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海藻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兰  肖冬光 《生物技术》2003,13(3):30-32
对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生产海藻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糖蜜完全可以提供酵母菌体生长和海藻糖合成所需的碳源,以28g鲜酵母/L的接种量,流加培养14d(其中培养11h后调pH至5.0,加入1.5%NaCl,升温至39℃继续培养3h),可使海藻糖的产量达9.4g/L。  相似文献   
22.
工业污水对多刺裸腹溞心率、体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业污水的急性毒性试验,统计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死亡个数,用概率单位法得出污水对多刺裸腹溞24 h、48 h的半致死剂量(LC50)分别为17.68%和14.56%,污水属于极毒性。通过半致死剂量设定对照组和5个浓度组(1%、2%、4%、8%、16%),测定污水对多刺裸腹溞的心率、体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水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心率和体长均先升高后降低,SOD、CAT和GST 3种酶活性总体呈现“低促高抑”的变化趋势,当污水浓度为1%时,SOD活性的变化大于CAT和GST,故SOD酶是机体抵制外界不良环境中重要的酶,为水质监测提供更为敏感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笔者参加教学竞赛的过程和体会,探讨教学竞赛在提升高学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高学历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竞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中,达到锻炼自己和展示自我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对推动学校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以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人工营造的湿地松、木麻黄、尾巨桉、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年龄(新叶、老叶)叶片、表层土壤(0~10cm)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 C、δ~(15)N),研究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值与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氮饱和程度的相互关系,以揭示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氮饱和程度和碳氮循环速率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1)滨海沙地不同树种叶片δ~(13) C变化范围为-31.682‰~-29.323‰,其δ~(13) C大小为:湿地松肯氏相思木麻黄纹荚相思尾巨桉,除尾巨桉外各树种δ~(13) C均表现为新叶老叶;各树种叶片δ~(15)N变化范围为-5.548‰~-2.167‰,其δ~(15)N大小为:肯氏相思纹荚相思木麻黄湿地松尾巨桉,且各树种均表现为新叶老叶。(2)不同树种表层土壤δ~(15)N变化范围为-4.675‰~-2.975‰,表层土壤δ~(15)N大小为:纹荚相思肯氏相思木麻黄尾巨桉湿地松,但不同树种表层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3)滨海沙地湿地松、木麻黄、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叶龄增加均呈显著递减趋势;不同树种新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39.09~76.57μmol·mol~(-1),其大小依次为:湿地松肯氏相思木麻黄纹荚相思尾巨桉;老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38.56~62.59μmol·mol~(-1),其大小依次为:湿地松木麻黄肯氏相思尾巨桉纹荚相思。(4)不同树种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与其新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林分水分利用效率主要体现在新叶的水分利用效率上,同时林分水分利用效率受林分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介绍一种肉质植物的标本压制法许多肉质植物(如仙人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完全无水或被压在标本吸水纸中时,仍能生存数月。用常规法压制肉质植物,往往会使植物变色、皱缩,难获得完美标本。用乙醇法处理肉质植物的茎解决以上问题,效果较好。首先取下花进行压制...  相似文献   
26.
草原栖息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绪言 我们对行为进化的认识是通过比较两个栖息环境完全相反而形态相似、相互关联的鼠兔种而得到提高的。这里,我们提出了青藏高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社会行为的第一手详尽资料,然后用该种的社会行为与已作过深入研究的北美鼠兔(O.Princeps)加以比较。这两种鼠兔在许多方面都是进行比较研究的理想对象:它们的形态特征相似,然而栖息地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7.
C型凝集素是一类可以和糖类结合的蛋白质, 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其中, 经典C型凝集素依赖Ca2+对糖类进行识别。Ca2+可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 参与多种信息传递。而重金属镉可导致细胞钙稳态失调, 干扰细胞内与Ca2+相关的信息传递。研究旨在探明镉胁迫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 ShLec21和ShLec23两种C型凝集素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RACE方法, 克隆了ShLec21和ShLec23, 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研究了ShLec21和ShLec23的组织表达模式和镉联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后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模式。结果显示: ShLec21 cDNA全长863 bp, 编码152个氨基酸残基; ShLec23 cDNA全长681 bp, 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ShLec21和ShLec23分别聚类为无脊椎动物的两个分支。ShLec21和ShLec23在血淋巴、鳃、肝胰腺、肠道、肌肉、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广泛, 但二者均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在胁迫条件下, 单独镉胁迫对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无显著影响; 在单独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 肝胰腺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与极显著(P<0.01)下调, 血淋巴中ShLec23表达量显著(P<0.05)下调; 而在镉胁迫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ShLec21和ShLec23表达量在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研究结果表明, 河南华溪蟹ShLec21和ShLec23在响应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镉胁迫所上调。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从中华鳖脾脏、肝脏、肠道构建的SMARTer cDNA文库中克隆中华鳖白细胞介素21(IL-21)基因的cDNA。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克隆中华鳖IL-21基因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学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中华鳖IL-21 cDNA长874 bp,其编码产物包含135个氨基酸残基,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三级结构包括信号肽和IL-15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鸟类首先聚类,其次为哺乳类。以人IL-21为模型,构建了中华鳖IL-21的3D结构模型。结论:从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我们所获序列为中华鳖IL-21 cDNA,为深入研究中华鳖IL-21及相关通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三唑酮对玉米弯孢病菌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唑酮(triadimenfon)属于麦角甾醇类生物合成抑制剂(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EBI),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明确其对玉米弯孢菌发育的影响可为该杀菌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的结果表明,玉米率孢菌经三唑酮处理后,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菌丝分枝增多,且不观则地肿大和缢缩,出现许多瘤状突起,处理菌丝明显畸形。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可引起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特别是菌丝顶端细胞壁增厚尤为明显:菌丝细胞隔膜发育受阴而表现畸形;菌丝细胞外有大量电子染色深的外渗物质。细胞化学标记定位结果表明,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的含量在药剂处理后发生很大变化,其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对照菌丝,表明病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论文对弯孢菌受三唑酮影响后胞壁成份变化与其它真菌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多孔板-MTF比色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真菌抑制活性的步骤为:在多孔板的每孔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5孢子/mL的供试真菌孢子悬液90μL,不同浓度的药液10 μL.25℃暗培养48 h,然后每孔中加入8mg/mL的MTT溶液10μL,继续培养10 h后,离心去上清,加入DMS0 150 μL,振荡30 min,离心后上清液在510nm测定吸光值.采用上述条件测定了白屈菜红碱对稻瘟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MIC值分别为80和1.5μg/mL,IC50值分别为21.99和0.78 μg/mL;Diepoxinζ对稻瘟病菌的MIC和IC50值分别为200和96.21 μg/mL.多孔板-MTT比色法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植物和微生物抗真菌活性成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