Themus stigmaticus(Fairmaire)等数种,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的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0.
达尔文进化论为生物分类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探讨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30—40年代分类学界首先形成了进化分类学(Evolutionary Taxonomy);50年代初形成了另一分类学理论:数值分类学(NunericalTaxonomy);到了60年代分类学领域中又出现了另一新理论:分支分类学(CladisticTaxonomy),或称系统发育系统学(Phylogenetic systematics),分(?)分类学的出现随即在分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