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目的:探讨叶黄素持续补充对机体血浆叶黄素浓度、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叶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叶黄素组每天补充叶黄素20mg,连续补充20d,正常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补充。试验前及首次口服后的12、24、72、144、240、480、720h分别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浆。HPLC检测血浆叶黄素浓度,测定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Ox-LDL浓度。结果:叶黄素组血浆叶黄素浓度呈稳定上升趋势,GSH-Px及T-SOD活性呈持续性上升趋势,MDA含量呈持续性下降趋势。叶黄素组血浆叶黄素浓度在口服72、144、240、480h后分别升高59%、115%、164%、214%(P均<0.05),且女性血浆叶黄素浓度在口服240h后显著高于男性(P<0.05);血浆GSH-Px活性在补充20d后升高42%(P<0.05),MDA含量下降23%(P<0.05)。结论:每天补充叶黄素20mg,持续补充20d能有效提高机体血浆叶黄素浓度及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42.
湖北红豆杉属一栽培新变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江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cv.‘jingjiangensis’Y.J.Feicv.nov.〕是笔者于1996年在湖北荆州古城庭园观赏树种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etLévl.)ChengetL.K.Fu〕居群中发现的一栽培变种,并详细观察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保护扩繁这一新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图1 荆江红豆杉的雄球花Fig.1 ThemaleconefromT.chinensis(…  相似文献   
643.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为三倍以上,本文对于1949~1960、1961~1975、1976~1990三个阶段水稻育种工作中新的遗传资源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分析,强调指出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44.
本研究通过传代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系细胞,收集无血清条件培养液(mBMECCM),将其作多级串联超滤,获得分子量大于10、3~10、1~3、05~1kD和小于05kD超滤组分。进行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了它们的作用。mBMECCM和3~10kD组分对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生长未见明显影响,而分子量大于10kD和05~1kD组分促进CFUGM的增殖,分子量1~3kD和小于05kD组分则抑制CFUGM的增殖。这4种超滤组分对CFUGM生长的效应均有剂量依赖性。这些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分泌若干种活性成分,分别对CFUGM的生长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5.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保障,快速城镇化致使大型生态源地破碎化、岛屿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网络不仅能加强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完善生态功能,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确定京津冀生态源地,对研究区内的林地、湿地、草地,结合生态红线等进行区域叠加从而完成源地提取;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方法,考虑土地利用及高程影响因子,提取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廊道,分析统计廊道分布情况;结合重力模型与重要生态源地连通性筛选出京津冀重要生态廊道,叠加现有国道、河流构建生态网络,对重要生态节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源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为21.76%,林地、湿地、草地面积占总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82.78%,11.05%,6.17%;不同地貌区域生态源地类型不同,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湿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景观成本值平原区域高于草原和山区,北京、天津、石家庄城区及周边景观成本值最高;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提取廊道579条,其中张家口、承德区域生态网络较好,平原区域生态源地及生态节点缺失较为严重。最后,对北京、天津、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生态区域提出修复和保护意见,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供参考。此外,本研究对其他地区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6.
基于多边界改进的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角度出发,结合13个地市的行政边界、泰森多边形边界和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的最小累计阻力边界3种不同类型的界限,对传统基于行政边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改进,以估算出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13个地市对应的泰森多边形边界、生物多样性最小累计阻力边界和文化服务最小累计阻力边界与13个地市的行政边界相差较大;(2)京津冀城市群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544.81亿元,13个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别较大,空间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下降趋势;(3)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相比,北京市、石家庄市、承德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和邢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其中唐山市的增加量最大,超过56.50亿元,其他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天津市减少量最大,超过98亿元;(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相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稳定,因此估算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47.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1984、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斑块密度、蔓延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观权重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从而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地区6个时间节点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将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定义为综合高风险区,然后计算其重心转移轨迹,从而探究土地利用生态综合高风险区的空间转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1)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总体分布规律为城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加剧,非城市地区低于城市地区,且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综合高风险区变化各不相同: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和廊坊市的综合高风险区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邯郸市和邢台市的综合高风险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沧州市和衡水市几乎不变。(3)综合高风险区的重心转移方向基本分为三类:朝首都方向、朝东部海洋方向和自身发展方向,且重心转移方向与城市的规划、治理及发展方向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648.
本研究报道单肠目Rhabdocoela斯库台科Scutariellidae斯库台涡虫属Scutariella新种:中国斯库台涡虫,新种Scutariella sinensi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二支卵黄腺在背部两侧沿肠管分布,在近肠后部愈合,整体呈"U"型;(2)生殖孔位于肠前端腹侧;(3)咽腺丰富,位于咽肠交界处的两侧;(4)精巢、卵巢位于肠道前1/3腹侧。新种的18S rDNA和28S rDNA分子系统发生研究首次提供了切头类斯库台科的分子数据,确定切头亚目Temnocephalida的分类地位及该亚目与吸虫类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649.
探究供应外源氮对接种AM真菌的棉花植株的侵染率和氮磷转运的影响。本文以棉花为研究对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向根外菌丝额外供应不同外源氮,测AM真菌的侵染率、棉花植株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叶绿素含量、菌根精氨酸含量、地上部的氮磷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外源氮条件下,AM真菌对棉花植株的生物量无显著性影响;外源氮的供应均提高了AM真菌的侵染率和棉花植株地上部的氮含量,但硫酸铵和硝酸钾更能促进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提高宿主植物菌根精氨酸水平和地上部氮含量;除了尿素,其他氮源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棉花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其中,精氨酸最为显著。说明在AM共生系统中外源氮的供应对宿主植物生长无显著作用,但促进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并能提高宿主植物氮磷含量。  相似文献   
650.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工程学结合的新兴学科,通过人工将生物元器件组合成线路引入细胞,使细胞获得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做特定输出的新功能。近年来,针对疾病治疗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猛,基因线路的工程化特性使通过它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灵活的干预成为可能,在基因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精确干预的前提是综合多种输入信号并识别出特定种类的细胞,如特异性识别出癌细胞的溶瘤病毒。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细胞内多种调控网络的改变,从中提取出关键信号分子作为基因线路的输入至关重要。现综述哺乳动物细胞中对不同的信号输入进行感知的基因线路细胞分类器,为未来模块化整合信号输入、设计基因线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