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61.
金灰藓Pylaisiella polyantha(Hedw.)Grout孢子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组为含有Knop培养液的琼脂培养基质,对照组为无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质。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配子体发生进行了观察、描绘和照相。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孢子萌发所需时间相同,均为53.5h,萌发极相为1~4极。4d时,实验组萌发率为85.4%,对照组为54.1%;20d时,开始形成配子体芽原基;40d时,形成具假根、茎、叶的配子体,并形成两性器官。并对配子体发生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62.
肿瘤热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肿瘤热疗后宿主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宿主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被激活。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对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杀伤肿瘤的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3.
以一株分离自甘肃天水传统酿造浆水中的产香酵母——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Y16为供试菌株,经高密度发酵后,采用Plackets-Burman试验、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其直投式增香酵母冻干菌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高密度增殖培养后,酵母Y16细胞浓度可达9.2×1010 CFU/mL;收集Y16发酵液的最佳离心条件:Y16发酵液经1 600 g离心10 min,离心沉降活细胞率为95.5%;冻干保护剂最佳组合配方:11%脱脂奶粉,9%蔗糖,12%海藻糖,在该条件下,冻干菌剂中酵母存活率为91.54%。经上述工艺制备的增香发酵剂保存3个月仍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此外,浆水模拟发酵试验的结果表明,浆水风味优良。研究结果为浆水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增香发酵剂来源。  相似文献   
664.
应用流感病毒通用引物[4]和H5N1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型特异性引物,成功的扩增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93/2004株(简称A/D/SD/04)的全基因序列(包括5′和3′端的非编码区序列)。A/D/SD/04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与18株网上公布的禽流感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4株鸭源H5N1的5~7个基因具99%以上的同源性;与14株H5N1有至少一个以上内部基因同源性在95%以上。与H9亚型AIV代表株A/Quail/Hongkong/G1/97(简称G1株)和A/Chicken/Beijing/1/94(简称BJ94)比较,除了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NS)与G1株的同源性为95.3%外,其余基因均在36.6%~92.1%之间。说明A/D/SD/04没有H9N2基因的直接整合,是H5N1毒株在自然界的重组株。推导的HA氨基酸序列分析,A/D/SD/04 的血凝素(Heamgglutinin,HA)裂解位点与比较的16株AIV的序列一致,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PQRERRRKKR/G),第226位氨基酸是对禽类和哺乳细胞均具有亲嗜性的蛋氨酸(Met)。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在第48位氨基酸(颈部)后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但非结构蛋白(NS)没有在79~84氨基酸发生缺失。碱性聚合酶2(PB2)的627位氨基酸是亲禽类细胞的谷氨酸(Glu, E)。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A/D/SD/04对小鼠的致病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其可能是一株对鸡高度致病,并逐渐获得对哺乳动物致病能力的中间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665.
为了探讨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地被植物镉(Cd)毒害的缓解效应, 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mg·L -1)的外源GSH处理对50 mg·kg -1 Cd胁迫下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50 mg·kg -1 Cd显著抑制了石竹幼苗的生长。喷施外源GSH后, 一定浓度范围内(≤60 mg·L -1)的外源GSH可显著缓解石竹幼苗的Cd胁迫,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 抗坏血酸(AsA)和GSH含量以及生物量、株高、分蘖数都显著高于无外源GSH处理的石竹幼苗, 而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Cd含量、O2· -的产生速率以及H2O2的积累量则显著低于无外源GSH处理的石竹幼苗, 但随着外源GSH喷施浓度的增加, 缓解效应有下降的趋势。试验表明55-65 mg·L -1的外源GSH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66.
为探讨蝽科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差异, 以及据此反映的属种间亲缘关系,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法对蝽科6属9种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形态特征、 行为及精子的形成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蝽科精巢细胞为交叉型减数分裂, “O”型交叉为其典型交叉减数分裂形式。各属种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行为相似, 但形态不同。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形态、 排列方式, 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 组成与核型以及精子形态等特征具有属种间差异性。蝽科精巢细胞中期Ⅰ染色体组平均相对长度都为12.5, 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组长度信息总量不变。基于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菜蝽属Eurydema、 麦蝽属Aelia、 珠蝽属Rubiconia和条蝽属Graphosoma亲缘关系密切, 而二星蝽属Stollia与果蝽属Carpocoris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67.
