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花粉管通道法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应用此方法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遗传转化中所涉及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比较了该方法较其它常用的转化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2.
等压微孔过滤法是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手段。以往关于红细胞悬浮液等压微孔过滤的理论模型 ,没有考虑对过滤有显著影响并蕴含重要信息的滤膜堵塞现象 ,而且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考虑滤膜堵塞的前提下 ,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 ,能够从等压微孔过滤的实验结果方便地算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τ和堵孔红细胞比例ε两个直观的变形性参数。分析了以往模型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纠正 ,得出了与新模型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3.
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统一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红细胞悬浮液过滤前后压积不变的合理假设下,并考虑到微孔滤膜堵塞现象,建立了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统一理论模型-流导模型。该模型利用滤膜相对流导C与悬浮液滤过体积V之间的线性关系表达实验结果。利用这一模型,从微孔过滤实验得到了分别反映平均变形性和堵塞信息的两个微观参数;红细胞平均相对过孔阻力β和导致滤膜堵塞的红细胞比例ε。流导模型对各种不同的过滤方法给予统一的描述,对现有的过滤方法或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74.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od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Spotoptera exigua MNPV-Z)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业已被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证明了SeMNPV-Z的sod基因产物确有SOD活性,其活力单位约为291.19U/ mL培养液.DNA测序结果表明SeMNPV-Z的sod基因编码151个氨基酸,与人的sod1基因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50%,与LdNPV、HaSNPV、HcNPV、AcNPV和BmNPV的sod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64%、63%、63%、65%、63%.  相似文献   
175.

公立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愈来愈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创新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共识。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应用Snell模型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类,并科学提出公立医院人才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76.
海南岛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描述了海南岛昌江县石碌地区昌江组首次发现的牙形刺Palmatolepis gracilis gracilis Bransonet Me-hl,P.gracilis sigmoidalis Ziegler,Polygnathus ansatus Ziegleret Klapper,Polynodosus germanus(UlrichetBassler),Neopolygnathus dentatus(Druce)等和白沙县金波地区南好组第二段的Siphonodella levis(Ni),Polygnathus cf. inornatus Branson等,共8属20种,并据此将含化石地层分别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和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指出以往认为是中泥盆统吉维特阶带化石Polygnathus ansatus Ziegleret Klapper与法门期牙形刺化石共同出现于昌江组并非构造混杂所致,但并不排除可能是化石再沉积作用的原因。同意将Polynodosus属从Polygnathus属中分离出来,在我国首次采用Polynodosus。  相似文献   
177.
顾永征  李学珍  牛长缨 《生态学报》2010,30(24):6828-6834
神农宫扁角菌蚊是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洞穴昆虫新种,在洞穴内1a发生1代,幼虫期长达8-10个月。以神农宫扁角菌蚊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幼虫种群在洞穴中的空间分布、季节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采用了扩散系数(C值)法、K值法、平均拥挤度法、Iwao M*=α+βX回归模型分析法四种方法研究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神农宫扁角菌蚊幼虫种群在洞穴中呈现典型的空间聚集分布。幼虫数量季节变化动态表现为春季幼虫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夏季5-6月份幼虫数量降到最低,蛹期、成虫期短,秋季幼虫开始孵化,幼虫数量持续上升。根据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理论得出,神农宫扁角菌蚊幼虫数量与洞穴相对湿度、水流pH呈高度相关,而与洞穴温度、渗水pH呈低度相关,表明洞穴相对湿度、水流pH是影响幼虫种群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8.
为了在蛋白质水平揭示小麦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小麦经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以及对应正常可育系所构建的等生理差异系为试材,应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首先分离出供试材料小花的完整叶绿体,制备蛋白样品后采用固相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完整叶绿体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银染,得到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 2DE软件分析识别出约150个较为清晰的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鉴定出的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别是:PAP-fibrillin、ATRABB1A、底物同源结构域蛋白/Rho GAP结构域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R2R3-MYB转录因子及1个假定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暗示,这些蛋白直接参与了花药内激素调节、蛋白质转运、蛋白质互作、活性氧积累及花药的发育,表明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其败育机理可能就与这些生理代谢过程的变异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9.
该研究构建了由黄瓜素基因5′端310bp启动子序列驱动β-葡萄糖醛酸酶(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PZP-CGN,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PZP-CGN导入甜瓜,并采用荧光法定量测定转基因植株中GUS活性。结果显示,gus基因在果实中高表达,而在根、茎、叶等组织中表达活性很低,表明黄瓜素基因上游310bp启动子具有指导外源基因在果实中高效特异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0.
于2011年7月对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了每周1次的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OI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时间变化;参照采样期间自然水温的波动范围(28—32℃)和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汀棠湖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的丰富程度,选择了在28℃和32℃等2个温度以及1.0×106、3.0×106和5.0×106个细胞/m L等3个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轮虫姊妹种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包括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59条序列共定义了38个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将38个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2支系间的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3.9%—15.6%,2支系应为2个姊妹种(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姊妹种T1的相对丰度由第1采集批次向第3采集批次快速降低,至第4采集批次时从水体中消失;与此相反,姊妹种T2的相对丰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但8月初从水体中消失。姊妹种T1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姊妹种T2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随着采集批次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较低(20个/L)的种复合体密度下,两姊妹种之间不会因为食物或空间资源等产生竞争;两姊妹种在种群内禀增长率等主要适合度参数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它们能够共存于汀棠湖水体中的另一主要原因。而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在7月29日和8月5日依次从水体中消失则与它们在1周前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显著降低(P0.05)有关。消失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在于姊妹种T1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5),而姊妹种T2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