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70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压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的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其共同特点是活性氧的利用度增加,即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系统中,活性氧在控制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张力和心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在炎症、肥大、增殖、凋亡、迁移、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均参与了高血压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虽然,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但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支持氧化应激在人群中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内皮受到刺激后血管舒张反应下降,众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其是介导高血压血管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之一,且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相关的内皮功能障碍是由氧化应激所致。本文主要就高血压中的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机制以及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2.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25例因为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途径分为经桡动脉治疗(n=211)和经股动脉(n=114)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特征、手术经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9.62%和80.70%(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以往PCI及CABG手术史及冠心病临床表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两组患者的慢性闭塞性病变病变数量、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率、术后TIMI血流、手术时间、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但经股动脉手术组较经桡动脉组术中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使用率更高(57.01%vs45.02%,P=0.039)。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更安全、有效,其IVUS的使用率低于经股动脉PCI治疗,但对于复杂慢性闭塞性病变病变术者可能更倾向于采用经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703.
为探明黑斑病对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Guanximiyou’)果皮细胞的侵染破坏特点及作用机理,人工接种柑橘叶点霉亚洲种(Phyllosticta citriasiana)后,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蜜柚真皮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到侵染后,真皮细胞的液泡膜首先发生褶皱、断裂,最终消失;叶绿体的淀粉粒消失、膜出现褶皱;质膜内陷、局部断裂;类囊体发生膨胀并解体;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基粒清晰可见,之后线粒体形态改变,双层膜消失,内部空胞化。未观察到细胞间隙及细胞内有菌丝分布,且细胞壁结构始终稳定。P.citriasiana危害蜜柚果皮细胞与毒素作用有关,侵染位点可能是细胞膜,信息通过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704.
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的染色体与其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亮  罗凤霞  牛立新  王贤  周涤 《植物研究》2006,26(6):699-702
对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红芯为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n=3x=3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组成为:R(2n)=3x= R(2n)=3x=12m(SAT)+3sm+3sm(SAT)+12st+3st(SAT)+3t,在第2、4、8、9、10、12染色体上有随体,其核型分类属于3B 型。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其试管苗和鳞片处理不同时间,均对诱导红芯百合染色体加倍有效,最高变异率达20%以上,部分变异苗为六倍体。  相似文献   
705.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文库,从中筛选抗TNF-αscFv并进行鉴定.利用重组人TNF-α(rhTNF-α)免疫小鼠,分别扩增小鼠VH和VL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以SfiⅠ/NotⅠ位点定向插入pCANTAB 5E噬菌粒载体,转化E.coli TG1,构建了库容为4.6×108的抗TNF-α单链抗体库.对抗体库进行3轮富集筛选后,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抗原特异性,取1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抗TNF-αscFv基因序列长774bp,编码258个氨基酸.将此阳性克隆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可溶性scFv的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scFv的分子量约为28kD.经亲和纯化后的scFv可与rhTNF-α结合,并可中和由rhTNF-α引起的L929细胞毒性.本文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了高亲和力的抗TNF-αscFv,为研制临床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06.
设计增温和放牧耦合试验研究增温和放牧对高寒植物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的影响,选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plinum)、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增温与放牧分别影响这4个物种气孔形态参数的不同方面:温度使4个物种气孔长度一致性地变小(P<005),放牧使气孔密度和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一致性地上升(P<0.05)。气孔密度对增温的响应趋势和气孔长度对放牧的响应趋势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气孔长度减小可能是对增温引起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气孔密度和潜在气孔导度指数上升反映出四种植物在本研究相应的放牧强度下存在补偿性生长的可能。  相似文献   
707.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708.
709.
细胞极性是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个特征。上皮细胞是构成表皮、腺体、气管和消化道等组织的一类特化细胞。上皮细胞通常沿顶端-基底端轴向发生极化,形成紧密连接、粘附连接等胞间结构,同时细胞膜、细胞骨架和中心体、内膜系统、细胞核等也发生不对称分布,使细胞能行使分泌、吸收和屏障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有许多分子参与上皮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其中最主要的是3个极性复合物,即Par-aPKC复合物,Scribble(Lg1-Dlg-Scrib)复合物和Crb(Crb-Pals-PATJ)复合物,三者共同配合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710.
尽管与已有十几年发展史的哺乳动物胚胎细胞克隆技术相比,其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仅有不到三年的时间;然而,鉴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供核效率等方面所具备的明显优势,其应用价值远高于胚胎细胞克隆技术。随着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基本机理的进一步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将在大量克隆优良种畜、扩大同基因型实验动物种群、培育转基因动物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