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瑞丽  卢龙斗  高武军  李书粉  王琼   《广西植物》2006,26(4):387-391,351
雌雄异株植物为研究植物的性别决定和进化提供了一个模式体系,由于不同性别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所以其性别鉴定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从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染色体组型、同工酶、特异蛋白质分子、分子标记等方面,对近15年来国内外有关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并对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治疗+化瘀通痹汤治疗)、观察组(49例,常规治疗+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动脉硬化指数(A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IL-6、CRP、TNF-α、IL-1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MCP-1、vWF、ET-1均更低,NO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AI更低,ABI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更高(P<0.05)。两组治疗3周后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可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ABCG2基因第5外显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31142与中国汉族男性痛风密切相关,基于痛风易感基因存在性别差异的考虑,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女性痛风患者和311例女性正常对照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ABCG2基因所需要的目的片段并测序,比较痛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rs2231142位点的CC、CA、AA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x2=16.519,P〈0.001),且痛风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2.2%和29.3%,P〈0.001,OR 1.76[95%CI:1.35-2.31])。结论:ABCG2基因第五外显子区rs2231142(C/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的汉族女性人群有更高的痛风患病率。ABCG2基因首次被证实为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的痛风致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4.
目的:ABCG2基因第5外显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31142与中国汉族男性痛风密切相关,基于痛风易感基因存在性别差异的考虑,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女性痛风患者和311例女性正常对照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ABCG2基因所需要的目的片段并测序,比较痛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rs2231142位点的CC、CA、AA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x2=16.519,P0.001),且痛风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2.2%和29.3%,P0.001,OR 1.76[95%CI:1.35-2.31])。结论:ABCG2基因第五外显子区rs2231142(C/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的汉族女性人群有更高的痛风患病率。ABCG2基因首次被证实为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的痛风致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5.
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基因双链中有义链、反义链的原始概念、近代概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近代概念的优点,提出了统一规范这两个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王希波  王灿  王琼  李长贵 《生物磁学》2013,(13):2493-2497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基因启动子区的rs13124007(C/G)及rs6850166(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痛风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者,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GLUT9基因所需要的目的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后,比较痛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女性痛风组中GLUT9基因的启动子区rs13124007和rs6805116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统计学上无明显的差异(X2=0.906,P=0.636;X2=3.335,P=0.189),rs13124007 SNP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和rs6850166SNP位点的A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0.506,P=0.477;X2=3.268,P=0.071)。结论: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基因启动子区的rs13124007(C/G)及rs6850166(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痛风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1962-2011年来宁夏不同等级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宁夏地区不同等级降水的结构特征,以1962-2011年宁夏地区9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法、Hurst趋势分析法及IDW空间插值法,分析了宁夏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而年降水强度则表现为微弱增加,未来的年降水量将呈反持续性,而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则表现为持续性;从空间变化来看,受不同因素影响,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均表现为由南至北的减少趋势,且降水量、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从时间变化来看,夏季降水量丰、降水日数多、降水强度大,其中暴雨的降水强度最大,冬季则降水量枯、日数少、强度小;年、季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气候趋势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小趋势,而受冬、夏、秋小雨及暴雨的影响,年降水强度呈微弱增加之势.  相似文献   
68.
降雨量变化对樟子松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环流及水文循环的改变,可导致区域降雨格局变化,作用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群落对降水量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对象,设置野外降雨变化实验样地(天然降雨(CK)、降雨量减少30%(-30%)、降雨量增加30%(+30%)3种处理)、选择2个不同的生长季降雨格局( DRY-236 mm、WET-357 mm),研究生长季樟子松针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SOD活性以及生长变化,分析降雨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针叶光合、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降雨量变化对樟子松生理生态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生长季水分胁迫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樟子松针叶N含量的变化可反映不同水分变化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共同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69.
三萜是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重要的活性物质。本研究采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方式(LSSC)提高灵芝三萜的产量。结果表明,在T25细胞培养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培养体积2mL,接种量7.0g (菌体湿重/L),在48h补加2mL培养液,发酵7d,三萜产量可达(32.95±0.51)mg/g,为摇瓶培养最高产量的2.09倍。进一步经不锈钢平盘放大研究发现,三萜最高产量为(65.91±0.84)mg/g,为摇瓶培养的4.19倍。形态学研究表明,浅层静置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气生菌丝是提高三萜产量的关键因素。与深层液体发酵相比,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具有生长快,三萜产量高,发酵过程不需要搅拌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种竞争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入侵植物的入侵趋势、理解其入侵机制以及筛选生态替代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入侵我国的外来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本地植物种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为材料,通过两种植物单栽、纯栽和混栽,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增温,研究了两种植物竞争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模拟增温期间(2013年5–12月),增温组空气平均温度比不增温组提高了0.47℃,相对湿度降低了1.87%;(2)混栽的喜旱莲子草除根冠比与单栽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单栽喜旱莲子草;无竞争、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三种竞争间,接骨草除根冠比、细根与总根生物量比、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呈现无竞争>种间竞争>种内竞争的趋势;(3)无竞争、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三种条件下,喜旱莲子草各指标在增温和不增温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而接骨草总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在无竞争和种间竞争条件下增温处理均显著低于不增温处理,在种内竞争条件下则相反;(4)增温使接骨草的相对拥挤系数降低,接骨草对温度升高反应敏感,而喜旱莲子草则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由此推测,在中度遮阴陆生生境中,接骨草有望成为喜旱莲子草生物替代控制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