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小鼠白血病细胞系L1210为对象,探讨了抗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或Har)对细胞内着丝粒蛋白含量及着丝粒蛋白CenP基因表达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显示,随HT作用时间延长,L1210细胞着丝粒荧光斑点减弱;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用的抗着丝粒抗血清(ACA 血清)能够识别8种不同分子量的着丝粒蛋白:140、80、70、56、37、34、32和17kD。受HT作用,细胞中这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在L1210细胞中识别17、80 and l40kD蛋白质的ACA抗体也分别与分子量相当的已知为CenpA、CenpB和CenpC的3种蛋白发生交叉反应。Northern和Dot blot显示,HT的抑制作用使细胞中CenpB mRNA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细胞下降。结果表明,HT可(通过抑制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中某些着丝粒蛋白的含量;HT对细胞的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CenpB等着丝粒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 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 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 和 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 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和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唾液酸合成酶neuB基因敲除突变株。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neuB基因在1株转化重组体中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 表明neuB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鉴定显示, 突变体与强毒株在菌落形态、溶血活性以及染色特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电镜检查发现突变体表面结构组分与强毒株有显著差异, 荚膜明显变薄, 质地更加紧密; 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 突变体毒力显著减弱。研究结果提示菌体荚膜中的唾液酸对于猪链球菌2型侵袭和致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制备野生越橘花青素的粗提物,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得到花青素样品,其得率为0.72%.用香草醛法测得其总黄烷醇含量为95%.采用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2 %甲酸水溶液(A)和2 %甲酸/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对花青素组分进行洗脱,将其主要洗脱峰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M+H](m/z)检测其聚合度.结果表明,我国野生越橘花青素的提取物被展开成8个主要的洗脱峰,以峰面积计算,主要洗脱峰总含量达85%.经质谱分析,判断为2个单体,3个二聚体,1个三聚体,2个四聚体.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低聚体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组成情况,对于开展其后续的结构、功能、质量检测以及生产开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6.
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对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与动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 6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9科44属;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是以翻白叶树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外貌终年常绿;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为13.72,Shannon-Wiener指数为1.15,Simpson指数为0.875,均匀度指数为0.34,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3) 与其他5个不同类型地区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澳门翻白叶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5个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7.
江西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我国特有鸟类.本文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3个种群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1142 bp的序列,分析其序列变异和种群遗传多样性.30个样本共发现16个变异位点和10种单倍型,其中hapl广泛分布,占所分析样本的23.33%,是其祖先单倍型.3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5和0.00243.青原区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遗传分化显著,基因交流受限制.受隔离影响,青原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在系统发生树上,10种单倍型形成两支,井冈山种群和永新县种群聚在一起,与其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8.
潘景芝  刘福杰  朱鹤  王琦  李玉 《菌物研究》2009,7(3):142-147
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基物进行了黏菌的湿室培养,共获得5目7科17属42种黏菌,其中柄罐无丝菌(Licea operculata)、钉形钙皮菌(Didymium davus)和长轴绒泡菌(Physarum puniceum)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9.
粤北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28对籼粳特异性SSR引物对174个粤北普通野生稻个体进行分析.28对引物均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变异数和基因型数分别为10.6和28.粤北普通野生稻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0.768 1),除了能扩增出典型的籼、粳特异基因,还能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基因.遗传一致度聚类分析表明粤北普通野生稻存在初步籼粳分化;2份(1.15%)材料偏籼,172份(98.85%)材料偏粳,群体以偏粳为主.基因组水平上整个粤北群体没有发现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30.
王棋文  常翠芳  谷宁宁  潘翠云  徐存拴 《遗传》2015,37(11):1116-1124
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在肝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受到急、慢性损伤时,残肝细胞将会被激活进入细胞周期进行细胞增殖,以补偿丢失的肝组织和恢复肝功能。文章阐述了各种类型损伤之后的肝再生与自噬的关系。在物理性、酒精、食源性等因素引起的肝损伤中,肝脏通过启动自噬来促进肝再生;在化学性损伤的肝再生模型中,自噬在其中的作用仍然有争议;在病毒感染之后的肝再生中,一些嗜肝病毒(如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等)反而利用自噬来促进病毒颗粒复制,抑制肝再生。对自噬和肝再生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再生过程,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