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编码吲哚类生物碱合成的关键酶异胡豆苷合成酶,并参与植物抗逆和花粉发育等生物过程。本研究通过对铁皮石斛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DoSTR的结构及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探究其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从铁皮石斛基因组数据中获得铁皮石斛异胡豆苷合成酶编码序列(DoSTRs),利用ClustalW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利用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 2. 0在线软件分析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结构,利用PlantCARE数据库分析基因启动子区元件;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对铁皮石斛根茎叶组织、共生与非共生生长的种子和根、冷诱导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后叶片中的STR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从铁皮石斛基因组中预测获得10个STR成员,具有典型的"Str_synth"结构域,且启动子区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涉及到茉莉酸甲酯响应和低温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DoSTRs基因家族不同成员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DoSTR3、DoSTR7、DoSTR10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根中,DoSTR9和DoSTR2在铁皮石斛种子萌发时显著高表达,DoSTR5和DoSTR10在茉莉酸甲酯处理早期,具有明显的上调表达趋势,推测STR家族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铁皮石斛STR家族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徐可  王涛  张毓 《生物资源》2020,42(1):43-48
兰科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等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杓兰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杓兰属植物人工繁殖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主要集中于种子的非共生萌发等方面。本文对濒危兰科杓兰属植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其种子非共生萌发研究从种子成熟度、预处理和有机添加物的作用、培养基的配置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目标杓兰种类的非共生萌发试验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将有助于温带/高山兰科植物保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3.
摘要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重塑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治疗,每次0.5~1.0 g,每天1次,连用14 d。观察组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剂量1 g/(kg?d),每天1次,连用2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重塑指标和心肌损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itrogen 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telopeptide,ICTP)、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GFβ1、PINP、MMP2、ICTP、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TGFβ1、PINP、MMP2、ICT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脑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MDA、CK-MB、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DA、CK-MB、BNP和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抑制心肌重塑、减轻心肌损伤,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4.
155.
目的设计一套在体实时监测针刺针体受力情况和同步观察针刺前后脉象的系统。方法利用设计的针刺测力仪及脉象仪采集针刺时针体受力的力学信号及人体脉象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把脉象的信号与针刺信号相对应运用软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针刺前后脉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结论利用脉象仪和针刺测力仪能够观察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将为针刺选穴,配穴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6.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致死率可高达100%的猪烈性传染病。ASF的传播方式复杂多样,目前无商品化疫苗可用,仅能依靠检疫结合扑杀进行防控,严重威胁全球养猪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阻碍ASF疫苗研发的主要因素是ASFV的基因型众多、结构复杂,以及对ASFV致病和免疫逃逸机制的认识不足。本文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层面多角度综述ASF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和免疫逃逸机制,以期揭开ASF这个"杀手"的神秘面纱,为ASFV的致病机制研究和ASF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受林火干扰和采伐等因素的影响,大兴安岭原始林逐渐退化为次生林。本研究选择天然白桦纯林(先锋阶段)、天然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过渡阶段)和天然兴安落叶松纯林(顶极阶段)3种典型林分,各设置固定样地16块,采用种群年龄和树高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动态指数及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量化分析共优势种(白桦、兴安落叶松)和乔木树种全体的变化规律,为天然兴安落叶松林的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阶段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的幼龄数目均较多,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潜力,随着演替的进行,各龄级白桦株数逐渐减少,兴安落叶松株数逐渐增多。乔木树种全体和白桦在过渡阶段、兴安落叶松在先锋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升高,存活曲线为Deevey-Ⅰ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前期平稳,中期增长,后期衰退;在其他阶段死亡率呈小幅度波动,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衰退、后期稳定的特点。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在3个演替阶段均为增长型,其中先锋阶段白桦、顶极阶段兴安落叶松和乔木树种全体对环境的敏感指数最小。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各阶段共优势种和乔木树种全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会增长。在森林演替过程中,需加强对幼苗幼树的保护,对盖度大的林分进行疏伐,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以确保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8.
本研究旨在探讨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条件和愈伤组织中总黄酮、淫羊藿苷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淫羊藿苷含量。结果显示,以幼叶为外植体,培养基为N6+2, 4-D 3 mg/L+6-BA 1 mg/L+NAA 0.5 mg/L,在黑暗或弱光(1 000 Lx)和(21±1)℃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分别达5.24%和0.564%,与叶中含量无显著差异。初步建立了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高产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组培苗生产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mi R-483-3p对CD44表达的调控作用及采用脂质体载药系统递送mi R-483-3p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作用。方法:通过mi R-483-3p靶基因的数据库发现CD44可能是mi R-483-3p的靶基因之一,从结构上及功能上进行验证。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耐药的NSCLC模型中,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耐药模型及敏感模型中CD44的表达。在HCC827GR移植瘤模型中,采用脂质体-鱼精蛋白-DNA (liposome-polycation-DNA, LPD)载药系统递送mi R-483-3p进行治疗,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D44是mi R-483-3p的靶基因之一,且CD44在EGFR-TKI耐药模型中异常高表达(P0.05)。脂质体载药系统LPD-mi RNA-DSPE-PEG符合静脉给药要求,Size为66.93±21 nm,Zeta potential为8.7±2 m V,PDI (Polydispersity Index)为0.1,递送mi R-483-3p后能够抑制HCC827GR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CD44为mi R-483-3p的靶基因之一,在耐药模型中高表达,脂质体载药系统给予mi R-483-3p能够抑制EGFR-TKI耐药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0.
铁吸收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r,Fur)是多种微生物菌体内调控铁的一种蛋白质,它编码一个铁感应器以及转录调控因子,可以根据细胞内Fe2+的浓度,氧化应激以及毒性来调控铁载体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Fur不仅调节与铁相关的物质代谢,也与其他的物质代谢有着紧密的联系。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Fur的结构与功能,阐述了Fur在生物冶金、农业、医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以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