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NA解链蛋白1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材料,通过PolyminP沉淀,硫酸铵分级及Phenyl-Sepharose,DEAE纤维素,磷酸纤维素,FPLC MonoQ,FPLC Superose12等柱层析,得到部分纯化的DNA解链蛋白1。BstH1具有依赖DNA和Mg^2+的ATP酶活力,不同类型的核酸对BstH1的ATP酶活力的促进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高脂饲料+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隔日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研究该模型糖代谢、脂代谢和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DEX组(1mg/kg,i.p.)和高脂+DEX组(1mg/kg,i.p.),连续观察8周,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分别于造模第2周和第8周测糖耐量,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胸腺、脾脏、肝脏等脏器重量。结果高脂饲料能加重腹腔注射DEX造成的空腹血糖升高,造模第8周空腹血糖(7.7±0.7)较空白组(6.5±0.6)显著升高。使模型动物糖耐量明显异常,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血浆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各脏器指数明显增加。结论高脂+DEX隔日腹腔注射能成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这种造模方法较单纯注射DEX或单纯高脂饲养成模率高,造模周期短。  相似文献   
13.
排水严重改变泥炭地的环境和生态过程,但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在长白山地区白江河泥炭地,分别在优势植物为苔藓的近原始地段和优势植物为小灌木的排水地段,钻取泥炭柱芯为试验材料,逐层测试泥炭理化指标,提取泥炭藓孢子并进行萌发试验,统计孢子数量和萌发力;经过泥炭样品年代测定,建立深度年代关系曲线,研究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对排水的响应和机制。结果表明: 整个柱芯对比,近原始地段平均孢子数略高于排水地段,两地段的平均孢子萌发力无差异,排水地段的泥炭容重、总碳和总氮都显著高于近原始地段。柱芯上部对比,排水(1987年)以后两地段孢子累积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近原始地段的平均孢子萌发力(34%)远低于排水地段(72%)。近原始地段的碳氮比与孢子萌发力呈显著正相关;排水地段的总碳、pH和埋藏时间与孢子萌发力呈显著负相关。30年前的泥炭地排水虽对孢子累积影响不大,但通过加速分解而改变了泥炭的理化性质,提升了表层泥炭中孢子萌发力,因此降低孢子库的持久性,可能导致泥炭藓在灾变性干扰后的种群持续更新潜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分子化合物毒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探索化合物毒性数据和三维结构参数之间关系的方法。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建立了一组对发光菌有急性毒性的小分子的三维定量构效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731,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73,标准偏差SE=0.122,F=70.910。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表明在甲基的邻对位减小取代基体积或电负性可以降低化合物毒性。  相似文献   
15.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融合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鸟枪法从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1 Peudomonas putida)中克隆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片段2.5kb,并进行了测序。通过软件分析开放阅读框和启动子序列,表明该序列中最可能为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结构基因的阅读框为769—1794区域。软件分析还表明该水解酶前端45个氨基酸为典型的信号肽结构。通过PCR扩增了mpd结构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完整的融合表达载体pET—M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2~4h甲基对硫磷水解酶表达可以达到最高水平;同时还研究了乳糖的诱导效果,2%乳糖诱导2h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PCR反应验证了mpd基因定位于DLL-E4的染色体而不是质粒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鸦胆子球蛋白提取工艺,采用酶解法获得多肽组分,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L_9(3~3)表设计正交试验,筛选球蛋白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等电点法浓缩蛋白;采用不同蛋白酶水解球蛋白,经超滤(MWCO=3 kDa)后收集滤过液,MTT法考察小分子量酶解物对鼠源黑色素瘤B16的细胞毒性。结果:球蛋白最佳工艺参数为:NaCl浓度5%、提取时间1.5 h、固液比1:12;胃蛋白酶为最优蛋白酶源,其水解产物(≤3 kDa)对B16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72 h时,IC_(50)为1.08μg·mL~(-1)。结论:鸦胆子球蛋白源多肽组分具有明确的体外细胞毒性,有望进一步从中获得高活性抗肿瘤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喂养不耐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早产儿出生24 h内开始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使用配方奶喂养,每次0.5~1 mL/kg,2~3 h 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25 g/次,1次/天;观察患儿出生后3 d、7 d、14 d血清胃泌素水平,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情况,观察体质量、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分别在出生后2 d、10 d、20 d检测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结果 第14 d胃泌素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3.75±6.50 vs 43.75±5.78)pg/mL,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和排便不畅的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55±1.34 vs 14.22±1.78),第14 d的体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 682.34±159.11 vs 1 426.10±141.58)g,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8.00±1.22 vs 9.80±0.83)d、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9.60±1.81 vs 12.00±1.93)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0 d、20 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菌群载量与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CD3~+和CD8~+T细胞百分比间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39.28±4.09 vs 37.42±3.97)%、CD4~+/CD8~+(1.61±0.48 vs 1.37±0.49)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改善其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转座子标签法突变呋喃丹降解菌CFDS-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接合使供体大肠杆菌DH5α中的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插入到受体菌CFDS-1基因组DNA中,以引起该菌株的基因插入突变。利用转座子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呋喃丹降解过程中红色物质的产生与否初步筛选出6株突变株,分别命名为CFDS—M1~CFDS—M6。紫外扫描和气谱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些突变子确实失去了对呋喃丹的降解能力。根据转座子的序列设计引物,以6株突变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突变子中呋喃丹降解基因的失活就是由于转座子的插入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研究组A(65例)、研究组B(65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科常规管理,研究组A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单纯母亲声音刺激,研究组B在常规管理、单纯母亲声音刺激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允管理。比较各组的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评分。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PMA)、过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短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高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低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与对照组间的喂养不耐受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改善经口喂养表现,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DAD检测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Hepersil BDS C18分析柱(1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40 mmol/L乙酸铵(浓氨水调pH10.0)(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 mL/min。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32-2.32μg、0.0216-2.16μg、0.0214-2.14μg(r=0.999976、0.999992、0.999994,n=6);加样回收率为96.4-103.5%(n=6),RSD均小于2.3%。测定结果表明7批不同产地附子生品及16批由同一产地生附子制得的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悬殊,该方法为附子质量标准和炮制工艺规范的制定及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