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石榴枯萎病和甘薯黑斑病的甘薯长喙壳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等基本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培养条件下,石榴枯萎病菌生长速度均快于甘薯黑斑病菌,其菌落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甘薯葡萄糖培养基(SPDA)上生长速率最快。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比12h光暗交替、光照处理显著增大。二者最适生长温度皆为25℃,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6℃,而甘薯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3℃。二者菌丝在pH4-1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或52℃处理5min,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8℃处理10min或50℃处理5min。二者在完全培养液中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速率随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2.
在进行海南叶生地衣研究中,发现并描述了一个新种,即海南肠盘衣Enterographa hainanensis。新种隶属于肠盘衣属,染料衣科,斑衣目,子囊菌门。文中提供了拉丁文特征提要,中文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3.
王跷玲 《生命世界》2009,(12):80-82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994.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播疾病,正常人群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对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孕妇等人可产生严重的危害。以HCMVAD169病毒株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了编码pp150蛋白片段的UL32基因和编码MDBP蛋白片段的UL57基因,目的基因转化入pMD18-T克隆载体后再经酶切与表达载体pET-11a连接构建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重组大肠杆菌经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p150/MDBP。经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量约为27kD,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7.45%,Westernblot鉴定为阳性,ELISA及蛋白芯片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初步应用表明其对血清IgG及IgM的检出率与全抗原相比一致,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转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时间序列过程中,转基因741杨对目标害虫鳞翅目食叶害虫表现出持续的抗性,其数量明显减少,高抗和中抗741杨之间差异不大.研究表明,转基因741杨对目标昆虫和非目的植食性害虫存在负效应,而对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组成和发生无明显负作用.因而在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和途径上宜采取与对照741杨不同的措施,抗性株系应以生态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比麦-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高55.21%。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9.40%。油-稻秸秆还田双免耕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23%,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35%;麦-稻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比麦-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39%,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81%;稻草覆盖还田后油菜田的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11.66%,小麦田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32.63%。  相似文献   
997.
The respiration metabolismand excretion of marinebivalves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1—6].Themetabolic rate of bivalves is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variables,includingtemperature,body size,oxygen ten-sion,food concentration,reproductive state,activitylevel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The excreted metabolites ofbivalves include ammonia,urea,uric acid and others,with ammonia comprising70%of the total excretion.Solenaia oleivorais a proper freshwater bivalve in China.For the consumer it has the follo...  相似文献   
998.
Phosphorus is an essential and oftenlimiting nutrientin both marine andfreshwater ecosystems,yetits oversup-plyis of concern in many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role ineutrophication[1].Phosphorus enters rivers from diffusecatchment sources(particularly agriculture)and point(effluent)sources.However,river systems have an im-portant internal capacity to remove or release phosphorusfrom/to the water column and to trans-form phosphorusbetween organic,inorganic,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forms.River bed…  相似文献   
999.
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9科359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353属802种。含5属以上的科15科,单、寡种属共330属,这些科、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型40科,北温带分布型24科,分别占总科数的44.94%和26.97%。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256属,占总属数的82.05%,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种居首位,尤以华北成分占优势,其中华北落叶松、黄刺玫、油松等为该区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科、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特有种分别为7属、325种。  相似文献   
1000.
紫茎泽兰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紫茎泽兰叶片为材料,用改进的CTAB法,在提取液中加入2%PVP40(V/V)、0.4%BME(V/V),提取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OD260/OD280在1.7~1.9之间,蛋白质、多酚类、多糖、RNA等去除较彻底,适于AFLP分析。通过对紫茎泽兰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中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银染指纹图谱,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