几种替代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的毒力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熏蒸法和浸渍法测定了4种土壤熏蒸杀线剂和6种非熏蒸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的毒力,在此基础上以各药剂的致死中浓度剂量处理线虫,设置不同时间处理,观察了药剂对线虫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熏蒸杀线剂棉隆、1,3-二氯丙烯、威百亩、氯化苦对甘薯茎线虫的LC50依次为0.49、0.89、0.91、3.60 mg·L-1,非熏蒸杀线剂甲维盐、阿维菌素、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丁硫克百威对甘薯茎线虫的LC50依次为31.2、48.1、224.3、288.4、632.3、823.9 mg·L-1.致死中浓度处理线虫后,各药剂校正死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有不同幅度升高,棉隆、1,3-二氯丙烯、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对线虫有较高的持续抑制效果,处理48 h脱离药剂处理后校正死亡率没有降低,而传统杀线剂品种灭线磷和涕灭威处理均出现线虫明显复苏的现象.表明棉隆、1,3-二氯丙烯、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可以替代传统杀线剂应用于甘薯茎线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668.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一种沙生根寄生濒危药用植物。利用光镜和电镜手段, 采用人工培养和诱导等方法详细观察并研究了肉苁蓉寄生生长过程中种子萌发、吸器产生以及植物体形态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 (1)人工可以诱导肉苁蓉的种子萌发。肉苁蓉种胚具有明显的极性, 珠孔端细胞小于合点端, 珠孔端细胞分化、生长并产生白色的类胚根状结构。(2)有些化学物质可以诱导初生吸器的产生。用2, 6二甲氧基-对苯醌培养肉苁蓉24-26小时后, 其先端膨大并产生突起, 形成类似根毛状的结构, 即初生吸器。(3) 肉苁蓉属于主动寄生植物, 其在初生吸器与寄主幼根黏连后产生次生吸器。肉苁蓉与寄主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共培养, 其初生吸器主动与寄主幼根(0.1 mm左右)黏连, 穿过寄主根表皮和皮层后与维管束连通形成次生吸器, 肉苁蓉植物体分化、发育的基本组织形成。被寄生后的寄主根横向发育加快, 同时肉苁蓉植物体开始分化和发育。(4)肉苁蓉可以寄生在寄主幼根(0.1 mm左右)的任意部位。  相似文献   
669.
吴朝阳    牛铮 《植物学报》2008,25(6):714-721
高光谱植被指数以其特有的精细光谱特征, 能够获得非常细微的植被生理状况和环境胁迫差异, 因而使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 尤其是在叶绿素浓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反演上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 现有的植被指数往往和这2个参数呈非线性关系, 且只对某一区间的数值敏感, 无法适用于其它植被覆盖程度的研究。为了寻找合适的波段位置以改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浓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线性关系, 去除饱和区域, 进而提高这2个参数的实际估算精度, 该文选取了叶绿素浓度和叶面积指数, 以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和SAIL为基础, 模拟了这2个参数变化对3类高光谱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优化的简单比值指数(MSR)和优化的叶绿素吸收率指数(MCARI))的影响。叶绿素浓度变化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对这3类植被指数而言, 750 nm 和705 nm 的叶片反射率更适合实际的叶绿素浓度反演。以750 nm 和705 nm代替 800 nm/700 nm 和670 nm成功地提高了3类植被指数与叶绿素浓度的线性相关程度, 其中MCARI705 和叶绿素浓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叶面积指数变化敏感性分析同样显示, 以750 nm 和705 nm 组成的植被指数能够获取更可靠的叶面积指数信息, 尤其对于高植被覆盖区域。其中MCARI705 能较好地降低随叶面积指数变化的饱和程度, 相比其它植被指数, 当叶面积指数大于8时, MCARI705 才出现明显的饱和。由于冠层的尺度效应, 波段位置的选择对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线性关系的改善不及对叶绿素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670.
峨眉山蕺菜属药用植物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