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试验以一品红“旗帜”和“福星”两个品种的茎段和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建立一品红再生系统的因素。筛选出一品红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72.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中国东部八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三个支系,支系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4.2%-25.3%,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三个隐种组成的种复合体,在广州、儋州和芜湖采样点均具有隐种共存现象。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隐种III内各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也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的片段化、有限的基因流以及在冰期瓶颈后拓殖种群的快速增长阻碍了有效基因流,加速了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巢式支系分析显示部分巢支具有一定的系统地理格局,而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指数和地理距离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新仙女木事件(YD Event)可能对我国萼花臂尾轮虫隐种的分布和地理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在YD时期,三个萼花臂尾轮虫隐种可能退缩并共存于南岭以南地区的多个残遗种避难所,而此后的休眠卵长距离拓殖并伴随后期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是形成当前地理格局的主要原因。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可能与大陆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73.
 根据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研究了5个主要演替阶段红树植物群落优势种地上部分的7种元素 (N、P、K、Ca、Mg、Na、Cl)含量、群落元素积累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大小为:N、P、K均为花果>叶>枝>皮>干,Ca为皮>枝、叶>花果>干,Mg为花果>叶>皮>枝>干, Na、Cl为叶、花果>皮>枝>干;2)同一器官中各元素含量均以Cl、Na最多, 其次是N、Ca、K, 然后是Mg, 最少是P;3)随着进展演替, 红树植物群落优势种的N、P、K含量呈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4.
在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基础上运用多元分析方法作再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集中概括男女各56个地区,城乡青少年群体劳累尔指数发育曲线上的主要差异;再利用Q聚类分析,将这些样本按不同发育特点归纳成若干类;利用多项式拟合方程,绘制各类劳累尔指数发育曲线,为不同地区制订营养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背景】某些假交替单胞菌可分泌几丁质酶,在降解利用几丁质为水产动物提供营养、免疫、抗病等方面有着重要潜力。【目的】克隆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C923的一个几丁质酶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并对重组几丁质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从菌株C923测序的基因组中注释到一个几丁质酶家族基因PpchiC,设计引物克隆该基因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载体进行异源表达并从温度、时间与诱导剂浓度进行表达优化;对表达蛋白进行最适温度与pH等酶学性质研究,同时比较了重组菌破碎后上清与沉淀及纯化的酶蛋白对几丁质的降解效应。【结果】基因PpchiC长1350bp,编码450个氨基酸,PpchiC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8.76kDa,等电点为4.78,不稳定系数为29.08。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一个类型Ⅲ几丁质结合域和一个糖苷水解酶18家族(glycosyl hydrolase 18,GH18)的催化域;PpchiC蛋白含有GH18家族几丁质酶的保守催化基序DxxDxDxE、YxR和[E/D]xx[V/I]。16℃、0.25mmol/L IPTG、诱导12h为其最优化表达条件,PpchiC在50℃、pH8.0时表现出最大酶活性;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时,PpchiC的Km值为2.58mg/mL、Vmax值为5.04mg/(mL·min)。降解结果表明,菌体的沉淀与上清及从上清中纯化的酶蛋白均有着较好的几丁质降解效应。【结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C923基因PpchiC编码GH18家族的几丁质酶,能被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且降解几丁质效应明显,这为PpchiC及菌株C923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我们对安徽省芜湖市境内5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调查, 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评价了各湖泊的营养水平, 分析了其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TLIC之间的关系。经鉴定, 5个湖泊中共采集到轮虫79种, 隶属18科31属;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出现的轮虫种类数有明显的差异(P<0.01)。除龙窝湖外, 其余4个湖泊中的轮虫种类数与TLI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4, P<0.05)。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显著地提高了轮虫总密度和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 降低了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77.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利用人工半合成饲料批量饲养甜菜夜蛾从 2 8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中 ,筛选出一种有利于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人工饲料。经大批量连续饲养表明 ,该饲料具有饲养效率高、产卵量多和历期短等特点。其中孵化率为 85 %、幼虫存活率 93.3%、幼虫历期 9.5± 2 .1d、化蛹率 92 .6 %、雌蛹重 1 2 1 .2± 1 4.3mg、雄蛹重1 0 8.6± 1 0 .9mg、羽化率 1 0 0 %、产卵量 1 45 2 .2粒 /雌、成虫期 (寿命 ) :雌 1 2 .2± 2 .3d、雄 1 1 .0± 2 .8d。经多年连续批量饲养 ,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饲养技术 ,平均每人每月饲养幼虫达 1 0 - 1 2万条。…  相似文献   
78.
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水质的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年1—12月,对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有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1属。密度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前额犀轮虫(Rhinoglena frontalis)、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而生物量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多须伪前翼轮虫和暗小异尾轮虫。全年轮虫的总密度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及小型纤毛虫密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对全年轮虫总密度的影响最大,叶绿素a浓度对春、冬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小型纤毛虫密度对夏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而水温是影响秋季轮虫总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污染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Q值并结合水理化性质对治理后的镜湖水质所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经清淤、截流和换水等措施治理后,小湖区应偏属寡污-β中污至β中污型水体,大湖区属于β中污型水体;目前镜湖水体处于中营养后期—富营养化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79.
王发松  温铁龙  牛苗  李琳 《广西植物》2015,35(2):178-186
鼠尾草属是唇形科中最大的属,全球有近1 000种。我国是鼠尾草属东亚分布中心,有84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地区最多。鼠尾草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由于鼠尾草属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形态变异大,给该属鉴定和分类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在采集和调查过程中发现弧隔鼠尾草亚属和荔枝草亚属的很多种类在营养生长期仅通过叶片很难鉴定。表皮毛是植物叶片上最常见的附属物,其分布特性和形态特征常作为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对18种和1变型共19份鼠尾草属植物的叶片类型、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样式、气孔器类型和表皮毛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鼠尾草属的分类界定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这19份鼠尾草属植物叶表皮和表皮毛形态特征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多数为浅波状或波状,少数为平直或弓形。气孔器为无规则型和不等细胞型,其中无规则型最为常见。样品叶表皮毛分为4个类型,盾状腺毛、头状腺毛、短非腺毛和长非腺毛。该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本属鉴定和分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ASF)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研发ASFV快速诊断试剂是目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CP204L基因编码ASFV结构蛋白p30。本研究以克隆ASFV的CP204L基因为基础,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加入His标签,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a-CP204L。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经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6h,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筛选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IFA验证单抗的结合特异性。结果表明,重组的pET-28a-CP204L诱导后表达蛋白为30kD,以不可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蛋白利用His标签进行纯化,获得纯化蛋白2mg,单克隆抗体筛选获得5株IgG亚型的ASFV p30蛋白的单抗,且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本研究为发展ASFV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