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371.
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中的糖脂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用活性。合成生物学为构建神经节苷脂类的人工高效合成体系提供了契机,而其神经节苷脂氟化寡糖中间体的合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旨在实现神经节苷脂氟化寡糖在大肠杆菌中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径:通过在大肠杆菌JM107中引入来源于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的CMP-NeuAc合成酶(neuA),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来源的α2,3-NeuAc转移酶(cst)、β1,4-GalNAc转移酶(cgtA)、β1,3-Gal转移酶(cgtB)和UDP-GlcNAc异构酶(gne),成功构建了以氟化乳糖和唾液酸为底物的3种神经节苷脂GM3、GM2、GM1氟化寡糖在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开发了高灵敏度的氟化寡糖柱前衍生-HPLC定量检测方法 ;并通过对工程菌株进行透酶过表达和启动子优化,在摇瓶发酵中GM3、GM2及GM1氟化寡糖的产量分别达到81.5 mg/L、18.1 mg/L及12.3 mg/L,为进一步的代谢工程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2.
鸟击事件主要发生在机场范围内,对机场周边生境的鸟类组成进行调查,是制定鸟击防范对策的重要前提。国内多数机场已经开展了相关的鸟类组成调查,但是选用的调查方法却存在较大差异。以样线法和网捕法两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周边的迁徙期鸟类进行了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在机场鸟类群落组成调查中的效果及调查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机场鸟类调研,共记录到鸟类97种,网捕法记录的鸟类种数(83种vs.57种)高于样线法,网捕法单独记录的鸟类种数(40种vs.14种)也高于样线法。尽管两种方法每期(半个月)调查的物种数和目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但随调查强度(如调查次数)增加,网捕法累计记录到的鸟类种类明显高于样线法,且较晚达到渐近线。另外,两种方法调查记录的鸟类群落组成也具有显著的差别,如网捕法记录到较多鹌鹑和鸮形目等夜间迁徙或活动鸟类,而样线法可记录到鹭科和雁鸭类水鸟等。这说明两种调研方法在鸟类调查中有较好的互补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机场鸟情调研时应该根据鸟情特点,选择合适的鸟类调研方法,综合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可更有利于获得科学的鸟情信息。  相似文献   
373.
线粒体是持续进行分裂和融合的动态细胞器。近年来,除了线粒体代谢作用相关的研究之外,线粒体动力学也开始逐渐引起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线粒体分裂蛋白1(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 FIS1)介导线粒体分裂复合物的组装,参与线粒体分裂,是线粒体融合分裂过程中重要的蛋白质。然而,鲜有研究揭示FIS1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本研究对比了宫颈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转录物组数据,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人宫颈癌组织中的FIS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进一步进行宫颈癌组织FIS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差异基因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与线粒体功能相关。随后,进行FIS1过表达后HeLa细胞增殖、迁移、线粒体裂变以及ROS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FIS1基因,HeL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内线粒体裂变程度加剧并且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综合以上结果,FIS1在人宫颈癌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而过表达FIS1可促使宫颈癌细胞因线粒体动力学失衡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异常。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IS1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74.
【背景】子实体是食用菌的主要商品部位,也是真菌生殖生长的重要结构,其发育受到多种信号途径的调控。【目的】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为材料,对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的信息素信号通路基因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食用菌子实体发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已有的金针菇基因组数据,注释了金针菇信息素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鉴定了该通路中参与金针菇子实体发育的关键基因,并对关键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cdc24和ste12基因在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的5个样品(原基、伸长期菌柄、伸长期菌盖、成熟期菌柄和成熟期菌盖)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cdc24和ste12这2个关键基因可能参与了金针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分化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75.
摘要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观察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80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所有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价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共有141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78.33%。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癌因性疲乏分为两组:癌因性疲乏组(n=141)和无癌因性疲乏组(n=39)。其中癌因性疲乏组PFS评分为(6.37±1.2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与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均是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无癌因性疲乏组S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癌因性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的影响,同时还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度具有一定联系,临床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及时的干预,以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376.
【目的】旨在分析当前规模化养殖场副猪格拉菌(Glaesserella parasuis)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耐药基因与分子特征。【方法】对源自规模化养猪场21株副猪格拉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鉴定血清型;利用K-B纸片扩散法鉴定其对2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采用PCR检测bla-TEMbla-NDMbla-CTX等7种耐药基因,并采用Chi-square test和Fisher exact test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的相关性;耐药基因目的条带测序,并应用CLC Sequence Viewer软件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编码蛋白氨基酸关键位点差异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21株副猪格拉菌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4和12型;对β-内酰胺类药物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菌占比达61.9%(13/21);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达90.5%(19/21);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携带率较高(52.4%,11/21),且bla-TEM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拉定的耐药性显著相关,部分bla-TEM编码氨基酸存在可能与副猪格拉菌耐药能力有关的差异位点。【结论】本研究表明,规模化养猪场的副猪格拉菌多重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并明确了被调查区域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携带耐药基因bla-TEM,为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副猪格拉菌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散光、眼压,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和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和眼压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78.
目的:探讨高原牧区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选取高原牧区的少数民族女性16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巴士涂片法、电子阴道镜检查与活检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并调查了入选者基本信息、生活行为与健康知识。结果:宫颈疾病的检出率为2.25%,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及宫颈原位癌6例,宫颈癌的检出率为0.38%。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是否有宫颈炎史、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否有经济来源、多个性伴侣、初次性交年龄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宫颈炎史、对疾病认知程度、产次、多个性伴侣、是否有经济来源、初次性交年龄是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原牧区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与宫颈炎史、对疾病认知程度、产次、多个性伴侣、是否有经济来源、初次性交年龄有关,要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普及防癌知识,积极进行预防与健康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379.
【目的】D-乳酸脱氢酶是催化丙酮酸合成D-乳酸的关键酶。由于其不耐热,从而限制了D-乳酸高温发酵菌株的构建。本文从詹氏乳杆菌中克隆新型D-乳酸脱氢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构建D-乳酸高温发酵菌株,进一步降低D-乳酸生产成本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克隆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将其进行体外表达,并与来自植物乳杆菌中的D-乳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动力学参数及热稳定性和热失活性相比较,研究詹氏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的耐热性。【结果】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最适温度(45 °C)比植物乳杆菌中的D-乳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30 °C)高很多,热失活的时间和温度均要比植物乳杆菌中D-乳酸脱氢酶高很多。同时其催化效率(kcat/Km)是植物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的3倍左右。【结论】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更高的催化活力。  相似文献   
380.
超声诊断科中的计算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其功能强、运算快、精度高、存取和查询方便,现已成为本科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原灰阶图伪彩色化,检查近方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将图像重排、加字等编辑和对某一区域作直方图计算;将图像存储、再现和传输,决不会降低图像质量。利用FOXBASE+等软件进行病人资料的管理、数据统计和文件处理。作者提出了超声的三维成像和图像处理网络的会诊中心,如能实现将是超声诊断上一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