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草原生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草原生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李镇清任继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70)TheModelsofSuitabilityDegreeofGraslandOrganismandtheirApplicatio...  相似文献   
52.
华东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研究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根据对华东稻麦轮作周期的N2 O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的连续观测结果 ,分析了N2 O排放时间变化以及施肥、灌溉、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速效N素含量对N2 O排放的影响 ,同时还比较分析了稻田N2 O和CH4排放 .研究结果表明 ,稻麦轮作周期内 ,水稻生长季的N2 O排放量仅占 30 % ,稻田持续淹水可比常规灌溉增加CH4排放量 2 6% ,减少N2 O排放量 1 1~ 2 6% .  相似文献   
53.
从患者皮损处皮屑及活检组织中分离出的暗纹节菱孢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Ellis菌株制成混悬菌液,用兔、豚鼠及小鼠(LACA)进行动物毒理实验。表皮直接涂抹法接种,四周后未见皮肤损害;划破表皮涂沫法及皮下注射法接种,两周后实验动物的皮肤都出现浸润性斑块、小给节、皮下脓肿及脱毛的症状,对照组动物正常。再用腹腔注射法接种,小鼠两周后死亡,病解所见,腹膜、肠系膜、腹壁及肝等处,均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脓肿;心、肺、肝、脾及肾均有病变。豚鼠两周后仍存活,当即处死解剖所见与小鼠病解改变相同。对实验动物皮损、腹膜、肠系膜、胃及肝等处的小脓肿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皮损及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浸润,由多种细胞构成的浸润性肉芽肿。在病理浸润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棱形及晶体形的棕色、红色孢子.其病理改变与患者皮损病理改变相一致,其不同点是实验动物有小脓肿,肉芽肿内可见多核巨噬细胞,而在病人皮损中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54.
55.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人B组轮状病毒WH—2vp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8%,与印度加尔各达分离株CAL—1达92%,而与动物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差别较大,如与IDIR(鼠)同源性仅为58%,与WD653(牛)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为63%,与ATI(牛)同源性为61%。对vp7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mRNA折叠形成多达18个发卡环状结构。VP7蛋白是24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4kDa,含有3个潜在的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酰化位点,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来看,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9%,与CAL—1达95%,而IDIR仅为51%,说明了WH—2和ADRV的起源相同。此研究对了解B组轮状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B组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固沙树种梭梭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不同水分梯度下梭梭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对梭梭的光合具有明显的影响。在1.4m、2.4m、3.4m地下水位下,梭梭的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量子效率随水位的降低而降低,光补偿点随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在滴灌供水时,梭梭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且灌水量越大,梭梭的光合速率越高;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粘土沙障固定沙丘退化梭梭的光合作用的强弱同其林地土壤水分的高低基本一致。7月,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梭梭光合作用均表现出午休现象,9月只有立地条件较差的梭梭发生光合午休,而且9月光合作用要强于7月,说明9月环境条件更有利于梭梭生长。  相似文献   
57.
马鞍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从高等真菌马鞍菌(Helvella elastica)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软脂酸(1)、麦角甾-5,22-二烯-3β-醇(2)、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尿嘧啶(4)、L-焦谷氨酸(5)和D-阿洛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马鞍菌子实体中获得.  相似文献   
58.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中亚热带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择4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EBF,500 m)、针叶林(CF,1200 m)、亚高山矮林(DF,1800 m)和高山草甸(AM,2100 m)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早春最大,夏季最小;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对应月份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效碳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凋落物输入量等因子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效碳含量、土壤湿度是调控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异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柘叶Cudrania tricuspidata饲养家蚕Bombyx mori易感染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机制,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分别以柘叶和桑叶Morus alba饲养家蚕后其消化液中抗病毒蛋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家蚕经柘叶饲养后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的强度无明显变化, 但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 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桑叶饲养蚕, 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421.71±202.60 U/L和19.67±8.17 U/mL, 桑叶饲养蚕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976.03±139.92 U/L和199.18±181.71 U/mL。这些结果说明, 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水平低与柘叶饲养蚕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本文研究从药用植物黄姜中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SWB8分泌的β-1,3-1,4-葡聚糖酶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利用液体发酵、凝胶渗透色谱(GPC)、十二烷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层析串联质谱(LC-MS/MS)等方法纯化和鉴定枯草芽孢杆菌株SWB8合成的β-1,3-1,4-葡聚糖酶;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聚糖酶抑制临床致病性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活性;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此葡聚糖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毒性。【结果】细菌性β-1,3-1,4-葡聚糖酶显示了广谱的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主要以细胞凋亡的方式选择性的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增殖,而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系MSC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首次报道β-1,3-1,4-葡聚糖酶的抗菌和抗肿瘤细胞的活性。内生枯草芽孢杆菌SWB8菌株有可能成为抗菌和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