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7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219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拌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4种啮齿动物: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14%和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夏季最低。结果表明,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生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32.
王祖望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1,21(3):161-173
1 历史的回顾我国是一个拥有独特而多种多样兽类资源的国家 ,据统计和记载 ,我国兽类有 14目 5 2科 2 2 0属 5 0 0余种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有种[1 ] 。因此 ,我国兽类学研究历来为世人所瞩目。我国兽类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2 0年代 ,迄今已有 80年的历史 ,但是在解放前 ,我国兽类分类和区系的调查研究 ,大多由外国学者零星开展的 ,大量的标本收藏在国外博物馆 ,有关中国兽类的分类和分布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亦多在国外进行。解放初期 ,除了古兽类学尚有一定的基础外 ,现生兽类学研究 ,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1 ,2 ] 。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 ,…  相似文献   
933.
因特网上的Web服务器是生物学家的主要网络资源[1] ,就目前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能力而言 ,不同的基因组序列项目产生的大量序列 ,仍是生物计算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如何从生物数据的海量中获取蛋白质序列最有价值的信息 ?首要条件是访问由几个生物计算中心如NCBI、EBI、EMBL、SIB和IN FOBIOGEN研究开发的最新序列和结构数据库 (例 :EMBL、GenBank、Swiss Prot、ProteinDataBank)。网络蛋白质序列分析 (NetworkProteinSequenceAnalysis,NPS …  相似文献   
934.
将人Leptin表达质粒pBV220-OB转化E.coliJM109,经热诱导获得了目的蛋白的表达。经SDS-PAGE鉴定分析,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通过包涵体分离,Sephacryl S200HR凝胶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Hypersil C18柱反相色谱纯化,获得纯度在95%以上,内毒素含量小于10EU/mg的高纯度的重组人Leptin。Western-blot鉴定表明,纯化表达产物能和抗Leptin抗体特异性结合;蛋白质N端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和预期的序列一致。纯化产物经复性处理,其分子中Cys96和Cys146形成二硫键。体内活性检测显示,纯化和复性的rh-Leptin明显抑制BALB/c小鼠的进食和体重增长,提示其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35.
采用较小立地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及与水曲柳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传统尺度立地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外,该尺度立地内部微立地间亦存在较大的变化,一些指标如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和土壤渗透系数等在微立地间的变化甚至超出立地间的变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使得不同微立地间水曲柳生长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立地内不同微立地间林木生长差异明显高于不同立地间的差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受到局部地段微立地的影响.微立地的研究对进一步实现适地适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6.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937.
无籽枸杞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健  王锦秀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446-450,T001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与化学诱变相结合及幼胚培养等育种手段,初步选育出优良三倍体株系99-3。99-3三倍体株系与目前生产中最优栽培品种宁杞1号(二培体)相比,总糖含量高37.59%,多糖含量高20.00%,氨基酸含量高9.50%,千粒果重高8.60%,且含籽数降低58.70%,饱籽数降低88.80%,第一年产量略高于宁杞1号。通过上述指标综合评定,三倍体枸杞99-3是一个理想的枸杞深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938.
野外用剥落法采集落叶松(Larixgmelini)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分析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落叶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全P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根际土有效P却明显高于非根际土.12年生时根际土有效P增加12.6%,40年生时增加23.4%,表明落叶松根际对土壤中的P具有活化作用.落叶松根际土无机P各组分与非根际土亦有差异,表现出根际土OP低于非根际土,AlP、FeP、CaP和NH4ClP则高于非根际土的趋势.落叶松根际土的pH低于非根际土,但落叶松根际并未发生明显酸化.落叶松根际有效P与pH变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9.
土壤测试表明供试土壤已富P.大田试验结果表明,P肥投入提高了土壤树脂P和田面水总P水平,且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施P后的20d内,有机无机配施P肥对土壤有效P的贡献大于单施化肥P.在施P第7d时,有机无机配施P的田面水总P水平是单施化肥P的3.4倍,是施P量2倍的处理Ⅲ的2.8倍.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其田表水P素流失潜能较单施化肥大.经33d后,P肥结构对田面水P素的影响不明显.两次水稻季节性排水而导致的P素净流失负荷和P素表观流失率变幅分别为-0.038~0.076kg·hm-2和0.034~0.100%.从减少水稻田排水P素流失角度考虑,可以认为,施P或土层被搅动后1周内是控制P素流失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40.
研究了溶液培养条件下Cd、Zn及其复合对小麦幼苗吸收Ca、Fe、Mn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Zn、Cd的吸收随溶液中Cd2+、Zn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d、Zn同时存在时与其单独作用时幼苗对它们的吸收不同,Zn影响幼苗对Cd的吸收,Cd对Zn的吸收起抑制作用.Ca、Mn的吸收随溶液中Cd2+、Zn2+浓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Cd单独处理组和Zn单独处理组中Fe的吸收随Cd2+、Zn2+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在Zn+Cd处理组中,Fe的吸收则呈下降趋势,其效应方式还与作物具体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