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C培养基系Leifson氏首创,于1935年应用于肠道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鉴别作用。但由于Leifson氏的配方剂量存在一定缺陷,制备手续繁杂,在数十年  相似文献   
32.
33.
广西海岛红树林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宁世江  邓泽龙  蒋运生   《广西植物》1995,15(2):139-145
广西海岛有红树林植物20种,分隶14科、19属;按生态外貌和优势种的原则,可划分为8个群系,11个群落.  相似文献   
34.
为阐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代表其干扰强度,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选择3个不同干扰强度的高原鼠兔栖息区,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高原鼠兔干扰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增加、盖度下降;(2)植物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其中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P<0.05);(4)通过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土壤化学因子(土壤全磷和全钾)的总效应和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与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5.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茉莉酸甲酯(MJ)对冷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和与抗冷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MJ(10^-3mol·L^-1)明显抑制冷胁迫下的水稻幼苗生长,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浓度低一些的MJ(10^-4、10^-5、10^-6、10^-7mol·L^-1)对冷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长和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以10~mol·L^-1MJ的效果为佳。10~mol·L^-1 MJ处理的叶中叶绿素降解程度小,可溶性糖、可溶性总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因而水稻幼苗的抗冷性提高。  相似文献   
36.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是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利用6种聚集指标对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lg0.2130+0.5639lgm,显示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随密度的升高而趋向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8.1177+0.1447m,显示该虫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λ<2,表明向日葵螟幼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向日葵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911.77/m-85.53,D=0.2时,n=227.94/m-21.38。采用m*-m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7.40n±4.54n,油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10.05n±2.29n。  相似文献   
37.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在川西米亚罗林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由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和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3个方面构成,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级别及其得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等级根据森林小班评价结果的加权得出。以川西林业局管辖的301林场和303林场为例进行了评价试用,结果表明:301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45.65%,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59,评价级别为二级(一般);303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64.80%,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63,评价级别为一级(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认为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真实状况,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探讨了本方法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研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8.
种子地理学:概念及其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种子地理学"的新概念,给出了定义,并归纳了种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阐述了种子地理学的科学问题和主要任务.种子地理学是在植物地理学、植物群落学和种子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种子从宏观至微观各种生物学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种子性状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趋势.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种子质量的地理学;2)种子化学成分的地理学;3)种子形态学性状的地理学;4)种子细胞学性状的地理学;5)种子生理学性状的地理学;6)种子遗传学性状的地理学;7)花和果实的地理学.开展种子地理学研究,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种子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
人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的变化与癌症等疾病相关。作为一种视觉检测方法,FISH法受到人们的关注。将正常细胞和痛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比较的CGH法也在开发当中。本讲由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稻泽让治教授进行讲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40.
防城发现膝柄木的新分布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世江  邓泽龙  蒋运生   《广西植物》1993,(2):190-190
<正> 膝柄木(Bhesa sinica Chang et S.Y.Liang)是1979年发现的一个新树种,为常绿乔木,具板根。仅见于广西合浦县南康镇近海边海拔50m的丘陵缓坡杂林中,唯独一株大树,树高13m,胸径60cm,很少开花结实,繁殖也比较困难,为稀有和濒危树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 1990年,在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巫头村海拔5—8m的平坦沙地灌木林和红鳞蒲桃疏林中,我们再次发现了该种新的分布点。经初步调查统计,残存的植株共计有16株,植株大小悬殊,最小植株胸径16.0cm,高4.5m;一般植株胸径30.0cm,但高只有7.0m;残存在红鳞蒲桃疏林中的植株胸径41.0cm,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