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a和黏附分子si CAM-1在嗜肺军团菌(LP)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LP感染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法,对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a和黏附分子si CAM-1的表达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TNF-a和黏附分子si CAM-1表达在急性期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感染患者血清中的TNF-a和黏附分子si CAM-1表达的检测,能为临床了解病情发展,制定科学预后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对预后判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铁尾矿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北省迂安市马兰庄镇铁尾矿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铁尾矿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数量上,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较少;在表层0~2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人工林〉自然恢复〉新尾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尾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之间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有所不同。自然恢复和人工林恢复均能够增加尾矿库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人工林的恢复效果高于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53.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了喀斯特山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运用16S rRNA特异性探针,结合DAPI全细胞染色和样品稀释,FISH技术准确、高效地原位检测出土壤剖面中SRB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土壤剖面各层均有SRB检出,最低为(0.8±0.4)×107个/g,最高为(6.2±1.3)×107个/g,平均为(2.7±1.2)×107个/g.FISH能同时对土壤中的SRB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研究环境中SRB时空分布的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肾茶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和化合物鉴定,为探索肾茶药理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硅胶柱层析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s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肾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DEPT)和二维核磁共振谱(HSQC,HMBC)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肾茶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甲酯(1)、原儿茶醛(2)、原儿茶酸(3)、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4)、3,4一二甲氧基乙酸甲酯(5)、2,5-二羟基苯甲醛(6)、苯甲酸(7)、咖啡酸(8)、迷迭香酸(9)。结论:肾茶正丁醇部位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醛、芳香酸及其衍生物,除分离得到之前献报告的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外,还首次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1,4,5,6),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该化合物核磁数据进行了归属;化合物1、4、5均为首次从肾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5.
采用容器栽培方法研究了添加外源乙酸和EDTA对铜尾矿矿砂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ex Steud.]幼苗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及部分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 mmol· L-1乙酸,幼苗各部分的干质量以及耐性指数与对照差异较小;Cu、Cd、Pb、K和Na含量或显著低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添加2.0 mmol·L-1乙酸,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干质量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33.7%和58.5%,耐性指数也最大,达到1.07;幼苗各部分的Cu、Cd和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b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N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添加0.5 mmol·L-1EDTA,幼苗各部分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耐性指数较对照减小19%;各部分的Cd、K和Na含量及地下部分的Cu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地上部分的Cu含量以及各部分的Pb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添加2.0 mmol·L-1EDTA,幼苗各部分的干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耐性指数较对照减小21%;各部分的Pb、K、Na 含量和地上部分Cu含量以及地下部分C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地上部分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地下部分C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浓度乙酸能促进铜尾矿矿砂中芦苇生长和Pb积累;添加高浓度EDTA能显著抑制芦苇根系生长,对金属元素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能够促进Cu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以及地下部分对Cd和Pb的积累.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3例射频消融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射频术中消融时间、阻抗和温度;术后6个月64层CT左房-肺静脉重建随访,统计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依据肺静脉数量计算的肺静脉狭窄率为3.4%,按照患者数量计算的肺静脉狭窄率为7.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50例手术较其后病例的OR为2.167,95%CI=I.038-9.857,P=0.046,消融时间在总消融时间均数之上的患者比在均数之下者OR为2.856,95%CI=1.352-6.043,P=0.021。结论:初始50例手术和消融时间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3例射频消融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射频术中消融时间、阻抗和温度;术后6个月64层CT左房-肺静脉重建随访,统计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依据肺静脉数量计算的肺静脉狭窄率为3.4%,按照患者数量计算的肺静脉狭窄率为7.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50例手术较其后病例的OR为2.167,95%CI=1.038~9.857,P=0.046,消融时间在总消融时间均数之上的患者比在均数之下者OR为2.856,95%CI=1.352~6.043,P=0.021。结论:初始50例手术和消融时间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8.
八种水果中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苹果、石榴、橄榄、芒果、香蕉、菠萝、葡萄和龙眼的壳、肉及核中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以70%丙酮(v/v)为提取溶剂,室温下超声波辅助浸提样品后得到提取液。采用普鲁士兰(Prussian blue)法测定了提取液中多酚和单宁的含量,利用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提取液中多酚和单宁的含量均与其抗氧化性成正相关关系;石榴、橄榄、芒果、葡萄和龙眼等水果的壳与核有望成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59.
基于宏组学方法认识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测序技术飞速发展,测序成本明显下降,形成了涵盖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的宏组学技术,推动了对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及潜在基因功能方面的深入研究。最近随着整合的宏组学技术的提出及应用,全面系统分析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代谢功能已成为可能,这将成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新趋势。本文综述了宏组学在研究海洋湖泊、深海热泉、人体肠道、牛瘤胃生境、森林土壤与堆肥生境等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功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三碘甲腺原氨酸(T3)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然后配置含不同浓度(10-7mol/L、10-8mol/L、10-9mol/L)T3的培养基,与大鼠成骨细胞共培养4d,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成骨细胞ALP活性。结果:T3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随T3浓度的增高,成骨细胞表达ALP活性增强(P<0.05)。结论:10-7mol/L~10-9mol/L浓度的T3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