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2)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82.
目的:调查中国0~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招募0~3月龄婴儿及其母亲459对为调查对象,在婴儿6~8、12~14、18~20、24~26月龄随访。通过问卷调查0~6月龄纯母乳喂养、7~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3月龄内、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4.4%和14.1%,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1.6%和55.6%;12~14、18~20、24~26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9.1%、32.2%、19.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报母乳充足(OR=3.155,95%CI:1.146~8.687)和自然分娩(OR=0.486,95%CI:0.239~0.986)是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促进因素,奶瓶喂养是不利因素(OR=0.486,95%CI:0.239~0.986)。自报母乳充足是12~14月龄(OR=2.144,95%CI:1.311~3.507)和18~20月龄(OR=0.596,95%CI:1.041~3.163)继续母乳喂养有利因素。奶瓶喂养(OR=0.405,95%CI:0.214~0.766)和健康食物禁忌(OR=0.447,95%CI:0.229~0.870)是24~26月龄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城市婴幼儿0~24月龄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加不断降低,尤其12月龄后明显减少;母亲剖宫产、母乳分泌不足、健康食物禁忌和奶瓶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应作为母乳喂养促进重点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583.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进行样方调查,运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紫纹兜兰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纹兜兰龄级以幼龄为主,幼龄阶段占整个种群的54.7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_(pi)为0.33、V_(pi)'为0.07,均大于0,紫纹兜兰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该种群目前属于稳定型种群。累计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上升,生存率函数下降,死亡密度函数波动较大。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种群整体数量随时间的增加,成年植株逐渐增加,幼苗减少。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6.94%和3.29%,种子没有胚乳而营养不足,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育成幼苗,主要靠分蘖植株繁殖,因此对紫纹兜兰幼苗的保护很关键。  相似文献   
584.
目的:探讨保肺膏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沈阳市第二中医院四家医院住院治疗的48例Ⅲ-Ⅳ期NSCLC经一线化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带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药维持化疗,观察组在维持化疗基础上应用保肺膏治疗,治疗后每2个月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RECIST标准进行病灶疗效评价,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KPS评分、体重、中医症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2、4、6、8、10、12、14个月的DCR率稍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总改善率为91.67%,体重变化总改善率为9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66.67%,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5.83%,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的细胞计数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的细胞计数虽较治疗前稍有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和腹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肺膏能够较好地控制NSCLC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免疫力,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85.
干旱是影响荒漠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以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华北驼绒藜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0、100、200、300和400 g·L-1 PEG6000)下,种子大小及苞片有无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地上部的生长。100和200 g·L-1 PEG6000处理显著增加了幼苗根长,而300和400 g·L-1 PEG6000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根长。与无苞片相比,有苞片使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12%,发芽指数显著降低50.5%,幼苗的地上部长度显著增加20.8%,幼苗根长显著增加6.3%。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但与小种子相比,大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3%,幼苗的地上部长度显著增加20.5%,幼苗根长显著增加33.0%。在干旱条件下,苞片能延缓种子的萌发速度,种子大小能影响后代的存活几率,二者共同影响华北驼绒藜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6.
【目的】为了明确解毒酶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防治药剂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测定了绿盲蝽3龄若虫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活力随温度变化的"钟形"曲线,以及在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钟形"曲线的影响。【结果】在供试温度10~40℃范围内,绿盲蝽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在25℃时活力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不同温度下,4种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影响测定结果来看,谷胱甘肽-S-转移酶受杀虫剂诱导影响,可能参与了负温度效应杀虫剂溴虫腈的代谢,其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可能参与了吡虫啉和辛硫磷的部分代谢,而正温度效应杀虫剂氟铃脲在低温时毒力较低,可能与其诱导该酶在低温时活力升高相关。在15℃左右的低温时,绿盲蝽体内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易受氟铃脲和溴虫腈诱导而活力增加,而在20~35℃,这两种酶活力不易受杀虫剂诱导,且辛硫磷、溴虫腈和吡虫啉可对绿盲蝽体内两种酶活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可明显受到温度影响,而在杀虫剂诱导条件下,其可对绿盲蝽防治药剂的温度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87.
利用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银溶胶与尿液的吸收谱,采用拉曼光谱测量系统检测并研究分析了尿液加入银胶前后的拉曼光谱.基于表面增强技术,尿液的拉曼光谱信号得到显著增强,尿液中微弱的尿酸SERS信号被成功检测.文中对尿液的拉曼峰进行了谱峰归属,并分析了晨尿与夜尿的SERS谱.对晨尿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88.
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对出苗和成株生长的影响以及吡虫啉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以有效成份420g/100kg种子的剂量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再施药防治;在剂型的选择上,以高含量的拌种剂为宜,低含量的其他剂型则存在安全隐患;70%吡虫啉拌种剂拌种防治麦蚜,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出苗、成株期生长没有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该方法,在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89.
沼泽红假单胞菌2-8具有亚硝酸盐还原能力, 根据不同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2-8菌株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类型进行鉴定, 发现该菌株的亚硝酸盐还原酶为Cu型亚硝酸盐还原酶。从2-8菌株基因组中克隆出编码该Cu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nirK), 该基因由1 154个碱基对组成, 在GenBank数据库的登录号为GU332847, 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TIE和CGA009) 的nirK序列相似性为90%。互联网数据库及生物信  相似文献   
590.
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持久抗性品种可以通过聚合不同类型的抗病基因而获得.利用中国10个地区的稻瘟病群体对日本鉴别品种(爱知旭)所持的抗病基因Pia进行了抗谱分析.该基因除了在江苏群体中表现为强效抗性之外,在其他群体中均表现为弱效抗性.利用爱知旭/Kasalath的F2作图群体,通过重组体筛选、精细定位以及共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