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非人灵长类物种中,全雄群是其社会结构中常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涉及到非人灵长类全雄群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物种全雄群内个体组成、个体间关系及全雄群与繁殖群的关系,以揭示全雄群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旨在对非人灵长类全雄群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2.
围垦滩涂湿地旱生耐盐植物的入侵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崇明东滩1998年围垦湿地为例,基于彩红外航片的景观格局分析以及样地群落调查,分析了湿地人工排水后,旱生耐盐植物在湿地原生芦苇群落中的入侵和影响.结果表明:以碱菀为建群种的旱生耐盐植物群落在围垦湿地区从东北向西南扩散,速度达143 m·a-1,原生芦苇斑块迅速收缩、破碎,缀块密度指数和形状指数分别增长22.7倍和1.3倍;2006和2007年两个生长季后群落中碱菀生物量高达2783.8 g·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98%,重要值达88%;芦苇生物量和重要值则分别下降98%和83%.表明侵入过程与地下0~20 cm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度密切相关.应深入研究旱生耐盐植物的侵入机制,探讨合理、动态的湿地排水管理策略,以便控制旱生耐盐植物群落的迅速入侵.  相似文献   
93.
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BF)、针阔混交林(MF)、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FF)、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SF)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林(CF)的碳贮量、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1)在5种森林生态系统中, 土壤碳含量和碳贮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降低, 且与土壤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地被物碳贮量分别为SF(23.97±1.77)>FF(21.35±3.64)>MF(11.78±1.21)>CF(9.09±0.91) >BF(8.16±1.34) 103kgC·hm-2, 对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贡献率差异不显著, 约占3%~4%; 3)乔木层对植物碳贮量贡献最多, 根系碳贮量占植物碳贮量的比例在13%~19%之间; 4)SF和FF的碳贮存以植物为主, MF、BF和CF的碳贮存则以土壤为主; 5)整个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依次为SF(729.92±43.49)>FF(618.86±53.97)>MF(353.88±21.76)>BF(247.79± 17.15)>CF(244.52±18.70) 103 kgC·hm-2, 差异显著, 对应的短期碳固定能力则依次为2.97、3.80、5.15、3.33和4.84 103 kgC·hm-2·a-1。在没有破坏性干扰前提下, 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是大气中碳沉降的潜在碳汇。合适的树种及其搭配比例、造林模式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是促进该区域植被快速恢复和增加碳贮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三带喙库蚊体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猪场蚊虫是否能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方法】采集发生PRRS疫情的3个养猪场蚊虫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病毒核酸,取阳性蚊虫样本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进行病毒的鉴定。【结果】 养猪场内的蚊虫主要有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其中三带喙库蚊占86.76%;以PRRS病毒N基因引物进行扩增,三带喙库蚊样本呈现阳性反应,而其他蚊种均为阴性。在蚊虫接种的Marc-145细胞中可见细胞融合和空泡形成等细胞病变效应;用抗PRRS病毒N蛋白抗体和羊抗猪IgG(H+L)-FIT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感染细胞呈现黄绿色荧光;以NSP2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发现库蚊源病毒与相应猪场猪源病毒中相应基因的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猪舍优势蚊种,并能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95.
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养分归还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3个密度(D1、D2、D3)的缺苞箭竹,研究了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缺苞箭竹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93.2、1135.7和1458.5kg.hm-2,C归还量分别为370.7、516.2和671.5kg.hm-2,5种主要养分归还量分别为16.3、22.9和29.3kg.hm-2,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养分年归还量中均以Ca最高(占总量的48%~58%),P和Mg最低(3%~5%),总体排序为Ca>N>K>Mg、P.除高密度(D3)缺苞箭竹在8月有一个凋落与养分归还小峰外,10月生长季末是各密度缺苞箭竹凋落及养分归还高峰期.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叶N和K的再分配能力无显著差异,P的再分配能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强,Ca、Mg则显著积累.缺苞箭竹P的养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表明P可能是缺苞箭竹生长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不同月份、不同密度下川西亚高山丘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ET)、大气CO2浓度升高(EC)及其复合作用(ETC)的响应.结果表明:ET处理下,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6、9和10月份达到显著水平(P〈0.05);EC处理下,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各月份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高密度根际土壤(HR)〉低密度根际土壤(LR)〉高密度非根际土壤(HN)〉低密度非根际土壤(LN);不同月份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对ETC和遮荫(CS)处理的响应不同,其响应动态与季节变化、植物密度以及蔗糖酶在土壤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凋落物及其生物元素含量的动态,比较了凋落物与新鲜叶中生物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元素在缺苞箭竹体内的潜在内转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凋落物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中C、N、P、K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减小,但Ca、Mg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和新鲜叶中的C含量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物的N、P、K含量表现为在5、6、7月依次升高,7月以后逐渐下降的格局,且凋落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新鲜叶;凋落叶的Ca含量明显高于新鲜叶,但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叶的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低,而新鲜叶中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高。缺苞箭竹密度对生物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内转移率表现为K>N>P,且P的内转移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缺苞箭竹密度对K、N的内转移能力影响较小;C在缺苞箭竹植株体内的内转移现象不明显;Ca在凋落物中的积累率随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Mg元素的积累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越来越高,而内转移率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98.
螺旋藻富集和转化硒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是开发有机硒的合理途径。硒有机化生物载体有酵母、大蒜、螺旋藻、蜜蜂等。螺旋藻富集和转化硒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就藻种的选择、培养条件的优化、硒添加浓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
两种螺旋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硒胁迫和生物有机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极大螺旋藻(S.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硒胁迫处理,分别从接种后第1d至第5d开始添加硒,并不断增加硒含量,至第7d使硒的累计添加量为1000mg·L-1,形成5种不同硒胁迫(硒胁迫Ⅰ~Ⅴ),观察各种硒胁迫下螺旋藻的生物量及对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胁迫Ⅰ~Ⅳ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硒胁迫Ⅴ对螺旋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藻体含硒总量和螺旋藻对无机硒的有机化率按硒胁迫Ⅰ~Ⅴ依次增加。首次提出硒胁迫强度概念,并用此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0.
水螅标本或装片的制作,通常要用0.1%氯丁醇(chloretone)麻醉,使其自然放松,再行固定。而克罗雷吞药物,广大农村中学很难买到。根据克罗雷吞制造过程,它是在氢氧化钾作用下,不加温冷态混合三氯甲烷及丙酮制成。克罗雷吞分子式为(CH_3)_2c·OH·CCl_3。三氯甲烷分子量为119,丙酮分子量为58。我们用7.6ml(12克)三氯甲烷与8ml(6克)丙酮混和,再加60毫克氢氧化钾混和制备。应用时在10ml清水中加入三滴上述混合液的澄清液,将水螅及附着水草一小片放在器皿中,加上盖,水螅会自然放松,待麻醉后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