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71.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炭贮量和碳平衡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平衡通量,分析了它们的区域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是258.83t.hm^-2,基本趋势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是57.07t.hm^-2,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碳密度约是植被碳密度的3.4倍,其区域特点与植被碳密度呈相反趋势,随纬度升高而增加;凋落物层平均碳密度是8.21t.hm^-2,  相似文献   
672.
细胞极性是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个特征。上皮细胞是构成表皮、腺体、气管和消化道等组织的一类特化细胞。上皮细胞通常沿顶端-基底端轴向发生极化,形成紧密连接、粘附连接等胞间结构,同时细胞膜、细胞骨架和中心体、内膜系统、细胞核等也发生不对称分布,使细胞能行使分泌、吸收和屏障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有许多分子参与上皮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其中最主要的是3个极性复合物,即Par-aPKC复合物,Scribble(Lg1-Dlg-Scrib)复合物和Crb(Crb-Pals-PATJ)复合物,三者共同配合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67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小鼠大脑皮层干细胞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系统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n=9):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胰岛素组(DM+INS)。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Western-blot检测干细胞因子(SCF)、受体酪氮酸激酶(KIT)蛋白的表达,免疫双标显示SCF/KIT的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blot和免疫双标结果均显示糖尿病小鼠大脑皮层内的S(分泌型)-SCF、M(膜型)-SCF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应用胰岛素干预后可有效逆转此种变化趋势。结论:SCF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74.
环腺苷酸(cAMP)作为细胞内的重要第二信使之一,主要通过激活下游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进一步激活转录因子-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CREB),达到促进损伤轴突再生的作用.精氨酸酶Ⅰ主要是通过促进多胺的表达,从而克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达到促进轴突再生的效果.在脑缺血中,cAMP促进轴突再生的过程是否有精氨酸酶Ⅰ的参与及其与RhoA信号通路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ACO),采用Longa 5评分法对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分别检测缺血灶周边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RhoA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GAP-43的形态学检测,作为轴突再生的标志.通过尾静脉注射cAMP类似物db-cAMP增加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cAMP的浓度后发现:db-cAMP处理可明显降低MACO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且可促进GAP-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Rho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由此可见db-cAMP处理可促进脑缺血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且这一过程与抑制RhoA通路,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通过在db-cAMP的基础上给予精氨酸酶Ⅰ拮抗剂NOHA来降低精氨酸酶Ⅰ的活性发现:给予NOHA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这一变化趋势与Rho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相反. 因此可推断:精氨酸酶Ⅰ参与了db-cAMP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脑缺血后大鼠运动功能的过程,且与钝化RhoA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75.
为探讨蝽科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差异, 以及据此反映的属种间亲缘关系,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法对蝽科6属9种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形态特征、 行为及精子的形成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蝽科精巢细胞为交叉型减数分裂, “O”型交叉为其典型交叉减数分裂形式。各属种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行为相似, 但形态不同。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形态、 排列方式, 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 组成与核型以及精子形态等特征具有属种间差异性。蝽科精巢细胞中期Ⅰ染色体组平均相对长度都为12.5, 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组长度信息总量不变。基于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菜蝽属Eurydema、 麦蝽属Aelia、 珠蝽属Rubiconia和条蝽属Graphosoma亲缘关系密切, 而二星蝽属Stollia与果蝽属Carpocoris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76.
为了探讨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地被植物镉(Cd)毒害的缓解效应, 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mg·L -1)的外源GSH处理对50 mg·kg -1 Cd胁迫下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50 mg·kg -1 Cd显著抑制了石竹幼苗的生长。喷施外源GSH后, 一定浓度范围内(≤60 mg·L -1)的外源GSH可显著缓解石竹幼苗的Cd胁迫,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 抗坏血酸(AsA)和GSH含量以及生物量、株高、分蘖数都显著高于无外源GSH处理的石竹幼苗, 而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Cd含量、O2· -的产生速率以及H2O2的积累量则显著低于无外源GSH处理的石竹幼苗, 但随着外源GSH喷施浓度的增加, 缓解效应有下降的趋势。试验表明55-65 mg·L -1的外源GSH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7.
郁金香品种'阿波罗'(Apeldoorn)种球含水量分别为66.5%、64.4%和62.8%,贮藏于(2±0.5)℃下16~28周,16周内定期测定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球鲜重减少的速率趋小,周径增加的速率趋大;3种种球的呼吸速率均表现为0~8周急剧下降,8~16周回升;贮藏期间种球的淀粉含量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多,含水量为62.8%的种球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种植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含水量为62.8%的种球株高、花高、发芽率和开花率都高于其余种球.  相似文献   
678.
利用RT-PCR方法,从紫花苜蓿中扩增得到一个新的转录因子MsDREB1基因cDNA,克隆该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包含一个长65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含216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约为24.9kDa,等电点为6.11。蛋白质Blast数据显示,该多肽属于EREBP/AP2家族DNA结合蛋白的典型成员。进一步克隆了该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紫花苜蓿基因组中以2拷贝存在。  相似文献   
679.
唐古拉山地区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地层,较好地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在该区1:25万地质调查对雅西措组上段进行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要成分,地质时代为早-中渐新世.在此基础上划分了3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是以松科植物为主组成的针叶林植被,从早期到中期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和落叶阔叶树种增多;气候从凉爽湿润的南温带→半湿润偏干的北亚热带→偏干的南温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80.
利用RT-PCR、RACE技术克隆了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2) cDNA (GenBank 登录号EF583058), 用DNAMAN5.0、MEGA3.0进行了序列分析。克隆的Dd-ace-2 基因cDNA全长2425 bp, 包含一个2205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734个氨基酸。Dd-ac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动物寄生线虫胎生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viviparous)ace-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48.0%、42.7%和42.1%。在推导的73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中, 前面的701个氨基酸残基是成熟的乙酰胆碱酯酶序列, 其预测的分子量为79240.38 D。在一级结构中, 形成催化活性中心的3个氨基酸残基(Ser291, Glu442和His574)、胆碱结合位点Trp(177), 以及在亚基内形成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完全保守; 在电鳐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的催化功能域中存在14个保守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 其中10个在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中完全保守。与其它线虫和物种乙酰胆碱酯酶的聚类分析显示, 甘薯茎线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与其它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E-2同属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