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62.
63.
视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是神经生理学实验的最新发现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在认知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它在认知心理学上的解释、作用及意义有不同的评论.  相似文献   
64.
在前文提出模型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从熵分布、朝向选择及编码效率等方面总结了Gabor小波表达模型的特点,讨论了该模型对于视觉编码中的编码效率、基函数选择以及参数空间选择等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神经发放率的振荡和同步现象是视觉神经生理学的最新实验发现,也是Malsburg等人关于物体感知的时间相关性神经群理论的重要假设。本文在神经元群简化模型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了噪声对振荡的相关性和独立性的影响,取得与生物实验相似的结果;发现在具有时间结构的输入刺激下单个神经元群发放的锁频现象,进一步讨论了两个神经元群之间的同步现象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66.
线画图形质地辨认的一个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个能辨认线画质地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在IBM-PC机上对它进行了成功的模拟.该模型可与真实的视觉系统建立起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它是对视觉系统质地辨认过程的一个机器再现.另外,本文推广了原广义Gabor函数模型,得到了一个适合于描写网络层次视觉功能的单细胞感受野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67.
简单细胞方位选择性感受野组织形成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视皮层简单细胞方位选择性感受野形成的动态组织过程, 试图构建一个由侧膝体神经元和视皮层简单细胞组成的, 且遵从Hebbian学习规则的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该模型来考察简单细胞对自然图像刺激特征的编码过程和神经表达. 结果表明, 感受野的结构正反映了简单细胞的最优方位选择性, 它也是由非监督学习过程决定并自组织涌现的. 这还说明简单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是在层间细胞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动态自组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紫甘蓝色素的提取及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甘蓝中提取色素并研究色素的主要成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紫甘蓝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6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50、pH=1、提取时间60min;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紫甘蓝色素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甘蓝色素主要有七种组分,是矢车菊花青素的一系列糖苷及其酰化物。  相似文献   
69.
I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stereo vision,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has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constraints to solve the "correspondence problem". While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is valid in most cases, whether it is still valid in some particular stimulus configuration (such as Panum's limiting case) has been a problem of widespread debate for a long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we adopted the Panum's limiting case as its basic stimulus configuration, and delved into the phenomenon of binocular fusion from two distinct aspects: visual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dispa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anum's limiting case binocular fusion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rules governing regular binocular fusion as far as visual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disparity are concerned. This indicates that double fusion does not happen in Panum's limiting case and that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is still valid.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及B7-H1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逃逸的的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txg抗病毒治疗52周,分别于0、12、26、52周检测肝功能、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C表面HLA-DR、CD80、CD86、CD83、CDla、B7一H1水平。根据患者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应答组(A组)、非应答组(B组),10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la的表达均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应答组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la的表达高于非应答组65.3±6.2%VS44.2±5.5%,67.2±7.4%VS37.3±7.2%,68.4±3.6%VS42.5±7.3%,65.6±6.8%VS43.2±3.9%,49.4±9.5%VS37.5±7.9%,(P〈0.05)。应答组B7-H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非应答组B7-H1水平无明显变化12.73±3.8%VS25.24±2.9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功能,降低B7-H1表达,促进HBV-DNA的清除。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及B7-H1高表达是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