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黑河中游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吉军  王雅  江颂 《生态学报》2019,39(15):5404-5413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我国生态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则是保障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评估了区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及其退耕还林增量;利用最小数据法耦合机会成本和服务增量,推导退耕还林补偿曲线;通过政策目标设定3种情景,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补偿标准、退耕比例和范围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增量。结果表明:①退耕还林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三种生态系统服增量分别为8.87 mm/m~2、105.67 kg/m~2和43.16 g/m~2;②如不实施生态补偿,仅有1.42%的耕地愿意实施退耕还林;当补偿标准达到4381.35元/hm~2时,可实现5.17%耕地退耕,且全部属于高度适宜和适宜还林的耕地;而当补偿金额达到7500元/hm~2时,可实现退耕比例13.98%,且多数属于宜林的地块;当补偿标准为2803.06元/hm~2时,退耕比例仅为2.55%,但全部适宜林地生长;③最小数据法可求得理论上相对高效和经济的补偿标准,目前实施的7500元/hm~2的政策标准在合理的补偿范围内。研究结果为完善黑河中游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2.
我国饲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草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饲用植物资源,不仅有利于缓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饲草、饲料紧缺的现状,有助于破解"人畜争粮"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草食畜牧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达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的目的。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并对饲用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同时,针对饲用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分析其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从饲用植物自身特性、石漠化地区地质地貌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识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指出综合开发利用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有利于促进石漠化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双歧杆菌,本研究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到5株菌株:AR499,AR667,AR668,AR669和AR610。通过16S r DNA测序分别鉴定为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和黏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R499耐酸性较好,菌株AR610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AR499的自动聚集能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都较高。实验表明,菌株AR499可作为一株耐受性和黏附性能较好的益生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应用于优良双歧杆菌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4.
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包括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甚至精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ESC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效率受到包括生长因子、激素和体细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体外形成的是雌性配子还是雄性配子与ESC是XX型还是XY型没有必然联系。简要综述了小鼠生殖细胞在体内外的分化发育、性别决定和增殖等,并总结和展望了ESC向生殖细胞分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对经逐代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Jackson’בBB52’)F4代‘JB185’株系及其亲本幼苗以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0.53 MPa)PEG-6000、NaCl、钠盐(无Cl-)和氯盐(无Na )溶液处理6d。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的提高,3种遗传材料幼苗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除‘BB52’和‘JB185’在NaCl 50mmol/L处理时显著上升外,其余处理呈下降趋势,‘JB185’变化介于两亲本之间。(2)不同离子胁迫下,它们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较对照多表现增加趋势,其中‘BB52’和‘JB185’在钠盐(无Cl-)处理下的变化明显大于氯盐(无Na )处理。叶片中游离态和束缚态Put、Spd和Spm含量都较对照明显提高,但‘BB52’和‘JB185’在钠盐(无Cl-)处理下游离态(Spd Spm)/Put比值和束缚态多胺总量为3种盐处理中最低。表明‘JB185’与野生大豆‘BB52’种群一样对Na 敏感而对Cl-表现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996.
玛咖醇提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小鼠碳粒廓清、植物血凝素(PH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以及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测定等实验,研究南美植物玛咖的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玛咖醇提物显著提高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促进血清溶血素生成,并增加抗体生成细胞的产生,而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影响。因此,玛咖醇提取物可提高正常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997.
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在石蜡切片组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问世以来,以其安全、高效和良好的处理效果等优点,深受病理学、解剖学、动物实验和组织胚胎等技术人员的青睐。我科自2002年使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处理组织以来,组织的处理效果明显改观,石蜡切片质量显著提高,现将应用经验简介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1·1标本组织来源于我院手术的活检标本。1·2仪器和设备樱花VIP-E150型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为日本原装进口,附带不锈钢脱水篮1只,可容150个包埋盒;塑料包埋盒为国产。1·3试剂冰乙酸,甲醛原液,95%乙醇,无水乙醇,二甲苯,石蜡(58-60℃)均为国产试剂。AAF固定…  相似文献   
998.
全球氮沉降持续增加导致的氮沉降量上升,已成为森林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生态因子。为探讨氮沉降增加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的影响,对长期人工添加无机氮(NH4NO3)和未添加无机氮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处理(CK:0kg·N·hm^-2·a^-1)和无机氮处理(IN:10kg·N·hm^-2·a^-1),每个处理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连续8年添加无机氮的情况下,β-1,4-糖苷酶(BG)、酸性磷酸酶(AP)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上升(5.56%、8.66%和0.61%);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多酚氧化酶(POX)活性下降(10.71%、3.85%和12.30%)。与之相对应的土壤碳、氮和磷元素含量也有变化(0.80%、12.66%和-2.25%)。因此,在氮沉降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土壤酶活性变化,能更好的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性,理解生物地球物质循环机理并预测未来土壤碳库变化。  相似文献   
999.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操作简单易行,无需引入外源基因,生物安全性高。但怎样快速筛选获得不含外源转化元件的基因编辑后代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创造性的将拟南芥种皮特异性启动子At2S3与荧光筛选标记基因mCherry组装进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CRISPR载体pHDE中,以拟南芥as1为靶基因,构建一种通过荧光标记筛选、实现转化后代中Cas9 Free的基因高效编辑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的带有筛选标记的CRISPR载体与设计相符,外源插入片段正确。挑选转化后种皮上带有红色荧光标记的阳性种子培育得到T1代植株,经PCR验证,成功获得as1定点敲除的纯合突变植株,纯合子比率达到40%;挑选T1代纯合突变上不带荧光的种子,培育得到的T2代植株中,PCR检测不到Cas9片段,实现了编辑后代的Cas9 Free。本研究构建的一种带有可视化筛选标记的基因高效编辑体系,成功实现编辑后代中无外源插入的Cas9等转化元件,生物安全性高,为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在植物遗传资源改良中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番茄在不同时间下受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危害(DTF)、机械损伤(MW)、茉莉酸(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外源诱导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诱导处理24 h和36 h时,番茄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虫害处理36 h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明显;在48 h时除水杨酸甲酯处理外,番茄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β-1,3葡聚糖酶(PR-2)活性在虫害、机械损伤和茉莉酸处理24 h和36 h后均升高,其中虫害处理的PR-2活性最高。各种处理均能诱导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的延长持续升高。所有处理24 h时的番茄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均被激发。各种处理均能导致植株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升高,但不同处理诱导的LOX活性升高的时间不同。结果表明,番茄能通过改变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对不同诱导处理作出生理应激反应,但反应程度与诱导方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